面向新发展阶段 习近平表达的中国“世界观”
(近观中国)面向新发展阶段 习近平表达的中国“世界观”
中新社北京8月28日电 题:面向新发展阶段 习近平表达的中国“世界观”
作者 钟三屏
8月26日,中国改革开放设立的首批经济特区度过了40岁生日。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被认为塑造了中国今天的“世界观”——“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面对加速变化的世界变局,中国在为新发展阶段擘划中长期蓝图时,如何看世界,如何看世界中的自己,如何与世界相处——中国持何种“世界观”?再次成为中国面对未来的关键逻辑起点。
观察家注意到,在全球经济不振,疫情前景不明,消极情绪弥漫的时刻,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近期在多个重要场合,明确表达了中国所抱持的积极“世界观”。
如何看世界?
中共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曾多次阐述对世界形势的重大判断——“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8月24日,他在为“十四五”规划问计的一场座谈会上提出了对世界大势的最新研判——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基于此判断,习近平首次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他并提出,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五个“更”,被认为体现了中国在“十四五”期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进取有为的取态。
尽管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但在中国看来,根本大势并未改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当今世界,各国利益高度融合,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作为最先遭受新冠疫情冲击的国家,同时也是最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对未来世界走势的辩证研判,以及中国积极的政策选择,无疑向困顿中的世界传递了明确、正向的中国信心。
如何看世界中的自己?
从自身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深刻体会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面向新发展阶段,中国思考与世界关系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国际观察家指出,在关切自身的同时,中国正更多地关注能为世界提供什么机遇。
对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习近平曾给出明晰的定位——“今日之中国”也是“世界之中国”,并承诺,“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中国最新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被视为重塑中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也是中国对新发展阶段自身在世界中的再度定位。
习近平曾详细阐释其中的主要考虑:“以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对我国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针对外界对中国新发展格局的关切和误读,习近平多次作出直接回应和廓清:“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些表态,鲜明传递出中国不会与世界脱钩、不会关起门来封闭运行的信号,表明中国愿做世界市场机会的创造者、全球经济复苏的贡献者。
如何与世界相处?
应对当前的世界逆流,中国正展现出更成熟、理性的姿态,始终寻求与世界的良性互动。
8月24日座谈会上,习近平的一段讲话被认为是这种相处之道的最新例证——“凡是愿意同我们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包括美国的州、地方和企业,我们都要积极开展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这一表述得到外界积极评价,认为这表明尽管美方一些极端势力不断在制造事端,但中方的对美政策保持着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平等互惠,以合作而不是脱钩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为世界承担其应尽的责任。
疫情以来,无论面对赞扬还是抹黑,中国始终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中国外交逆势前行,既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也扩大求同存异的朋友圈;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倒流逆风,中国积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畅,坚定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观察家认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坚持以合作、对话化解矛盾、冲突,将始终是中国处理与世界关系的方式。
人们相信,面向新发展阶段,中国抱持的积极“世界观”,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的确定性和正向力量。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zyxw/gn/2020-08-28/64739.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