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智慧·尊重·责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引发两岸社会深思“一国两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郑重提出新时代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政策主张,其中“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受到两岸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引发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实现国家统一最佳方式的更深入思考。

多位学者、台胞受访表示,“一国两制”体现了海纳百川的中华智慧,体现了对台湾同胞的尊重和体贴,展现了对民族、对后世负责的态度。两岸有识之士应积极作为、正本清源、廓清杂音、献计献策,参与平等协商、共议统一。

“习总书记就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进程提出重大政策主张和郑重倡议具有引领方向、凝心聚力的重大意义。”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说,两岸尚未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抚平历史创伤的切实可行方式,体现了非凡的政治勇气与高超的政治智慧。包括学界在内的两岸各界应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倡议,共同研究探讨“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

清华大学两岸法政问题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勤浩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全面论述统一,其中一大亮点就是深入阐述“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并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

他认为,统一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大陆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就是为了照顾台湾现实情况,维护台湾同胞利益福祉,反映了最大的善意和诚意,是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及同情心、同胞心的高度体现。制度不同,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借口。习近平总书记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指明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驱散和平统一进程中的乌云,展现和平统一光明前景,增强台湾民众对和平统一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分析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这三个“充分”是探索设计“两制”台湾方案的根本指针和基本遵循。

“第一个‘充分’主要针对台湾有别于港澳的历史背景、现实因素等;第二个‘充分’是指‘一国两制’并非大陆单方面设计并将强加于台湾方面,而是积极鼓励台湾同胞共同参与,主张两岸平等协商、共同建构;第三个‘充分’体现了大陆方面对台湾同胞的真诚关心,是温暖人心、安定人心的承诺。”他说。

“香港、澳门先后实行‘一国两制’,背靠强大祖国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我们久居大陆工作生活的台商台胞对此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吴家莹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最佳选择,台湾可以更好地搭乘大陆发展快车、共享经济红利,台湾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也能得到充分保障,台湾民众的权益不会受到侵害。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对台湾同胞的尊重和体贴。”吴家莹说,《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相信“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探索会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和民众利益情感,“我想台湾民众不会为此心有芥蒂”。

台湾竞争力论坛学会理事长、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庞建国表示,“一国两制”的前提基础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应“起而行”,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基础上,积极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共同谋求实现国家和平统一。

他认为,台湾社会要放大视野,意识到人类社会的制度安排可以多样化,积极参与“一国两制”的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制度安排。

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理事长王正说,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两岸共议下制定的“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将符合台湾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台湾社会应澄清认识,消除对“一国两制”长期存在的污名化。

他还表示,“一国两制”提出最早就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重大政策主张,发出民主协商郑重倡议,进一步为达成国家统一愿景擘画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开创出广阔可期的空间。

“‘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探索设计亟待两岸志士共同努力。两岸中国人携手同心,才能不负重望。”王英津说。(记者赵博、许雪毅、刘斐、章利新)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zyxw/gn/2019-02-25/5524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2-26 关键字:国内  重要新闻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