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回访“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习近平访问为中俄友谊播下新种子

23岁的罗芳在形容见到习近平的心情时,连用了三个“非常”来形容自己的激动。她说自己要用一生来践行习近平主席的教导。

当地时间9月13日,中俄小伙伴们在“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合影。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总统普京一起访问“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看望曾经在这里疗养的四川地震灾区学生代表和当年抚育他们的俄罗斯老师。2008年,中国四川遭遇强震。俄罗斯政府邀请大批受灾的儿童前往该中心疗养。

当地时间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总统普京一起访问“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看望曾经在这里疗养的四川地震灾区学生代表和当年照顾他们的俄罗斯老师。

两国元首的到来给中俄孩子和老师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13日,中新社记者来到“海洋”儿童中心时,上述类似评价经常可以听到。

罗芳是四川德阳人。10年前,四川遭遇强震。她作为震区孩子,应俄政府邀请,与几百名和她一样的孩子来到这里疗养。

10年后,“海洋”全俄儿童中心迎来了35岁生日。罗芳和部分当年的小伙伴一起重返中心,并在这里见到了习近平和普京。

据报道,在“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时,习近平和普京参观了反映当年中国震区儿童在俄罗斯疗养情景的图片墙;出席“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接待汶川震区儿童10周年纪念仪式;欣赏中国震区儿童在中心疗养时制作的手工艺品并看望震区青少年代表和当时参与接待工作的中心教职工代表。

两国元首与孩子们和教师进行了充分互动。参加了上述活动的中心副主任娜塔莉亚向中新社记者描述她对习近平主席的印象,他是一个“非常和善、平易近人和正面积极的人”。每个人都对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事实上,这并非习近平首次到访该中心。201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到访过中心,为这里带来了中国人民的真挚谢意。

此次,习近平于11日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并在到达当晚与普京总统共同会见记者时,再次讲起“海洋”的故事,把它称为“爱心和友谊最好的象征”。

12日,在东方经济论坛全会上,习近平又深情讲述起北川男孩席浚斐在纸条上写下“长大后到俄罗斯读书、为中俄友好做贡献”的心愿,并装进一只漂流瓶。4个月后,漂流瓶神奇地回到了“海洋”儿童中心的故事。

习近平多次提起中心和孩子们让娜塔莉亚颇为感动。她说,8年前习近平来中心访问时,自己也在现场。习近平外表“几乎没有变化”,现在仍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仍然牵挂着孩子们。

据报道,习近平12日在“海洋”儿童中心讲话时引用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俗语来勉励中国孩子们“以无限的爱回报俄罗斯人民,回报自己的祖国”。

习近平的讲话让所有人都很感动。和罗芳他们一起来的临时班主任冯艾介绍说,当时大家“都哭了”,表示一定努力,报效祖国,回馈俄罗斯对我们的大爱。

俄罗斯孩子们也是这样想的。来自伊尔库兹克州的扎哈罗和他的两位同学加尔申宁、威尔郝杜罗夫,当时在习近平和普京出席“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接待汶川地震灾区儿童10周年纪念仪式的现场。他们告诉中新社记者,他们12日参加了活动并听了习近平的讲话。习近平让他们有一种“难以解释的亲近感”。他们未来将会努力做好两国关系的民间使者。

威尔郝杜罗夫老家是阿穆尔州,对面就是中国黑龙江省。他说,自己对中国孩子很熟悉,他们都很善良友好。习近平所说的话非常能体现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四川广元的何玉娇说,这次来中心,十年前的记忆涌入脑海。在这里见到了过去的小伙伴和老师,又见到了习主席。“爱的种子已经在心里生根发芽”。

娜塔莉亚说,此次习近平和普京一起到访中心,两位领导人之间的友谊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也为两国友谊播下了新种子。相信两国孩子将继续友好交往下去。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zyxw/gn/2018-09-14/5248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09-15 关键字:国内  重要新闻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