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党建思想指引下实干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工作述评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进行新的探索,系统回答了党的建设为什么抓、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等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党建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各级党组织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跟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步伐,坚持从严管党治吏,狠抓基层基础,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在服务大局中凝神聚力,在聚焦主业中实干担当,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固本培元,坚定理想信念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坚定信仰。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这为广大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夯实信仰根基、锤炼坚强党性指明了方向。在党中央科学部署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触及思想灵魂,深挖“四风”病根。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剖析问题、深挖根源,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严格的党性锻炼。76.7万名省市县领导干部讲党课131.5万场;中央确定的21项专项整治任务圆满完成。大家普遍反映,这是一次触动心灵的“思想整风”,是一场刻骨铭心的“政治洗礼”,是一次直击要害的“刮骨疗毒”,是一次深入骨髓的“破旧立新”。
——扫除思想尘垢,争做严实干部。抓住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2015年在党内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任务,聚焦解决不严不实突出问题,引导和促使党员干部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经过专题教育“淬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党性上再次“补了钙”“加了油”,标杆作用更加明显。
——开展“两学一做”,锻造合格党员。从2016年2月开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体党员中展开。按照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要求,坚持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突出问题导向,突出以上率下。全国390多万个党支部普遍开展专题学习,培训党支部书记等基层党务骨干360多万人次。2017年,扎实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筑牢全党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根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一次严格的“政治点名”、全面的“党性体检”,进一步强化了党员身份意识,提高了党员政治觉悟,唤起了共产党人的初心。
在学习中淬火提升,在教育中固本培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教育培训不断加强和改进。各地区各部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首要任务,组织开展集中轮训和专题培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有力促进了全党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全国共培训各类各级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1亿多人次,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干部9万多人次。通过生动深刻、入脑入心的教育培训,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更加激发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责任感使命感。
选好干部,激发干部队伍生机活力
治党治国之要,首在选人用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重要思想,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事业为上,突出人岗相适、人事相宜,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全面激发干部队伍生机活力。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严把政治关,注重干部一贯的政治表现,不仅看怎么说,更看怎么做,真正把理想信念坚定,“四个意识”强,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干部选拔出来,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坚决不用,已在领导岗位的坚决调整下去,情节严重的给予严肃处理。
——破除“四唯”。2014年,修订出台《干部任用条例》,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改进推荐考察方式,把民主推荐结果由原来的选拔任用“重要依据”改为“重要参考”,深入考察干部德才表现,解决“唯票”问题。完善竞争性选拔方式,合理确定职位范围,严格条件资格,严格程序方法,严格考察把关,解决“唯分”问题。改进政绩考核工作,不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干部特点实行差异化考核,解决“唯GDP”问题。不搞年龄层层递减,不搞“一刀切”,注重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解决“唯年龄”问题。各方面普遍反映,现在干部工作“正本清源、回归本真”,干部不再为票、为分、为GDP、为年龄而纠结,工作中少了浮躁,多了踏实。
——坚决防止“带病提拔”。2016年8月,印发《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全面压实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实行党委(党组)书记、纪委书记(纪检组组长)在人选廉洁自律结论性意见上“双签字”制度;提出“凡提四必”要求,为识别干部打造“透视机”和“诊断器”。
——优化干部资源配置。精准科学选人用人,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注重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培养和考验干部,坚持必要台阶和递进式培养锻炼,平级择优选派援藏援青援疆干部,选派挂职干部参与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2015年7月,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首次以中央党内法规形式就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作出专门规定。以《规定》为依据,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国共调整县处级以上干部28207人,其中省部级147人,厅局级2347人,县处级25713人,初步构建了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
——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印发《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加快完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实现分渠道发展、精细化管理、专业化建设。建立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120多万名基层公务员据此晋升了职级。加快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步伐,构建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1+5”制度体系。2018年5月,中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聚焦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堵点”和“痛点”,提出一系列系统配套、务实管用的新思路、硬举措,释放了事业为上、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强烈信号。
从严治吏,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刷新吏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刷新吏治,打出了一套从严治吏的“组合拳”,优化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
——强化日常管理监督。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加大对干部提醒、函询、诫勉力度,把干部置于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2015年6月印发《关于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以来,各地共开展提醒函询诫勉90.7万人次,其中提醒69.8万人次、函询12.9万人次、诫勉8万人次。同时,对掌握人财物决策权、支配权的重要岗位干部尤其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加强重点监督,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在上海、北京等5个省区市开展规范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行为试点。广大领导干部真切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监督就在眼前。
——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该制度要求县处级以上干部向组织报告涉及收入、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14项内容。2014年启动抽查核实以来,全国共核查领导干部120多万人次,因不如实报告等问题受到处理的12.5万人,被暂缓任用或取消提拔资格、后备干部人选资格的1.1万人。2017年2月中央修订《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制定查核结果处理办法,更加聚焦“关键少数”,突出与领导干部权力行为关联紧密的家事、家产情况,突出查核结果的运用和责任追究。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在民主生活会上对个人事项作出报告。瞒报非小事,说谎有代价。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为选任干部增加了一张“过滤网”,成为从严治吏的有效措施。
——集中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针对超职数配备干部、“裸官”、干部档案造假、领导干部违规兼职、违规出国(境)、“吃空饷”等突出问题,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按照中央要求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开展选人用人巡视检查,实现对省区市和中央单位的全覆盖,及时发现和整治了跑官要官、拉票贿选、说情打招呼等一批突出问题;发挥组织部门“12380”举报平台作用,5年多来共受理选人用人举报6.5万余件,查实4000余件,处理和纠正责任人员11000余人,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不断扎紧制度笼子。制度事关根本,关乎长远。中央修订和出台干部任用条例、干部教育条例、党组工作条例、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党内问责条例、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等多部重要党内法规,形成了以党章为根本,以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为主干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使得领导干部权力的边界越来越清晰,管党治党的“螺栓”越拧越紧,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根。
强基固本,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抓基层、强基础,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遵循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各级党组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政治功能,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着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每个党员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激活“细胞”,让8900多万名党员焕发生机活力。
党员数量不等于党员质量。对于我们党这样一个大党来说,如何提升党员质量,尤为关键。2014年,修订《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进一步严格发展党员标准和程序。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中央要求,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保持党员队伍适度规模,“人情党员”“近亲繁殖”“带病入党”等方面的信访问题明显减少。
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党性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争做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党员管理基础环节、基本制度入手,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基层群众反映,过去一些党员“不在组织、不起作用、不守规矩”,现在普遍“有了党员样子”,基层党员队伍形象有了很大改观。
——分类抓、统筹抓,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提升。
围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突出抓好农村、城市、国企、机关、高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一个一个领域研究突破,一个一个方面巩固提升,细化任务、列出清单,专项督查、一抓到底。在农村,始终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选好管好用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调整配强5000多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从县以上机关选派20.6万名优秀干部担任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在城市,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扩大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众创空间等重点区域党建覆盖;在机关,抓严抓实党员学习教育,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在国企,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在高校,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确保中央部署要求真正落地见效;以园区为龙头,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互联网企业、新兴领域等党建工作;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引领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各领域基层党建形成整体提升、全面加强的工作格局。
——攻弱项、补短板,着力突破基层党建薄弱环节。
“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下功夫解决长期困扰基层党建工作的“老大难”问题,抓住村、社区“两委”换届契机,建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落实村干部和社区工作者报酬待遇,强化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经费场所保障,形成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服务的良好局面,大大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连续4年部署开展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并向机关、企业、高校等领域延伸,促进基层党建工作责任逐级传导、真正落地。
支部强起来,党员动起来。在各级党组织的有效引领下,广大党员围绕中心工作发力、服务人民群众。在抗灾救灾一线,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在重点工作项目建设中,在筹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等重大任务中,都有党员身先士卒的身影。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尽责担当,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干出了党员的样子,彰显了党组织“主心骨”和党员“排头兵”作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纷纷“点赞”。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重要思想,揭示了人才工作的内在规律,立起了选才用才的时代标尺,指导我们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广聚优秀人才步伐,为组织路线更好服务政治路线提供了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社会营造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人才发展的政策。2016年2月,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将职称评审权限下放给企事业单位,论文要求、外语和计算机考试不搞“一刀切”。2018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破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各类人才活力……
——引才计划成效明显,优秀人才纷至沓来。
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持续推进,让我国引才、育才有了有力抓手。5年多来,“千人计划”共引进52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万人计划”遴选支持4200多名国内高层次人才。在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引领下,各地各部门实施各具特色的人才引进计划,初步形成了“近悦远来”的引才用才格局。出国留学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长到2017年的83.73%,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眼下,“走,到中国去”“回到祖国去”正成为新风尚,中国的全球人才“磁场效应”不断增强。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广大人才的汇聚形成磅礴之势,推动了我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各方面人才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领域,铁基超导、量子通信、载人航天等取得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突破……广大人才以学报国,勇攀科研高峰,奏出了人才发展与党的伟大事业同频共振的华美乐章。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加强制度建设,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管党治吏方式。各级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化试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形成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齐头并进、互相支撑的良好态势,党的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健全。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期待新作为。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zyxw/gn/2018-07-03/51223.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