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势头挡不住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势头挡不住(望海楼)
9月21日,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3调降至A1之后,另一家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普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为“A+”,展望为稳定。这引发了一些关注,但市场反应不大。面对评级微调,中国保持一颗平常心,反应淡定,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势头挡不住。不过,有些道理,还是得讲讲。
显而易见,这次调降评级理由牵强。对于下调中国主权评级展望的原因,标普给的官方解释,主要是强调“信贷增长增加了中国的经济金融风险”。而众所周知,2017年中国信贷增长较快,是中国大力推动“金融去杠杆”的结果,也是“脱虚向实”的体现,恰恰反映了中国金融体系风险在降低。即使再考虑到前期标普宣称的“政府债务、资金外流、改革停滞”等,也不难发现,这些调降评级展望的理由,对于正在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国而言,明显缺乏说服力。
看中国经济,看短期更要看长期。中国经济正在换挡期,正由“重量”向“重质”转变,短期看难免有起伏和峰谷,这并不影响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中国有善于发现问题的洞察力,也有勇于改正问题的决心,更有中央的战略定力和全国上下的改革共识,有些短期波动因素辩证地看,正是长期向好的“集结号”。横向比较地看、纵向长期地看,中国仍然并将长期保持全球领先的经济增速、相对健康的财政赤字、充沛的外汇储备、合理的利率水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形态。同时,中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尚有充分的施展空间,改革动力十分强劲。标普仅凭中国经济短期现象,就调降主权评级,要么是缺乏远见,要么是欲加之罪。
调降主权评级影响有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可能提高政府与企业的海外融资成本。观察数据会发现,影响不大。首先,截至2016年末中国全口径下外债总额为1.4万亿元,占中国债务总额比重只有5.4%,占GDP比重为13%,中国整体对外负债水平在全球也是处于相对低位,再加上强劲的国际收支盈余,中国政企对外融资需求较弱。其次,截至2016年末,中国对外金融资产6.5万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4.7万亿美元,在金融对外净盈余1.8万亿美元的背景下,调降评级的影响有限。第三,截至2017年8月,中国外汇储备连续7个月上升,外储规模重回3万亿美元上方,依然是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家,国际收支保障充足。
双重标准难阻中国势头。长期以来,西方评级机构把持着信用咨询市场的垄断地位,通过对西方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一褒一贬,人为制造“融资剪刀差”,将资源引导流向西方发达国家。对于评级机构罗织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挥舞“评级大棒”“唱空中国”的乏味故事,中国也见怪不怪了。事实上,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不少政要、学者、媒体与跨国公司高管发表的关于“唱空中国”言论可谓不少,但没一次被他们言中。
当然,西方评级也提供了一个衡量风险的角度与尺度,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前行路上的艰难。外在有个监督和参考,我们更会行稳致远。中国经济到底好不好,不是由评级机构说了算的。中国不信别的,只信“实干兴邦”。
(作者为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局经济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zyxw/gn/2017-09-23/46366.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