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供模式”获得验证 航空产业打开国际市场大门
5月5日,国产商用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首飞成功。据中国商飞介绍,C919的成功首飞意味着“主制造商—供应商”的飞机研制模式获得验证,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C919有望在日后获得更多国际订单,并促成我国航空产业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大门。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C919飞机项目行政指挥韩克岑介绍,C919的研制采用了民机制造历经40年探索出的一套“主制造商—供应商”的模式。其中,C919机体部件主要由国内供应商承制,包括雷达罩、机头、机身、机翼等。发动机及主要机载系统,则根据订户需求,由国外供应商同国内相关企业开展合资或合作共同完成。目前,在C919飞机制造产业链条上,中国商飞与各个供应商结成“生命共同体”,组建了16家合资企业。这一商业模式创新,标志着中国商用飞机研发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自主研制”与“国际合作”理念得到了全新突破。
中国商飞采购合同处处长张洪光介绍,“主供模式”是当前世界主要飞机制造商采取的主流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各参与方共同分担与分享整个项目的风险与利润,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整个项目风险的管控和分摊。
据介绍,C919的研制和生产设计有美国、以色列、法国等多家国外航空企业参与。这些企业在C919首飞成功后,均对C919的“主供模式”高度认可。参与C919制造的美国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总裁林世伟(Steven Lien)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我们很荣幸能为C919的首飞贡献一己之力。一直以来,霍尼韦尔始终为帮助中国航空业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而努力。面向未来,我们也期待与中国商飞加强合作关系,在远程宽体飞机及更多项目中做出更大贡献。”
霍尼韦尔还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公司与中国商飞合作已久,早在本世纪初就与中国商飞的前身在ARJ21支线飞机项目中精诚协作。中国商飞2008年成立伊始,便进一步深化与霍尼韦尔的合作关系,双方共同致力于C919的设计与研发。为了更好地支持中国商飞,霍尼韦尔目前已拥有500余名中国本地工程师,其中大部分都曾为C919项目提供支持。此外,霍尼韦尔在亚洲、北美和欧洲的20家工厂的数百名员工也参与了C919项目。霍尼韦尔在中国成立的两家合资公司——霍尼韦尔博云航空系统(湖南)有限公司和鸿翔飞控技术(西安)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为C919提供碳刹车和电传飞控解决方案。
据业内人士介绍,C919首飞成功后,将转入适航取证阶段。作为一架瞄准国际市场的商用飞机,C919拿到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适航认证还不够,要走出国门进入主流航空市场,还需要欧洲和美国的适航认证。业内认为,由于采取了广泛的国际合作,C919在国外地区获得适航认证的时间有望大大缩短。据介绍,目前C919已获得全球23家用户的570架订单,这其中就包括美国通用电气租赁、德国普仁航空、泰国都市航空等国际客户。一旦C919顺利获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适航认证,将有望获得更多国际订单,成为被国际航空市场广泛认可的商用飞机。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zyxw/gn/2017-05-08/4402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