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北斗厘米级定位首用无人车 核心技术有待加强

  北斗系统首用无人车 16颗卫星进行厘米级定位

  《解放军报》记者 徐瑞哲

  昨天,3辆黑色无人车在沪现身,它们都改装自市售SUV车型,头顶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前后保险杠有摄像机,两侧反光镜也有摄像头,由天上的16颗北斗导航卫星为其厘米级定位。其中一辆 “猛狮”赛车,前几天在“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上夺得一等奖,胜过了采用美国GPS系统的无人车竞争对手。

  无人车,你敢坐吗?事实上,“猛狮”等18辆参赛无人车在这次比赛过程中不允许有人搭乘或遥控,比赛线路也是开赛前半小时才告知车队。无人车自主通过近20公里的城乡封闭赛道,经历桥隧路、施工区、校门口等道路场景,必须遵守红绿灯等交通规则,还有动态车辆干扰,最后进入停车场停放。不过,路上行人都是假人模拟的。“猛狮”由军事交通学院、总参61所、湖南大学研制,利用上海北斗卫星导航平台有限公司建成的地基增强网,获取最低米级、最高厘米级的高精度位置信息,比赛全程都没有轧到车道标线。这也是北斗系统首次用于我国无人车上。

  访沪“猛狮”车队还演示了此前在京津城际高速公路上试驾的录像,试验在不封路状态下取得成功。169公里行程中,无人车从弯道维持到变道超车均自主完成,仅在通过收费站、施工路段时进行了人工干预,平均时速高达八九十公里,最高提速到110公里。

  无人车获得“驾照”尚需时日。目前,北斗卫星导航服务范围已基本涵盖全国及亚太地区,2020年可全球覆盖,但个别卫星信号遮挡路段仍需依靠车上的惯性导航系统进行持续定位。专家预计,无人驾驶最初可能是辅助驾驶,比如遇人减速、避免追尾、变道预警等。今后,一些按规定路线行驶的车辆有望率先采用无人驾驶方式,如城市环卫清扫车辆等。

  北斗产业链迎来发展春天:芯最关键 标准滞后

  来源:中国质量报

  □ 本报记者 杨 蕾

  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正在迎来发展的春天。

  2012年底,北斗系统正式向亚太区域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还公布了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这预示着北斗商用市场的大门已经打开,北斗将衍生出惊人的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

  10月9日,国务院下发《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及地面运行控制系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基本实现全球覆盖,具备为全球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服务的能力。届时,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9月24日,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2年度)》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北斗终端社会持有量已达到23万余套,北斗相关产值接近40亿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北斗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北斗导航产品却存在过度依赖美国GPS系统、核心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能力薄弱、标准缺失严重、部分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等突出问题。加快推动基于中国自主系统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已刻不容缓。

  芯最关键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吴光辉曾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终端是北斗系统面向应用的窗口,核心芯片是用户终端的性能体现与用户感受的关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北斗芯片的研发一直是北斗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

  “各企业生产的芯片大小、形状没有实现统一,可谓五花八门。这样的结果必然使芯片的适配性差、生产成本高,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国家北斗卫星应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多家企业北斗导航产品提供相关检测服务,检测结果让其高级工程师黄艳发出如此感慨。更令黄艳他们没想到的是,一些市场上销售的卫星导航产品宣称采用的是北斗芯片,但测试发现,产品采用的却是外购的GPS芯片。如果不经过专业测试,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花买北斗的钱,用的却是GPS导航。“一些不具备研发实力的企业只能外购芯片,而购买一块GPS芯片只需十几元,一块北斗芯片则需要上百元。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就导致了一些小企业出现‘挂北斗、卖GPS’的情况。”

  北斗天汇是一家专门从事北斗卫星导航产品开发与应用的高新企业,开发研制了芯片、模块、软件、天线及终端等几十种北斗产品。在谈到我国北斗导航产品芯片的发展情况时,副总裁李贵琦认为,国内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芯片技术的企业并不多,很多企业还停留在贴牌生产阶段,而国产北斗芯片与国外GPS芯片技术上的差距至少在10年以上。“特别是低功耗、高处理能力的芯片更少。”李贵琦认为,北斗产业是一个技术门槛很高的产业,然而这几年,与北斗相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有的根本不懂北斗,买个技术、挂个牌子就开始生产。李贵琦从事北斗事业20余年,是我国最早参加北斗系统建设的成员之一。他认为,芯片研发的落后,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北斗产业起步晚,发展需要时间;另一方面是由于原材料、加工制作等相关行业还不能满足北斗产业发展的高要求。“芯片工艺性能和处理性能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多手段结合无缝导航、增强信号抗干扰性能、实现滤波器小型化,都是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标准不健全

  黄艳告诉记者,由他们主导起草的北京市地方计量规程《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车载导航定位仪》已经完成了审批稿,很快就会对外正式发布。“虽然这里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包括了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Galileo及中国的COMPASS(北斗)四大系统,但有关GPS车载导航定位仪的计量检定规程早就出台了,而北斗系统的车载导航定位仪却一直没有相关的计量检定规程。所以,这个规程主要针对北斗系统导航仪。”

  从模块、芯片到软件、天线,再到各种用途的终端产品,北斗产业链上种类繁多的产品不仅缺乏计量检定规程,有的甚至连产品标准也还是空白。北斗天汇虽然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或行业标准,但仍觉得标准不健全的现象在北斗产业非常突出。李贵琦深有感触地说:“北斗产品的标准制定还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远没有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据国家通信导航与北斗卫星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李胜利介绍,目前我国已有40多个GPS相关产品标准,但北斗导航产品相关标准缺失严重,已严重滞后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连作为测试设备的北斗卫星导航模拟器也没有相关的检定规程。”

  在谈到我国卫星导航产品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时,李胜利举例:性能差、可靠性差、地图差、导航软件编制不合理、说明书编写简单化、电磁兼容性差等都是较为突出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产品关键元器件、零部件质量差,导航电子地图陈旧、更新不及时,导航软件可靠性差、编制不合理,以及产品设计存在缺陷等。

  李胜利认为,开展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是一种对卫星导航产品进行质量把关的有效方式。“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对产品的设计、生产、出厂检验、售后技术支持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要求,甚至对说明书的详细程度和具体写法也有相应要求。我们希望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消费者购买使用质量合格的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推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健康发展。”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zyxw/gn/2013-11-06/2353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11-06 关键字:北斗卫星导航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