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的摩骚乱最新消息:多处华人店铺被抢 3千军警执行宵禁
200人被捕,144车辆被烧,带着这样的数字,美国马里兰州最大城市巴尔的摩惴惴不安迎来了宵禁夜。为了应对这场当地自1968年以来的最大骚乱,巴尔的摩政府早先宣布,从28日开始实施至少一周的宵禁,时间为晚间10点至凌晨5点。现在,巴尔的摩已经进入宵禁时间,虽然当局派出3000名军警执行禁令,仍有几十名示威者滞留街头,甚至向军警动手。
27日的骚乱也波及华人。据黑帮分子向媒体透露,他们在骚乱中会主动保护黑人店铺,将暴徒引向华人和阿拉伯人群体,这令不少华人店铺遭抢。此外,在多名遇袭的记者中,一名央视摄影师被击中额头,他的相机也被暴乱分子抢走。
美国当地时间周二晚,3000名警察和国民警卫队成员开始执行宵禁
宵禁开始后,仍有示威者拒绝撤离
3000名军警执行宵禁 仍有示威者无视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消息,28日,巴尔的摩经历了一个紧张而相对平静的白天。在27日那场当地自1968年以来的最严重骚乱后,数千名警察和国民警卫队涌入该市,严防新一轮骚乱爆发。
马里兰州州长拉里·霍根表示,2000名国民警卫队员和1000名警察将会整夜在岗,“他们不会容忍暴力和抢劫存在。”
28日晚10点,宵禁开始,在强制执行的过程中,在PENN NORTH区的示威者仍集结在街上。于是,全副武装的警察手持护盾,排成一行向示威者逼近,试图把他们赶走。但是,一些示威者或躺在街上,或向警察扔瓶子。接着,警方开始发射烟雾弹和胡椒弹。
报道称,一些示威者甚至捡烟雾弹丢回去。
大约同一时间,警方在推特宣布,在北巴尔的摩地区,一些示威者向他们扔砖块和石头,警方对此展开逮捕行动。
——CNN记者表示,警方发射烟雾弹后,示威人群“明显减少”。但是另一名CNN记者却报道,一些示威者仅仅是换到其他地方了。
——22:53警方宣布,持特别许可的媒体可以在宵禁后继续报道。稍早一些时候,一架直升机的执勤人员要求媒体离开,拒绝者可能面临逮捕。
——23:18 当局全副武装守在黑人格雷被捕处,气氛紧张,早木皆兵,但是没有任何冲突。
——11:33 警方控制了骚乱最严重的西巴尔的摩,防暴警察站在装甲车前,“一个人影也看不见。”
——11:55 警方宣布,进入宵禁后,共实施了10起逮捕行动。但警方强调宵禁有效,“城市现在很稳定。”
——11:59 两人因为抢劫、一人因为妨碍治安被捕。10起逮捕中,多半因为违反宵禁。
……
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美国巴尔的摩市数千人参加在被警方拘留期间死亡的25岁黑人男子格雷的葬礼后,该市多个街区爆发骚乱、抢劫和暴力冲突。截至当地时间28日下午,有至少20名警员受伤,超过200人被逮捕,包括30多名未成年人。
(宵禁现场图集请看第二页)
美国媒体报道宵禁执行情况,中间被包围的是示威者
华人商店成攻击对象
人民网消息,27日下午起,巴尔的摩数处华人经营的商店遭到大批青少年抢掠,一般民众经营的药房、售酒商店和酒吧餐厅成为暴民发泄怨气的对象。
《纽约时报》记者尼克松(Ron Nixon)采访了帮派“Bloods”成员查尔斯(Charles,化名),后者表示,他和同帮派的成员会站在黑人经营的店铺门口,保护店铺不受抢劫和破坏。他还称,他们要确保没有年轻的黑人或者记者受到暴徒伤害。
但是,暴徒到来时,他们会指着华人与中东人士经营的商店,把他们引过去。
相关阅读 巴尔的摩骚乱多名记者遭袭 中国央视摄影师头破血流
人民网4月29日讯 综合美国媒体报道,巴尔的摩连日来制造骚乱分子的打砸抢烧让整座城市陷入混乱,身在巴尔的摩的媒体记者这两天恐怕尝到了当战地记者的滋味。而据媒体组织Poynter报道,至少9名媒体工作者也在报道期间不幸遭殃,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据报道,攻击他们的都是制造骚乱的暴力分子,而不是警方。这其中包括一名为中国央视工作的摄像师。他在27日被暴乱分子击中额头,血流了满脸。他的相机也被暴乱分子抢走。另一名为CNN工作的摄像师也报告在拍摄骚乱场面时遭袭,鼻子被打断,上嘴唇因伤缝了三针,手机也被偷。
《巴尔的摩太阳报》的一名摄影记者在现场拍摄时受到围攻。据另一名现场记者描述,暴乱分子们冲该摄影师大吼“停止拍照”,随后将他摁倒在地殴打。而附近的警察没有出手相救。《华盛顿邮报》的一名女记者德沃拉克也成为趁乱抢劫的目标。一名暴乱分子在她用手机做笔记时抢走她的手机。她立即大喊着追赶,但是其他暴乱分子对她群起而攻之,把她绊倒,很多人手拿砖块、石头或者酒瓶将她团团围住。所幸最后她被一名男子解围救出。
当地时间周二晚,弗格森也出现了声援巴尔的摩市的示威
当地时间周二晚,芝加哥也出现了声援巴尔的摩的示威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zyxw/gj/2015-04-30/3167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