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亚洲

打印

余亮:2014近看朝鲜的表情

论平壤的表象——2014近观朝鲜表情之二

  在当下高大上朝鲜游记里往往有一个标准表述:朝鲜的一切都是演戏。比如香港卫视记者秦枫的文章开宗明义:“朝鲜,冷战留下的‘奇葩’国家,有着做戏本能的统治者的国家。”更是宣判“朝鲜就是现实世界中的《一九八四》,朝鲜政权鼓吹的,正如《一九八四》的描述一样,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我的朋友小李不顾同学反对去朝鲜,回来之后也陷入与同学的辩论中(请参见李沅的游记)。他同学们的观点基本和之前提到的女大学生游记一样——“可我们走进的到底是个大剧场,切忌入戏太深。”

  青年才俊们还没有去过朝鲜,就已经入戏了。最懂出戏的张爱玲说过:“生活的戏剧化是不健康的。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在我看来,我们这些生长在公知文化中的知识青年,总是先满脑子1984,然后满世界去找1984。我甚至有些怀疑他们已经离不开1984。一切都是戏,一切都是表象,好吧,考虑到很多文艺青年都喜欢叔本华,我也干脆借他老人家的牌子来论一下朝鲜的“表象”好不好?

  朝鲜旅游路线固定、项目雷同。大部分游记对初始印象的描述都八九不离十——淳朴美丽的导游、简单美味的饭食、类似中国七十年代的服饰、反差强烈的建筑之类。接下来,随着格(bi)调(ge)不同、眼光不同,有的写成质朴简单的游记,也有一大堆以“揭穿”朝鲜虚伪为宗旨的游记。带着平常心和带着批判心去朝鲜收获当然不一样。以我这双一向擅长批判的眼睛,在朝鲜又会看到什么?

  万寿台,戏台?

  下午近5点我们终于出了火车站。上了大巴,一见到迎接我们的金导游,我家领导脱口赞叹:“好漂亮!”金导游穿着鲜艳的传统服装,脸庞瘦削,脚下是一双高跟鞋(二寸跟那种)。

  朝鲜导游的汉语都很好。以下省略金导的欢迎词五百字,涉及政治的部分我会在续篇谈(看来没有十篇八篇连载不完了,想看连载的请点赞)。

  大巴直接去万寿台。万寿台好风景,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元帅父子俩的超级大铜像有点喜感,颇具以前《人民画报》里那种写生漫画风格。二人举手远眺,笑看三千里江山。对面果然养眼,平壤一览无余,远近建筑好像亭台阁榭,高丽王朝今在此。向友邦领袖献花自愿,二十元一束。知礼节是中国人的好传统,我和团里十来个人献花并按照朝鲜习惯一鞠躬。

  

余亮朝鲜游记:两位美丽朝鲜导游在照片里,我也在照片里

  两位美丽朝鲜导游在照片里,我也在照片里

  

余亮朝鲜游记:万寿台前的风光

  万寿台前的风光

  一对身着传统服装的朝鲜新郎、新娘正在给铜像献花。导游说平壤的新人在婚礼之后都会来给领袖铜像献花。这时,一队飒爽女子整齐地穿越广场,一色黑白正装短裙、高跟鞋,高挑美丽。她们经过的时候欢快地给新人鼓掌喝彩,脚不停留走下山去。我们惊为天人,问导游,说是附近的工作人员之类。

  

一对朝鲜新人向领袖铜像献花

  一对朝鲜新人向领袖铜像献花

  我们大学生写游记,标题叫做《平壤掩饰下的朝鲜》,说:“传说中‘假结婚’更是不厌其烦地上演”,这些新人都是演员,要不然为什么“傍晚了还结婚?”这么一说,好像在路边自愿打扫卫生的红领巾少年也是演员,那美丽的女子队伍看来也是演员了。朝鲜真要为每一群游客动用这么多演员,那是服务有多周到啊,女大学生该多付钱才对。先我一步去朝鲜的小李是在冬天的中午到达万寿台,也看到了新人献花,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合影。只要简单算一算就知道,三百万人口的平壤一年有一万对新人结婚也不算多(两千五百万人口的上海2011年有11万对新人登记婚姻),365天平均每天有几十对新人来鲜花,随时遇到很正常。

  不过这场被“1984”笼罩的认知战争会一直持续下去。树立巨大的领袖铜像是不是个人崇拜?我认为是的,阅读朝鲜的官方文件比如我续篇会谈到的《金正日谈主体思想》,都能感受到他们对领袖的重视。这里先不详述,只提醒一点,我们外人的观感会添加很多我们自己的情绪。在朝鲜,对已故领袖铜像鲜花,可能就像我们国家的善男信女给观音烧香一样,已经成为融入日常生活的一种轻松的信仰。不过我们的公知如何谈论别人,从来只关乎自己的心中垒块,并不能提供关于朝鲜的实际认识。

  离开万寿台之前的一刻,我的目光无法离开坐在一旁长凳上的那位朝鲜婆婆,身旁放着垃圾袋。极简朴又特别和善快乐,笑呵呵看着我们。

  

余亮朝鲜游记:朝鲜婆婆

  朝鲜婆婆

  大街上

  从万寿台去羊角岛酒店,一路好奇地透过车窗看街道,看行人,看他们的服装,看他们质朴又现代的脸庞。说朝鲜像我们的1970年代不尽准确。朝鲜市民的衣着多种多样,不过大部分人穿正装,尤其是男人。女人衣着花色多些,接近中国的县城时尚(但如果你小看中国的县城,那就是你的错了),尤其爱穿高跟鞋挎皮包。马路上车不太多,比较悠闲。那些公交车就仿佛是从我们童年的《看图说话》里驶出来一样,红白油漆久经风雨却擦得很干净。大约是为了节能,常常两部公交车连起来开,火车一样逶迤。

  

余亮朝鲜游记:平壤的公交车

  平壤的公交车

  导游开始介绍大街名字,什么千里马大街、胜利大街,还问:朝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被美帝国主义战争分裂你们都了解吧。哈哈,我们太了解了。然后主要是介绍女交警。金导说:“因为我们平壤的女交警又漂亮又能干,所以平壤没有交通事故!”“故”字说的很顽皮,让我放下这是夜郎自大的怀疑。平壤车少,行人又守规矩,还真是没啥交通事故。大家一路抢拍女交警。金导说:“拍到脸,奖励,拍到屁股,罚款!”大家哈哈笑。金导后来还有不少幽默段子,续篇再说(有读者抱怨:续篇续篇,还要多少续篇?!)。

  

高速中拍摄,把平壤女交警给拍成平面体了

  高速中拍摄,把平壤女交警给拍成平面体了

  街上行人疏朗,时而看见军人提着公文包走过。之后两天,也常常看见军人在路边义务劳动。在一处公共建筑外面,遇到一群少先队员在护理花坛。几个少年围着下水井,打开井盖,一个男生很自得地做出难度动作,从下水井里提水出来。没人能不喜欢这样的少年。

  

朝鲜少先队员

  

余亮朝鲜游记:少先队员

  少先队员

  

先放一张路上女士的照片,续篇会集中整理朝鲜女人的高跟鞋照片

  先放一张路上女士的照片,续篇会集中整理朝鲜女人的高跟鞋照片~~

  大饭店

  酒店在羊角岛上,羊角岛在穿越平壤市区的大同江江心。羊角岛酒店很漂亮,一楼大厅天花板45度倾斜下来,吊灯灿烂,地砖照人,游客如织。很多西方人宾至如归的样子,有点电影《大饭店》的感觉。晚饭菜谱和小李同志汇报的一样。鸡鸭鱼肉都有,花样不多材料好,大同江啤酒好喝!吃完上楼,电梯关门太快,有点电影《谁陷害了兔子罗杰》里的感觉。 大同江两岸 房间在21楼,可以眺望夜的平壤。平壤普通高楼多,摩天大楼少,定格在1990年代。没有商务楼,高楼都是居民楼。站在窗口,空气清冽。夜幕下的平壤也算得上灯火阑珊,有红有蓝有霓虹灯。但是整体光线昏暗。河对岸马路上的路灯一闪一闪。远近大楼上开的灯都比较少,不像中国的大楼晚上灯火通明。整个平壤的灯光水平就是中国二十世纪末大县城的水平。空气中隐约传来工厂里的机器轰鸣声音。这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在爷爷家——1990年代的皖南县城。我在茶厂的山上看山下县城里远近灯光星星点点。耳畔仿佛响起《自新大陆》交响乐。对于某个窗子后面的朝鲜少年来说,这一刻未免不是心中充满青春的忧郁和对未来的憧憬。

  

从酒店眺望夜平壤

  从酒店眺望夜平壤

  秦枫记者说了,“革命样板城市平壤缺水断电”。这个基本属实,导游的房间就是限电的。朝鲜的能源匮乏,物质不丰富。我们游客在酒店感受不到朝鲜普通居民的物质匮乏,但设施老化还是能感觉到。我们房间淋浴的拔销坏了,水管的外保护层也破损了。不过朝鲜人很注重保养,想想白天看到的公交车、马路、花坛,简直是一尘不染。搞得我一闭上眼,就能看见一个红领巾拿着抹布在那里擦啊擦啊擦。

  反过来说,夜晚的灯光够用就好;公交车虽旧,比轿车环保节能。这一切倒是蛮符合环保分子的理想。我实在不明白,既然环保已经成为中国有志青年的政治正确和必备格调,既然那么多环保青年每年3月末都会要死要活非要地球熄灯一小时,那不就应该来朝鲜吗?天天都可以熄灯一小时。但为啥面对朝鲜的时候又非要鄙夷人家落后呢?

  1984、1984、好多1984

  满脑子一九八四、奴役之路的人,看到的景象自然不一样。他们都有一双透视眼。

  关于朝鲜的街景,女大学生游记的描述挺准确:在凯旋门,“导游给我们一刻钟时间下车拍照,活动区域也仅限于马路这边的小空地。第一次近距离观望平壤市民,大家激动不已。不少带着红领巾的学生放学路过,蹦蹦跳跳地很开心;推着自行车的‘下班一族’穿着统一的灰暗套装,神色平静,偶有几个手提公文包行走快速的男子;不远处的草坪旁几个少先队员拿着扫帚认真地清扫;路旁的电车拥挤得有种北京公交的恍惚;而更多的人则是悠闲地坐在马路牙子上,到处观望;附近的金日成体育馆和青年公园又增添了些生活气息。”可惜接下来写的是:“一派安宁祥和冲击着外来者眼球,此时这平静海面下的惊涛险浪被忘却,这是真的又何尝不好?”啊,惊涛险浪,不发现你,少女的心就不能平静!险浪是什么呢?原来是行人中夹杂的军人比较多——“可我们走进的到底是个大剧场,切忌入戏太深。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军人零星的分布在四周,可能还有不少便衣就坐在我们对面的马路牙子上。Emily对着一个普通模样的男子拍照立马被狠狠地回指,接着他又指向导游,示意‘违规’。Emily抓到的正好是他生气指人的一幕,可是在导游的检查下还是未能幸免。”

  我得说,大学生啊,街头那些军人还用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么?人家堂堂正正穿着军装呢。再这么“仔细观察”下去,大概就会发现平壤的马路上其实还有很多灰尘吧。敌情意识太浓厚了,难道是来自奥威尔笔下“一九八四”的国度?即便不谈政治,你就是在中国随便冲着一个人拍照试试看?当心被人家扣一头热干面啊!不信请点这个新闻)

  军人是朝鲜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先军”国家,军人比例高,但没有仗好打,平时也得办公、参与各种生产和义务劳动。街上随处可见军人提着水桶、铲子等工具在修缮公用设施。朝鲜人习以为常。军民一家对我也很好理解,但现在少不更事的深宅大学生很难体会。大惊小怪已经成为部分自由青年的标准情绪了吧。

  话说回来,别说女大学生疑神疑鬼,就是我们自己也多少受公知意识形态宣传的影响。入境火车上,看见窗外大片的土地,同伴们就开始责怪,说这么多土地怎么不好好种呀,还要别人支援粮食。我也有同感。可是一会儿看着地图就知道,我们的火车恰好行驶在朝鲜半岛边缘,而占朝鲜总国土面积仅仅20%的可耕作土地就集中在边缘。半岛内部满是山地。第二天去开城,我们沿途看到的那些近二十年来新开荒的河边土地,土质很差,泥土里夹杂着无数碎石块。

  

土壤里有很多石块

  土壤里有很多石块

  秦枫记者冥冥中与我们同行,一路批判朝鲜人的面貌多年没有改变。看到田间劳动的农民,她说:“农民们,衣衫并不褴褛,但是肮脏。”好吧,作为农民,无论是朝鲜还是中国,都没法拒绝别人说你脏。农民下地干活有不脏的吗?在中国南方的水田里还有蚂蟥呢,脏不脏?脏不脏,原因不在国家或者制度,而在于眼光。就算大记者回到中国,看见农民工也不见得会觉得干净。经历过革命的中国知识分子,一般都拒绝劳心者与劳力者的区隔,但这种平等心态或许在一些人身上正在流失。女大学生对朝鲜的批评如出一辙——把镜头对准小孩,照片说明是“挂着鼻涕,脸蛋干裂挂着鼻涕,脸蛋干裂的小女孩”,“模范农场没向我们展示肥沃田土,丰收硕果,而是选择了温情路线—参观幼儿园。孩子们的衣服倒是色彩亮丽,可仔细一看,很破旧,小脸不光滑,有冻红的痕迹。”我不知道大学生穿的是什么名牌,用的是什么保养护肤品,别人小脸不光滑竟然也拿来说事,再下去估计抽水马桶如果没有自动洗臀系统那也是落后了,真是从大观园里出来的。朝鲜确实比我们落后,但这不是拿来斥责别人的理由。一个上海人如果没事总去斥责河南落后,那也会显得很奇葩吧。

  这些年来坊间流传的关于朝鲜的恶意说法还少么?微博上,有天天拿朝鲜开涮骗点击的所谓朝鲜作家崔某某,有因为造谣朝鲜被罚分还不服气的文学副教授,更有能想出“狗决”这种恐怖谣言的正教授。

  看这些文章这些言论我不知道该欢乐还是该难过。此事已不关朝鲜,而关乎我们的心灵。朝鲜当然有朝鲜的问题,但很多批判、造谣朝鲜的公知们,无非是为了树立一个邪恶靶子来反衬自己的高尚。他们用自己的卑琐和谎言为大众营造了一个灵魂的一九八四。

  当然,大记者、大学生和公知们还是不一样的,她们只是太有品质而已。就像我接触过的大部分青年才俊都号称读过奥威尔的《一九八四》,秦枫也读过,女大学生应该也读过。秦枫记者因此在描述朝鲜时候找到了比喻——“朝鲜政权鼓吹的,正如《一九八四》的描述一样,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人们以为金日成死了,朝鲜会变;大饥荒了,朝鲜会变;金正日死了,朝鲜会变。可朝鲜并没变,还是老样子,有地缘利益的几个大国也未必希望朝鲜真变。但是从一些细节明显感觉到,这个政权如困兽般,只有消耗,没有补充。”

  我感到奇怪,既然批判者认为人家是在骗你,可为啥总是一眼就被你们看穿了呢?好歹装作被骗的样子啊。一个自由青年都没骗到,还叫啥骗局啊。

  我倒是觉得,朝鲜人确实缺点生意头脑。要是我当朝鲜旅游部长,就专门给这些中美知识青年开辟一个新的旅游项目,叫做“识破现实版一九八四之旅”,或者“重访通往奴役之路”。要多设计一些噱头供他们来“揭露”。除了要有声势浩大穷兵黩武的阅兵式,要有电影《意志的胜利》那般的运动会,更要有精心打造的细节。比如酒店的马桶要镶金钻银十分奢华,但是坐上去之后却坍塌了,由此揭露朝鲜的豆腐渣工程。比如走在路上,突然有个市民跳出来高喊:“自由万岁!”然后立刻冲出来一群便衣把这个市民抓走。比如一个志愿打扫卫生的少先队员跟踪游客到僻静处,突然抱住游客大腿哀求:“有没有带本有关自由的书给我看?有没有一九八四?有没有自由秩序原理?我渴望启蒙,渴望摆脱专制迷信!”对,就是像冯小刚电影《私人订制》里那样,打造你的专属一九八四监狱!最好是游客也要被抓起来,正要被枪毙的时候,假扮的美国海豹突击队员从天而降将他救走!

  这类旅行者的最佳心态应该是这样——朝鲜人是不是在骗我?是不是在演戏?哇,他们果然在骗我!哇,我全都看穿了!从而体会到自己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收费当然要贵,而且要变着花样收费,比如以朝鲜地下反抗组织的名义请他回中国后持续打款到朝鲜人秘密账户上以支持自由反抗运动,或者均款帮助脱北者在中国过幸福生活之类……现在我们的大学生和大记者几乎就是免费体验一九八四之旅,却这么不思回报,实在不通情达理。

  晚上我和领导出去闲逛。走出大门几十米,有一道强烈的探照灯光拦在面前。我们穿过光柱继续往前走,走到一座桥上。已经是深夜,三三两两的市民从桥上走过。大同江两岸灯火斑驳,虽然对于从上海来的人实在是暗淡。我突然意识到,导游不是警告我们不要离开酒店60米嘛,现在得有600米了吧,过了桥就是平壤市区了啊。传说中的警卫呢?

  

在桥上看羊角岛对岸的灯光

  在桥上看羊角岛对岸的灯光

  顺着桥走,遇到路边有两个小兵好像在盘查几个路人。路人好像是一家人,爸妈推着自行车,当兵的在和一个女生说话。看得出来,女生穿着比较时髦,溜了我两眼,眼神带着热切,很像1980年代中国大学生看老外的表情。这应该是在朝鲜比较前卫的女孩吧。士兵很青涩,没有声色俱厉,到有点不知所措。这种表情,我想正代表了渐变的平壤——不再那么古板,但还是不知所措。

  夜风很凉,衣服穿少了,往回走。我一边走一边想,我们是不是已经波澜不惊突破了传说中的封锁线,或者封锁线根本就不存在?!这时两个中国男子拿着相机从桥那边回来,一看就是已经出去过的。

  羊角岛上有个绿灯通明的地方,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留着给大家以后自己去探索吧,那里的守卫可是比较警惕哦。

  再次路过探照灯,隐约看见灯后面二十米处小房子里有哨兵的身影。我想,明晚我要自己再来试试。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xxhq/yz/2014-06-09/2617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4-06-09 关键字:朝鲜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