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经济问题初探
朝鲜经济问题初探
■ 环球财经副总编辑 张捷
在受邀于金日成诞辰100年之际到朝鲜做访问交流期间,笔者与朝鲜的部分学者就朝鲜经济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参观了朝鲜的一些单位。
粮食依然紧缺,
但已走出灾难时期
对于朝鲜经济问题,首先绕不开的就是粮食问题。对于朝鲜农业历史和朝鲜农业的相关数据,说法纷纭。
众所周知,朝鲜土地有限。但其人口有多少,说法不一。在这次交流期间,朝鲜方面的学者所说的是朝鲜有三、四千万人口。但联合国的数据与之出入较大。联合国2010年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8年朝鲜人口总数为2405万。世界普遍流行的数据是2300~2400万人,而且在朝鲜战争开始前就是这样的数据。
此行中,朝鲜学者也提到了在1995年前后的饥荒中出现了饿死人和人口下降的情况,说当年连首都平壤都出现了两个月没有发一粒米,大家去找草根树皮的情形。据在朝鲜的中国人介绍:“(当时)朝鲜严重缺粮是肯定的,普通朝鲜人一个月工资甚至只能买2公斤大米。”但是我们这次去朝鲜,看到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一个直观的观察就是:朝鲜儿童的营养状态普遍比较良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牵着孩子的家长,普遍可以看出当年营养不良的影子。从这个细节中,我们可以相信当前朝鲜的粮食状况已有所改善。网上流行的有关朝鲜饿殍的影片、视频,我注意到这些影片上都没有时间的元素,很难从中确定其拍摄的时间,而这本身是纪录片的大忌。我相信当下朝鲜依然有很多乡村较为贫穷,但朝鲜起码成功地做到了首都里没有世界上其他很多地方所特有的贫民窟现象,而平壤的人口占朝鲜总人口的20%。
20世纪60至80年代初,朝鲜粮食产量呈增长态势;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农资供给不足及劳动生产率下降,粮食产量下降;进入90年代后连年发生自然灾害,加剧了粮食产量下降;1995年以后,粮食产量一直在250至280万吨间徘徊。1999年达到了1994年以来的最高产量422万吨。这个数字与朝鲜年最低需求的518万吨相比,仍有96万吨的缺口。
对于朝鲜到底缺多少粮,各方数据也是差别巨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2年3月发布的报告,尽管有所增产,朝鲜依然严重缺粮,缺口预计达74万吨。而世界粮食计划署(WFP)驻华官员近期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朝鲜今年粮食缺口41.4万吨;但如果今年夏天朝鲜发生水灾的话,这个数字会相应变化。
对于朝鲜的粮食缺口,如果按照人均计算,约为人均30公斤。目前朝鲜的粮食产量据说达到650万吨,有关组织预计的需求是700万吨(朝鲜粮食高产的时候达到800万吨以上)。以650万吨、2400万人口计算,亦即人均540斤粮食(中国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期间,约为人均400多斤粮食;目前人均粮食消费为900斤)。这表明,尽管朝鲜的粮食依然紧缺,但已走出上世纪90年代的灾难时期了。
国际援助大多条件苛刻
对于朝鲜的粮食灾难,很多人都提及朝鲜的粮食援助问题。中新网2011年6月《解密中朝边境往来者》的报道指出:“从1995年到1999年10月,中国向朝鲜提供了3000万元人民币的无偿援助,又无偿支援了52万吨粮食。”从此可以看出,这与朝鲜的粮食缺口仍有较大的距离。
国际上给朝鲜的援助没有中国的多,且大多时候还提出了一些苛刻的附加条件,比如要到朝鲜核查发放情况和发放给最贫穷的人等,但是这样的要求恰恰是朝鲜不能接受的,因为很多要求去“核查”的地区就是军事地区,而朝鲜事实上一直处于“亚战争状态”;还有的要求是朝鲜取得的最好的食品分配权要由援助者控制,这事实上就是要在朝鲜收买人心的政治企图。比如去年东日本大地震的时候,日本的黑社会参与救灾搞慈善,也被日本政府拒绝了。尤其我们注意到,在粮食极度匮乏时期,朝鲜依然军纪严明,没有发生抢劫、骚乱等事件,说明朝鲜对于军队的管束是到位的,军心是凝聚的。
耕地问题之辨
对于朝鲜的粮食紧张,很多人提到了耕地缺乏这一原因。朝鲜人均可耕地约1.2亩,虽然数据上远高于韩国的0.6亩和中国台湾的0.4亩,但是土地质量上差距巨大,朝鲜只能种植一季粮食,而温暖的韩国则是一季半到两季,中国台湾甚至可以种三季作物。朝鲜多为山区,韩国则有一部分平原。朝鲜在能源不足的情况下,抗灾的能力低下,山坡地的产量是难以与平原土地比拟的。另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朝鲜的很多耕地都受到过战争的破坏,当年大量炮弹倾泻在朝鲜的土地上,导致后来的土地出产大为降低。所以朝鲜的人均耕地面积看似比韩国高,但以实际质量而论,则有很大距离。我们可以看到,韩国的粮食自给率也仅在40%左右,所以综上而论,朝鲜的粮食生产水平未见得比韩国低。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朝鲜地区总代表让-皮埃尔·迪马杰瑞2007年接受采访时分析,朝鲜缺粮有许多结构性的原因。“一是朝鲜可耕地比例低,朝鲜国土面积虽然有12万平方公里,但可用于耕种的土地只有18%,这个比例在世界上也是最低的之一。还有,朝鲜缺少足够的化肥、生产设施和农业机械,灌溉和抗自然灾害能力也弱。每年夏天,朝鲜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水灾,还有春季的干旱和秋季的台风,这些都是造成朝鲜农业很容易减产的原因。”
当年危机最关键的成因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粮食危机给朝鲜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在历史上,朝鲜还曾经历过粮食出口阶段。1980年朝鲜粮食产量950万吨,1995年跌落到仅为350万吨,减少65%以上。2005年粮食生产水平有所恢复也仅为470万吨左右,不到80年代的一半。在十几年间,朝鲜从粮食出口国,跌落至饥荒国家,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朝鲜从20世纪60年代起实施以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为基本内容的农业技术革命。60至70年代,是朝鲜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农业现代化取得了辉煌成就。80年代期间,苏联给朝鲜装备了6万台拖拉机,农田普遍应用电力排灌,化肥供应业非常充足。70%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粮食人均达到800斤,年收入一度达到人均900美元,日子过得相当富足。
但随着苏联解体,朝鲜工业生产下降,电力和农用资料供给不足,能源紧缺,大量的机械荒废,农业现代化进程出现了严重倒退。同时由于前期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朝鲜农民断层(能够掌握传统农耕技术的农民逐渐消失),丢失了在低耗能情况下从事种植和生活的技能,加剧了农业生产倒退的局面,导致后面粮食危机的发生。
90年代以前朝鲜农产品出口苏联,然后从苏联换取原油。由于苏联解体,苏联原体制内的粮食定价体系崩溃,苏联的解体直接造成朝鲜石油农业破产。以朝鲜的人均耕地情况,其粮食成本放到世界大农业的背景下根本没有竞争力,结果就是粮食卖不出去,换不来足够的石油;没有石油则粮食减产,粮食减产则更没有石油可以交换,从而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土地稀缺决定了朝鲜的粮食成本高昂,在苏联解体和美国的封锁下,朝鲜粮食又必须自给,因此给朝鲜造成了巨大的危机。
尤其是,朝鲜是一个小国,地寡人稀,很难在自己的国家实现工业全产业链,如果搞自给自足的经济,所有的工业品都自己生产的话,则每一种工业品的规模都不能达到规模效益,使得这些工业品的成本变得异常地不经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因此只能选择成为其他大国产业链当中的一环,但其中的风险是,如果这一环断裂的话,结果就是“灭顶之灾”。朝鲜的城市化率曾经达到70%,但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出现了反城市化,大量的人口从城市回到了农村,目前的说法是约有48%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等于大量的劳动力被迫回到农村进行附加值很低的农业生产,因为不这样的话粮食就不够吃。
军工生产与第三产业
有个别分析认为,朝鲜有200万军人,占据了人口1/12,相当于每12个人就要养活一个军人,由此认为朝鲜庞大的军事人员是其经济的巨大负担。但是据我们观察,朝鲜的军人是要从事劳作、参与生产的。我们亲眼目睹朝鲜军队在施工筑路。而朝鲜在能源进口受到阻碍的时候,大规模地进行了农田的改造,为了抗灾和节省能源修建了大量的自流渠,这些都是依靠军人的军事化组织来完成的。同时,在经济下滑期间没有那么多的就业岗位,参军也是一种就业。目前我们看到,朝鲜军队的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起到了作用,所以朝鲜的粮食状态在好转。
还有人认为,朝鲜大量的产业是军工,比如研发卫星开支高昂。此次朝鲜发射卫星据外国估算耗资约8.5亿美元,如果以每吨稻谷400多美元计算,可以买200万吨稻谷,远远多于美国承诺援助的24万吨粮食。但是请注意:卫星研究本身是不需要消耗多少资源的,也就是说朝鲜不要有巨大的能源等支出,只不过是以大量的劳动力工作时间来计算,如果把同样的研究卫星的人力来耕种土地,在没有耕地的情况下也变不成粮食。朝鲜在有限资源条件下从事耕种和工业化等,更多是需要资源来支持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则有限。过多的劳动力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是没有工作的。朝鲜的生产资料只能够满足一部分人的生产劳动,多余的人就需要从事不消耗资源的第三产业。如科研、教育等都是第三产业。
朝鲜不仅仅有自己的研究力量,教育也非常发达,朝鲜的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由建国的75%,下降至现在全部识字并均达到中等教育水平;学龄儿童入学率由不足35%上升至现在的100%;现拥有300多所各级各类的大学。1975年朝鲜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11年制义务教育,1989年成人全部完成中等教育。
计划经济体制有效降低了
信用危机的危害
此外,朝鲜曾经出现的危机也是遵守着世界危机的规律,按照金融、经济和信用这三个步骤演化的。在苏联解体、俄罗斯金融危机当中,朝鲜是苏联和俄罗斯经济产业的一环,产品主要供给苏联/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苏联/俄罗斯发生卢布金融危机后,卢布的剧烈贬值使得朝鲜的外汇储备和外贸支付出现了巨大的问题,朝鲜出售商品给俄国换回来的卢布相当于“废纸”。
由于朝鲜与美国长期处于交战状态(美国与朝鲜之间签定的是停战协议不是和平协议),朝鲜的外贸不是以美元结算而是以卢布结算,卢布的崩溃必然造成朝鲜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之后就是朝鲜的经济危机,没有能源支持的朝鲜农业破产,出现粮食危机。
经济危机后则面临信用危机,人与人之间非常地不信任,在危机下只有通过严厉的监督和刑罚来维持商业及社会秩序。朝鲜的货币不稳定是朝鲜经济所面临的一个难题,2009年11月30日,朝鲜突然宣布从12月1日起全面推行货币改革,将100圆将改为1圆,每户限定换10万旧币。这本身也反映了当时所面临的信用危机。
但所幸的是,朝鲜是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的国家,在计划经济体系下对于货币的依赖是有限的,很多时候货币只不过是一个数字符号,计划的运转并不直接需要货币的参与,这与市场经济和资本金融社会所有的经济要素和经济运行离不开货币完全不同。如果以GDP(国民生产总值)来计算,粮食在GDP当中的比重很低,朝鲜有大量的建设在近十年内完成,建设速度很快,这些建设所产生的GDP巨大,因此朝鲜民生虽仍处在艰难的改善之中,但经济增长并不慢。而且朝鲜的大量建设是通过军队来完成的,军队参与建设不是依靠货币和资本的运作,而是命令,这些都对货币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制约和抵消的作用,因此朝鲜的货币问题对于经济的影响,不是如外界想象的那样严重。
同时还有,朝鲜的自动化水平较高,不但计算机很普及,地铁十多年前就建立了刷卡系统(比北京建设的还要早)。1988年,朝鲜提出了“重视科学技术”的新经济发展战略,并于1990年建立了朝鲜电脑研究中心,开始发展信息科技产业。由于近年朝鲜政府的大力推广,朝鲜的中小学校、少年宫、大专院校、政府机关、工厂及图书馆里都提供大量自行开发的韩文操作系统供民众随意使用。我们参观金日成综合大学时看到,该大学的图书馆已经是完全数字化,刷卡系统也很先进。
强大的纪律性就是强大的生产力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设的纪律性是非常强大的生产力。正是在这点上,朝鲜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比如,我们在朝鲜的每一次活动都是临时通知的,朝鲜当地人也一样,他们经常性的大集会等都只是前一天晚上才通知(因为朝美之间长期的“亚战争状态”,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而这些很多都是十万人参与的活动,却都能够高效地调动到位。还有一件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是在体育场的朝鲜庆祝活动,中间的足球场中有近万个红色活动折叠椅,来的时候和走的时候一样,整整齐齐,地上没有一点垃圾,退场也井然有序,这样的高度纪律性是保持高效的前提。
朝鲜这些年来建设了不少高楼,有一个朋友说十多年前到朝鲜时,平壤基本没有高楼,但现在平壤高楼林立,大同江畔最新的约百万平米住宅区是最近一年开工的,从开工到交房入住也就是一年时间。而其间寒冷的冬天是难以施工的,也就是说,这些大面积建筑实际上只花了大半年多的时间就拔地而起,因此朝鲜人自豪地对我们说:“中国的深圳速度赶不上我们的朝鲜速度啦!”我认为这也是他们军事化组织的结果,因此朝鲜虽然经历了危机,但经济复苏的迹象明显,只不过它的计划经济复苏不是如大家熟知的那样体现在金融货币层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国际贸易当中美元拥有霸主地位,朝鲜目前的贸易结算虽然是欧元,但是欧元的最终清算体系也是控制在美国人手中的,因此朝鲜为了独立于美国,自己建立了独立的银行卡系统。与此同时,朝鲜的网络、手机,都是独立的系统。
中朝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与朝鲜的合作前景是广阔的。在朝鲜的国际贸易结算被美国监控的情况下,中国与朝鲜之间如能展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也是人民币“走出去”的一环。朝鲜已经向中国开放了采金许可,而朝鲜的矿产资源本身也可以作为国家信用的保障,与中国开展国家间的货币互换和人民币借贷。与此同时朝鲜经济也可以融入到中国的产业链条当中,为朝鲜创造更高的收益。
在平壤我们见到了来朝鲜建厂的中国商人,主要从事的是服装生产。据他们介绍,朝鲜工人的组织纪律性非常强,同时由于朝鲜普及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的普及程度也很高,因此劳动力素质较高而工资低廉。
朝鲜也是中国文化产业未来一个重要市场,朝鲜电视台播放了中国大量电视剧,如《三国演义》、《潜伏》等剧目,受到朝鲜人民的热烈欢迎。据朝鲜导游讲,孙红雷在朝鲜也是家喻户晓的明星,被很多人狂热崇拜。同时就在4月,朝鲜已向中国开放了团体旅游。相信随着朝鲜新一代领导人权力交接完成,中国与朝鲜的经贸合作会更上一层楼。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xxhq/yz/2013-05-02/15364.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