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毛钱涨价引发的骚乱:智利动乱
南美国家智利近日陷入了暴力和动乱之中。据智利媒体报道,智利总统皮涅拉19日宣布首都圣地亚哥进入紧急状态;智利军方当天晚上宣布,在首都实施宵禁。
从上周末开始,智利学生发起的对“地铁票价上涨”的抗议活动演变为严重暴力冲突:打砸商店、烧毁公交地铁、纵火地标性大楼……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截至20日,暴力冲突已经导致8人死亡,超过1400人被拘留。
BBC称,此次骚乱是智利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引发这场骚乱的导火索,是圣地亚哥地铁一次幅度不大的涨价计划:10月6日起,圣地亚哥地铁早晚高峰各两个小时时段的票价由800比索(约合人民币7.97元)上调至830比索(约合人民币8.27元)。此举引发以学生为主的抗议者强烈不满,最终由抗议演变成骚乱。
多年来,智利经济一直保持稳健发展,政治社会相对稳定,但这场因为3毛钱涨价引发的骚乱,却让智利社会经济发展的隐忧浮出水面。
智利资源型、外向型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虽然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但其发展成果却并未广泛惠及普通民众。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智利对经济模式进行了全面改革,由内向型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转向外向型经济模式。在转型过程中,作为该国经济发展命脉的矿产等部门的企业和从业者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利颇丰,但其他处于边缘地位部门的企业发展则相对迟缓,没有经济全球化红利。其结果就是,过去40多年智利实现了经济腾飞并成为拉美地区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同时也成了全球贫富差距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经合组织数据显示,2017年智利的贫困率达到16.5%,基尼系数为0.45,在经合组织42个成员国及伙伴国中,智利的贫富差距排名第7。
巨大的贫富差距意味着社会财富分配的极大不公平,在这种情况下,中低收入阶层对维持正常生活的开销,诸如日用品、消费品、公共通勤等价格的变化极为敏感。由于智利不生产石油,该国的燃料全靠进口,导致汽油、电力和交通费一直居高不下。根据智利地铁有限公司的解释,此次地铁调价的背景是因为智利比索贬值,导致燃料和维护成本上升。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通过涨价来弥补成本开支的上涨无可厚非,但是对普通民众来说,过去12年里圣地亚哥的地铁票价已经涨了近一倍,但民众工资却没有同等的涨幅,这也导致3毛钱的涨价成了普通民众生活的“不可承受之重”。
这场因地铁涨价引发的动乱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智利民众对政府在经济和社会改革方面步伐迟缓的不满。智利在军政府时期长期实行低税收低福利政策,1990年“还政于民”后的民选政府也一直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虽然在税制、劳动法规、社会保障等领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对于改善国家社会经济状况和普通民众生活的成效并不明显。2011年智利就曾出现大学生因为高额学费进行抗议的事件。现任总统皮涅拉在竞选时曾表示要进行改革,但其上任后推动改革的力度和成效都不是太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公共性质的地铁公司在生活成本本就高昂的背景下宣布调价,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xxhq/qq/2019-10-21/5936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