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中国反制?法国的“双标玻璃心”真让人笑掉大牙
2024年11月7日,面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挥出的“加税”大棒,中方决定采取反制手段。而作为挥棒的“带头大哥”法国,自然要“擒贼先擒王”。
但在中方刚刚启动反制时,法国立刻急得跑去中国讨说法,这“我可以挑事,你得默默承受”的强盗逻辑堪称“年度最离谱”。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下法国到底为何急红了眼。
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以中国电动汽车获得“过度补贴”为由,宣布对其征收最高达35%的反补贴关税。这一“封杀”式的打压瞬间让中国电动车产业在欧洲的市场受到了巨大压力。要知道,欧洲目前正是对电动车需求的爆发期,而在这一领域,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显而易见,成本更低、技术更成熟,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数据,仅2023年,中国的电动车出口量就比2022年增长了60%,其中约三成出口至欧洲。对习惯于用补贴支撑传统车企的法国来说,这样的增长速度自然是个“威胁”,因此,法国汽车制造商带头推动这项关税政策。表面上打着“维护公平”的旗号,但内里明摆着就是想保护本土市场,把中国车企排挤出去。
面对欧盟的无理加税,中国不可能一味忍让。10月30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启动对法国白兰地、葡萄酒的反倾销调查。
来而不往非礼也。而法国一听到中国的这一反制措施,立刻就坐不住了。
法国派出外交部长普里马斯火速访华,与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当面对线”,要求中方放弃反倾销调查。在会晤中,法国官员不惜大讲“利害关系”,表面上以“维护中欧贸易稳定”为由,实际上却是在打着“你不准还手”的算盘。
面对法国的“讨说法”,中方的回应可以说相当硬核。中国商务部在会后提出四点原则:
1.规则是国际贸易的基石:任何国家间的贸易分歧,都必须在国际贸易规则框架内解决,欧盟单方面的关税打击不合理。
2.反制有理有据:中国对法国出口的白兰地进行反倾销调查,完全符合法律规定,是在维护自身利益。
3.法国应该有大国担当:法国作为欧盟内的重要成员国,本应在中欧贸易争端中扮演建设性角色,而不是单方面偏袒。
4.协商才是解决之道:中国希望双方能在对话中达成共识,而非法国单方面挑衅并妄图压制中国的合理还击。
这些回应言辞铿锵,一举揭穿了法国的“小九九”:自己搞贸易打压不手软,却又容不得他人反制。这样的双标逻辑中国不可能接受,法国只得灰头土脸回去了。
而法国之所以腆着脸到中国现眼,都是背后的利益在驱动。法国酒水行业尤其依赖中国市场,白兰地更是法国的支柱型出口产业。2023年,法国酒类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总额高达5亿欧元,其中大部分是白兰地和葡萄酒。法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占法国白兰地出口量的近40%。中国启动反倾销调查,意味着法国酒企将面临售价上涨,销量大减。
可以说,中方的反制措施直接触动了法国的经济命脉,对法国来说,真是“痛到根子里”。
此外,法国自诩为欧盟的领导者,在经济、外交上力图主张“战略自主”,因此在对华问题上,法国也要扮演强硬角色。但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实力不容小觑,法国的“试水挑衅”最终换来了失算。
面对这套“自己加税不手软,中国反击不允许”的逻辑,中国网友就讽刺:“法国这个玻璃心有点意思,还以为白兰地真是‘不可反击’的高端产业呢?”
很多法国网友也质疑本国政府:“既然一切照规则办事,为什么我们加税就可以,中国反击就是不行?”这一番舆论讨伐让法国政府备感尴尬。
在这场博弈中,中国的反制可谓既有力,又有据。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具备强大贸易反制能力。中国在对欧盟发起反倾销调查时,正是利用WTO规则保障自身利益,以维护中国产业和出口商的公平竞争环境。
这种反制的节奏不仅震慑了法国,还让其他欧盟国家对贸易政策的“一刀切”有所顾虑。德国对此事件的态度显得尤其谨慎,许多德国企业界人士担心与中国的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会波及德国的汽车、机械制造等行业。据《金融时报》报道,德国与法国在对华贸易态度上已经开始出现分歧,德国倾向于更务实的解决方法,而法国则一意孤行。
综合来看,法国此次带头挑衅,实际上还在“闭眼看世界”,以为自己总能在国际贸易中坐享其成。但作为一个经济相对依赖中国市场的国家,法国如果继续强硬,势必在未来经济博弈中讨不到任何好处。
如今,面对中方坚定的反制,法国外交和经济上的“玻璃心”就是最妙的讽刺。毕竟,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脱离全球经济的框架,做出自私的选择。
所以,法国,哪里是你想耍赖就能“坐收渔翁之利”?别白日做梦了。
图片源自网络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xxhq/oz/2024-11-10/9098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