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老天文学家住房仅13.8平,钱学森也曾住这,如今已破旧不堪
导读
科源社区位于海淀区北四环西路和中关村北一街交叉口,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为中国科学院分配给职工的住房。上世纪,这里曾“藏龙卧虎”,住着钱学森、钱三强等知名科学家。然而,近70年过去,这里风光不再,房屋问题逐渐显现,困扰着这里的居民……
老天文学家蜗居13平方米小屋
近日,多位居民向“问北京”(北京新闻广播新闻热线65159063)反映,他们居住的海淀区科源社区建于上世纪50年代,多为简易筒子楼,由于年久失修,问题层出不穷。而多位曾经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过贡献的退休科研人员就居住在这,而且一住就是几十年。
中关村科源社区位置/百度地图
段元星:我做过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记者:您原来在哪工作?
段元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我的房间只有13.8平方米,我这一住就住了20多年了。
段老先生的屋门口/川梓摄
说话的老人叫段元星,生于1945年,曾经在1975年用肉眼观测的方式发现了一颗新星,被中国科学院破格录取为北京天文台研究生。他的故事曾被写成报告文学《探索星空奥秘的年轻人》,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然而,这位退休的天文工作者,如今却和爱人住在中关村科源社区16号楼一间不到14平方米的小屋里。8月3号,记者敲开了段老先生的房门……
记者:这个房间一共有多少平米?
段元星:13.8,13.8平方米。
段老先生13.8平方米的屋子/川梓摄
记者走进房间发现,屋内采光不佳,只有一个灯泡勉强照明,由于空间有限,屋内堆满了杂物,只有角落可以勉强放下一张单人床,段老先生和爱人就睡在这里。
记者:做饭怎么做啊?
段元星:(指着杂物中的电磁炉)就在这里。
记者:睡觉在哪?
段元星:(指着角落)就在这。
段老和爱人睡觉的床/川梓摄
类似问题在科源社区并不少见
然而,这样的情况在科源社区并非个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退休研究员万女士,也住在科源社区16号楼:
万女士:我是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我从1978年毕业以后就在这块住,在这科学院干了一辈子活了,一辈子了,我没有自己的空间,和别人抢厕所。
居民用电磁炉在筒子楼走廊里做饭/川梓摄
20号楼内未改造的公共厕所/川梓摄
居民:曾见证“高光时刻”
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科源社区被作为家属楼陆续分配给中国科学院的职工。据中科院退休老职工的儿子崔先生说,他在这里住了60年,见证过科源社区曾经的“高光时刻”。他指着科源社区13号到15号楼告诉记者,“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钱三强等人就曾居住于此。但现如今,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这让他倍感惋惜。
崔先生:我64岁了,在这生活60年了,钱学森就(曾)住在这个楼。
钱学森等科学家曾住过的13-15号“特楼”/川梓摄
居民:如今已不适宜居住
据记者了解,这片已有近70年历史的老楼,除了13到15号楼作为第一批北京历史建筑进行过翻修外,其他楼栋从来没有进行过改造,墙体破损发霉、卫生情况堪忧,楼内漏水时有发生。居民胡女士告诉记者:
胡女士:天天停水停电的,昨天停水,今天停电,修也修不好,因为地下水管已经全都是锈,家里夏天像空调什么的都不敢开。里头竟是蟑螂、黄鼠狼,时不时就光顾。住在这的居民就是凑合活着。
锈蚀老化的管道/受访者供
居民几年前拍摄的屋内漏水情况/受访者供
居民:翘首期盼改造
多位居民都向记者表示,这些老楼早已达到使用上限,简单的修缮已经于事无补,大家都盼着生活环境能得到彻底改善。崔先生说:
崔先生:这种楼,你像这种简单的修补肯定是不行,这个不管是拆还是改,这种环境需要改造一下,你别说老是这种不适合人居住的。
楼内的生活环境/受访者供
记者查询了解到,目前,科源社区大约有五千多户居民,涉及承租公房、房改房、商品房等多种产权形式。除了大产权单位中科院外,还存在公交集团、北京大学、卫星制造厂等十多家产权单位。2014年,海淀区就曾和中国科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启动包括科源社区在内的中关村东区的整体改造。根据协议,海淀区和中国科学院将联手对辖区老旧楼房进行改造,改善科研人员的居住条件。但万女士说,虽然居民们多次反映,但至今都没有看到改造的“曙光”。
万女士:这样的状况下,没有人来关心这块的问题,大家反映了若干次,科学院索性就一个字理都不理你。
筒子楼内的走廊/川梓摄
脱落的墙皮/川梓摄
居委会:拆或改 都得等
这些老科研人员及其家属们翘首期盼的改造究竟推进到什么程度了呢?记者首先致电科源社区居委会进行询问,工作人员于女士表示:
居委会:反馈说是拆迁得等着,没说什么时候拆迁,后来又说改造,什么时候改,也是等着。得有两年了吧,现在的情况我们了解就是修修补补。
科源社区靠近东门的临街老楼/川梓摄
属地街道:产权单位在申报
随后,记者又询问了属地中关村街道办城市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刘女士说,已经多次向产权单位反映过科源社区居民的旧改需求,产权单位也曾表示,已经上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批。
刘女士:还在审批,是由国管局审批。我们这边只能是协调,然后督促他们,是由产权单位来组织实施的,他们说已经进行申报了。就是纳入咱们这个东区改造了,但是具体的方案还没有确定,所以也无法确定时间表。
居民此前拍摄的楼体情况/受访者供
科源社区筒子楼内景/川梓摄
中科院:专门成立工作组
于是,记者又联系了产权单位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资产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行管局专门成立了负责科源社区旧改的项目办公室跟进此事。
中科院行管局:我们不是具体业务处室,我们确实不知道。我们专门成立了东区项目办公室,他们就是专门负责这个的。
然而,记者多次拨打资产处工作人员提供的改造项目办公室的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
记者查询了解到,2021年12月22日,北京市委曾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中关村东区改造有关工作,会议明确:同意中科院行政管理局、海淀区政府授权北京城建集团所属北京城建房地产开发公司作为中关村东区危旧楼改建的项目实施主体,选取安全隐患较大、条件成熟的区域作为先行启动区,滚动推进改造工作。
为此,记者也致电北京市城建集团核实情况,但截至发稿,电话都没能接通。科源社区旧改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启动?筒子楼居民们的居住环境何时才能改善?“问北京”将持续关注。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sdjl/zsfz/2022-08-08/7688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