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代脊梁 >

知识分子

打印

毛主席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也是苦出身,希望你为我们培养出些好学生来!”他做到了!

在美国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展列了人类历史上88位最重要的数学伟人,中国数学家华罗庚就是其中之一。有位著名数学史家曾这样评价他: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image001.jpg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日)

2021928日,华罗庚星命名仪式在常州金坛举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64875号小行星,经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以我国著名科学家华罗庚院士的名字命名。此后,天上多了一颗华罗庚星。

image002.jpg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关于华罗庚星的公告

“364875”这串数字正好契合了华罗庚先生的3个时间节点:

1936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英国剑桥大学进修

1948年被中央研究院选举为第一届院士

有着75年传奇而辉煌的生命历程

image003.jpg

星耀苍穹,永恒纪念。起个响当当的名——华罗庚星,给飞过我们头顶的星,捎着寄托和崇敬,在宇宙深处闪耀、穿行。

数学天赋在苦难中闪光

19101112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普通家庭,全家人依靠父亲打理一家小杂货铺勉强为生。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在金坛中学读书时,华罗庚成绩并不好,但数学老师王维克从作业涂改处发现了他解题的多思路特点,并有意识加以培养。

华罗庚从王维克老师家借了一本美国人著的微积分教科书,10天后便来归还,王维克对他说:数学这门功课是最有步骤的,你不可跳着看啊。我提几个问题问问你。结果华罗庚不仅对答如流,而且把书上印误之处也指给老师看。年终考试时,王维克对华罗庚说:你不必考了,因为考你的问题别人做不出,考别人的问题不值得你做。我给你拟个论文题,你回家做吧。你的数学是100分,是第一。

15岁时,华罗庚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求学,由于贫困,一年后便退学了。他回到江苏金坛家里的杂货铺,边站柜台边自学,有时算得入迷,竟将自己演算的结果当成货款告诉客人。

19岁那年,华罗庚感染伤寒,险些丧命。卧床半年后,落下终身残疾。他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他幽默地说自己走路是圆与切线的运动

华罗庚寻找小城中所能找到的书看,却只找到一本薄薄的50页微积分教材。即便如此,他竟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耐心的计算,发现数学家苏家驹论文中一处错误。

20岁的华罗庚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看到后,惊奇不已,说这样的年轻人应该到清华来!,破格聘他为助理员,管理收发文件等杂务。

image004.jpg

利用工作闲暇,华罗庚用两年时间,自学完成别人八年才能完成的学业,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德语。1933年,华罗庚被破格提升为助教,两年后成为讲师。

初中毕业的教授

1936年,华罗庚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首席教授哈代鼓励他申请博士学位,华罗庚却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image005 - 01.jpg

对剑桥的求学者来说,博士是梦寐以求的头衔,但只能学习有限的课程。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华罗庚决定放弃博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两年时间,他写了20篇论文。提出的华氏定理还改进了哈代的结论,哈代赞许他为剑桥的光荣。华罗庚还就19世纪欧洲数学之王高斯提出的问题,发表了《论高斯不完整的三角和估计问题》,赢得了各国数学大家的一致赞扬。

华罗庚的每一篇论文都有资格获得一个博士学位,但他一生仅有一张金坛中学的初中文凭。

Fields奖获得者、数学大师丘成桐教授说,中国近代数学能超越西方或与之并驾齐驱的主要有3个人,研究多复变函数的华罗庚就是其中之一。美国科学杂志《世界科学》1985年发表《华罗庚形成中国的数学》一文称,华罗庚一直没有得过任何学位,然而成了数学界的大人物,他写了9本书,并在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了150篇文章

运用数论原理,智破日军密码

1943年,国民党政府拟组团到美国考察原子弹情况,邀请华罗庚等科学家和相关部门专家到庐山集训,研判中国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性。时任兵工署署长的俞大维是留美数学博士,在数理逻辑方面颇有造诣。听说华罗庚在山上,特地赶到住地拜访。谈话之间说到日军密码的困扰,俞大维恳请助其一臂之力,破解日军军事密码,华罗庚一口答应下来。

深知事关重大,十万火急,华罗庚连夜观察、反复比对,仔细寻觅密码中数字的规律,彻夜未眠。次日清晨,华罗庚拿着数张手纸,上面写满了字,交给住在同一楼层的蔡孟坚说:问题已经解决,但我没有时间重新抄写了。请立即转交俞署长。原来,日军使用的密码技术,是把原来文件称为明文,用数学方法变换后,形成了加密文本。华罗庚弄清了日军密码从明文变换到密文的加密原理——使用数论中的缪比乌斯函数,并找到了破解的办法——采用缪比乌斯函数的反函数返回,密文立即还原成了明文。俞大维得知这一消息后,火速派人取走破解手纸,急不可待地阅读了华罗庚的手稿,马上传令:火速按华罗庚办法解码!结果大获成功,破译的日军密码都是紧急的军事情报,如日军飞机轰炸昆明的计划等。

两度放弃优越环境,毅然返回中国

华罗庚的两次返国,一次是1938年从英国剑桥返回到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一次是1949年放弃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身份回新中国参加建设。

1936年夏,中华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保送华罗庚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1937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消息传到英国,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已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再也无法安心工作。按原定计划,第二年他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访问苏联。此刻,他放弃了继续逗留国外的计划,提前整理行装,回到当时多灾多难的中国。1938年,华罗庚被西南联合大学聘请为教授。

image006.jpg

30年代华罗庚与家人在西南联大

1946年秋,华罗庚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聘为终身教授。每天坐着小车到伊利诺伊大学上课,生活安逸,然而华罗庚并没有久居之意,他的心时刻牵挂着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

image007.jpg

40年代,华罗庚与家人在美国

1949年,从大洋彼岸传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消息。华罗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即决定返回祖国,并开始暗中积极准备。寒假一到,他便以到英国讲学为名给全家人弄到船票,然后舍弃了洋房、汽车和半年的薪水,带领妻儿在旧金山登上一艘邮船,踏上了归国的旅途。

到达香港后,华罗庚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写道:受了同胞们的血汗栽培,成为人才之后,不为他们服务,这如何可以谓之公平?如何可以谓之合理?……为了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1950年,华罗庚与许多留学同学一同乘轮船回国

1950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

牢记领袖重托,撒播科学种子

1952年,在政协会议上,与会代表被邀请到怀仁堂观看晚上的文艺演出。华罗庚因为起草一篇发言稿耽误了时间,来到大厅时,演出已经开始,灯光昏暗,他拄着拐杖,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座位。正在不知所措之时,忽见远处座位上有人朝他招手,他立即朝招手的地方走去。当他在空位子上坐下之后定睛一看,不禁惊喜交集:原来冲他招手的人是毛泽东主席。毛泽东笑着向他点头问好,华罗庚顿觉泪水模糊了视线。毛泽东和他一面看戏一面交谈,并且拍着他的肩膀说:华罗庚同志,你也是苦出身,希望你为我们培养出些好学生来!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电机系的电讯网络研究室被撤销。原研究室主任是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网络专家闵乃大教授,另外两名成员一个是电机系毕业生王传英,一个是刚从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夏培肃。华罗庚便表示愿请这3个人到数学研究所搞电子计算机。华罗庚将他们请到家中,兴致勃勃地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就这样,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正式成立。

1956年春,由毛泽东提议,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国家制定发展科学的十二年远景规划,把开创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事业等项目列入四大紧急措施之一。华罗庚根据当时的国情,提出了以先集中,后分散作为拟定新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规划的原则,并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如今,我国计算机事业蓬勃发展,而华罗庚堪称我国计算机技术的第一奠基人。

image010 - 01.jpg

来源:新华社

1957124日,中国科学院首次颁布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现已改称国家自然科学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颁发面向全国的科学奖金。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科学家分别是钱学森、华罗庚、吴文俊。

image011.jpg

1957125日《人民日报》关于我国首次颁发科学奖金的相关报道

得奖后的华罗庚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获奖感言:在我接受了这崇高的奖励之后,我只有益自奋发,做出更多更好的工作来报答祖国,只有用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青年来报答人民。

我愿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天

19856月,应日本亚洲交流协会邀请,75岁的数学家华罗庚赴日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下午4时,华罗庚坐轮椅出现在东京大学教室,开始演讲。讲到兴起,华罗庚用拐棍当教鞭,脱去外套,解开领带……在场的他的学生计雷说,仿佛见到了大学时,华老师上课时的样子。

image012.jpg

演讲完毕,华罗庚在掌声中走向轮椅,一位日本女数学家上前献花,这时他却缓缓倒下。当晚10点,医疗小组宣布华罗庚因心肌梗塞逝世。

image013.jpg

华罗庚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就在华罗庚逝世前半个月,一位记者曾问他,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华罗庚思索片刻后回答道:我最大的希望,是工作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天。

古稀之年的他曾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并一直践行到生命最后一刻。

如今,华罗庚的名字为科技爱好者所熟悉,他写的课外读物曾是中学生们打开数学殿堂的神奇钥匙,他自学成才的故事鼓舞了无数有志青年勇攀科学高峰。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到处都留有他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的艰辛足迹。这位人民的数学家,为他钟爱的数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与汗水。

他是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之父,是时代最闪耀的一颗,是我们追逐的方向!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sdjl/zsfz/2022-04-10/7481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2-04-10 关键字:知识分子  时代脊梁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