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传奇人生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传奇人生
他的秘密身份被隐藏了30年,这30年间,他没有回过家,父亲到死都没有再见一面。家人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就连到了同一个城市都不能相会,气得拒收他的来信。
无人知晓,他独自一人承受着误解,有时甚至欲哭无泪,只因肩负着重要使命,离国家秘密最近;赫赫无名,90多岁的他被习总书记亲自搀扶着坐到身边,是值得所有人致敬的民族脊梁!
他叫黄旭华。看完他的故事,中国为什么行,相信你心中就会有答案——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93岁的黄旭华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犹记得,2017年11月17日,人民大会堂上演了感人的一幕:看到90多岁的黄旭华站在代表们中间,习近平总书记挪开前排的椅子,握住黄老的手,一再邀请他坐到自己身旁。
犹记得,在央视《开讲啦》的舞台上,黄老娓娓地叙述自己的经历,在他的演讲过程中,观众们除了报以热烈的掌声,还几次抹起了眼泪。
撒贝宁说:这是我听过的最震撼,最让人心情久久无法平静的演讲!
犹记得,在上海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时,90多岁的他,在演讲时毅然推开了为他准备的椅子,全程站着完成演讲,他让在场的所有人润湿双眼!
如果今天之前,
你还不熟悉黄旭华这个名字,
那么今天之后,请记住他!
他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也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
毛泽东愤怒地说: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58年,为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潜艇技术的垄断,中央批准研制导弹核潜艇。 可中国无一人了解相关技术。
1959年10月1日,赫鲁晓夫访华,中国政府向他提出对中国核潜艇研制提供技术支持。赫鲁晓夫傲慢地回应:核潜艇技术复杂,花钱又非常多,你们中国搞不出来,只要我们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
毛主席听后愤怒地站了起来,挥动着他宽大的手掌,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就是这样铿锵有力的一句话,黄旭华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核潜艇事业。
1926年,黄旭华生于广东海丰县。父母悬壶济世,仗义疏财。看到父母的善举,受人尊敬,黄旭华自小立志继承衣钵做个医生。
可时代洪流将他人生计划全盘打乱。小学时,七七事变爆发,沿海城市的学校大多被迫停办了。可日本鬼子轰炸愈发频繁,每次警报一响,黄旭华和同学都被逃难的人潮挟搂着往城外的山洞跑。
年少的黄旭华开始思考:为什么日本鬼子想登陆就登陆,想轰炸就轰炸?为什么我们中国老百姓不能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却要四处逃难、妻离子散?这正是因为中国太弱了,
弱国就要受人家的欺凌,受人家的宰割。
黄旭华说:“我不学医了,我要造飞机、造大炮,造军舰、中国之所以弱,就是因为国防科技太落后了。”
总之什么能对付敌人,他就学什么!
1945年, 21岁的黄旭华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南京中央大学航空系,但他的志向是造船,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
1954年,他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设计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艘扫雷艇和第一艘猎潜艇。四年后,我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黄旭华被秘密地召集至北京。
“1958年春的一天, 研究所通知我到北京开会,我什么都没带就去了。到了北京才知道,我们不回原单位了。”
和黄旭华一样被通知到北京“开会”的共有29人,都是舰船方面的专门人才,他们成立了一个代号为“19”的研究所。直到几天后,聂荣臻元帅亲自给大家开会,黄旭华才明白自己的任务是什么。
——在这次会上,年轻的黄旭华被任命为核潜艇研制总工程师。
就这样,他甚至都没有来得及跟父母家人告别,就孤身一人来到了北京,30年始终没有告诉家人工作内容,30年,只留下了一个神秘的145信箱……
2
硬是靠着算盘造出了“核潜艇”
研究核潜艇得去海上,因为机密和危险,必须远离人烟:黄旭华回忆:“在海上奔波了几个月后,我们在黄海和东海的中国海域分别选择了一个荒凉的小岛,小岛都没有名字,只有编号,在地图上也查不到。为了保密,不通邮,不通电话,偶尔只有经过伪装的民船靠岸送给养和信件。我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带着团队到岛上扎下了根。”
因为保密需要,黄旭华的妻子李世英被调到了北京。从此,黄旭华一家就在父母面前“消失”了,唯一的联系方法就是一个编号为145的内部信箱。
黄旭华常年生活在荒岛上:“条件非常艰苦,整年都是风沙弥漫。” 比环境更艰难的是:核潜艇的研发举步维艰:究竟有多难? 难到所有的人根本就没见过核潜艇!
令人不敢相信的是,直到有人从国外带回两只儿童核潜艇玩具模型,团队才总算有了实物参数。通过计算、对比,玩具模型与他们搜集到的媒体资料数据吻合,这让所有人都信心大增。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正是靠着拆解这两个核潜艇模型,科研队伍才坐实了资料内容。
研制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是一次挑战。当时没有电脑,所有数据只能靠算盘和计算尺。
常常为了一个数据,他们会日夜不停地计算,争分夺秒。他笑言: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关键数据,大部分都出自他的那把算盘。
△研发核潜艇时用的算盘
可见当时,黄旭华他们克服的困难,根本不是我们能用文字形容出来的!
核潜艇是在深水中运动的武器库和战斗堡垒,一个3000多吨重的钢铁圆筒,要像鲸鱼一样在几百米深的海底遨游,必须集成航海、导弹、计算机、核反应堆等几十个专业学科 才能将它制造出来。
一艘核潜艇的发电量,可以满足一座中等城市的照明用电,艇内仅控制阀门就有一万多个,各种仪表达到几千个,制造工艺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上所有的材料和设备,全都是自己制造!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终于,在黄旭华和所有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中,1970年,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 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从1958年组建团队,
到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试航,
短短不到13年的时间,
对于科技落后、经验全无的中国,
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而直到今天,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也只有6个!
3
深潜300米的惊心动魄
1988年,新型号的潜水艇在研制最后阶段 ——交付海军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极限深度的深潜试验。这一次试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中国核潜艇能否成为大国佩剑,从而奠定中国在世界的发言权。深潜试验,风险很大,任何一条焊缝,一条管道,一个阀门,若承受不起海水压力,都会造成艇废人亡。1963年,美国王牌核潜艇 “长尾鲨号”深潜试验时,不到两百米就沉没海底了,160个官兵无一生还。
1988年,4月29日,
中国的核潜艇
按照设计极限
也要做下潜实验
这艘由里到外,
全部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核潜艇,
能保证核潜艇挺过极限深度吗?
试验之前,艇员心理包袱很重,有人给家里留了遗书,有人唱起了《血染的风采》。得知这一情况之后,黄旭华第二天就带了技术骨干跟艇上的人座谈: “这样吧,我跟你们一起下去。”
一句话点炸了整个会议室。“总师怎么能下去?”面对群情激动,62岁的黄旭华拿出了科技人员的自信与勇气:他说:我跟你们一道下去!我是总师,不仅仅要为这条艇负责,更要为艇上170个乘试人员的生命安全负责。
核潜艇开始是以50米、10米下潜,后来陆续5米、1米慢慢越潜越深,快到300米时, 潜艇顶壳承受着巨大的水压,多个位置咔咔作响。这样的声音在水下300米深处令人毛骨悚然。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直至最后胜利。
成功后,黄旭华兴奋地拿起笔写了几个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这次深潜试验,黄旭华的眼底、耳朵和牙龈 都因承受压力过大而渗出了血……
从此,中国核潜艇劈波斩浪,遨游在深蓝的大洋之中,为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释放出巨大的震慑力。在黄旭华的带领下,我国仅用了13年时间就走完了美苏至少要用30年才能走完的核潜艇研发之路。
▲黄旭华 彭士禄在中国092战略核潜艇前的合影
黄旭华,让中国人的脊梁挺得更直了。可他,却在父母和兄弟姐妹面前,愧疚难当……
4
对国家的忠就是最大的孝
1957年,黄旭华回老家过春节。母亲拉着他的手说:“我和你爸也老了,你们要经常回来看看……” 黄旭华点头答应。可从1957年到1986年,整整三十年他再也没回过家,与家人亲友彻底断绝联系,父母多次写信问在北京哪一个单位?到北京去干什么工作?黄旭华一直闭口不答。
由于不能回到父母身边尽孝,黄旭华每逢年节都会给老人寄去十元钱,他只能以此表达孝心。
▲黄旭华的父母亲
可父亲生气地把黄旭华寄的钱退了回去,姐姐也写信骂他“越大越不懂事”: 面对那张退回来的汇款单,黄旭华心中五味杂陈,欲哭无泪,还不能多解释。
后来,父亲因为脑梗到北京看病,父母和兄弟姐妹除了145号信箱外,完全没有其他任何联系方式。等半年后他收到信时,父亲已经去世多日……
父亲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做什么,老人家是带着埋怨和不解走的。 在父母兄妹眼中,这样的黄旭华,就是个忘恩负义的不孝子。
1986年,当黄旭华回到阔别的家乡时,经整整30年了,父亲、兄长已经去世,看着已是满头银发的90多岁的母亲,黄旭华不禁跪地痛哭流涕。而这次重逢,家人仍不知道他这么多年在干什么!
直到一年后的1987年,一篇题目为 《赫赫而无名的人生》 的长篇报告文学,详细地介绍了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至此,黄旭华这三个字才终于被“解密”!
黄旭华把杂志寄给了母亲。母亲一看,里面所讲的黄总设计师,就是三十年没有回过老家,而被弟妹们误解为不要家,忘记了养育他的父母,不孝的三儿子。
母亲一而再、再而三地阅读这篇文章,满脸泪水,自豪不已。她把子孙们召集过来,郑重地对大家说:“三哥(黄旭华)的事情,大家都得谅解!”
母亲这句话让黄旭华非常感动,黄旭华说,母亲这句话对自己非常有意义,每次想起来,他都忍不住流泪……
自古忠孝不能双全,黄旭华说:
“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2014年春节,已经是87岁的黄旭华当选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中这样写道: 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在颁奖现场,87岁的黄旭华动情地说:若干年之后,我的工作可以公开了。 我在父亲的坟前说:爸爸,我来看你了,我相信你也像妈妈一样地谅解我。
白岩松问:您哭了吗? 黄老哽咽着回答:我的眼泪,控制不住!
5
一生,无悔!
2014年,《感动中国》节目播出后,人们才知道了黄旭华的故事。黄旭华却很认真地说:我的妻子很伟大,没有她,我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而他的妻子李世英笑着说:他啊,生活中什么也不懂。”
他和李世英1956年结婚,妻子为他先后生下3个女儿。他离开家后,妻子用瘦弱的肩膀,默默支撑起整个家。
黄老将老伴儿称为“三品夫人”,品德高尚、品质优秀、品味雅致。老伴儿则将他称作“客家人”,每次黄老从单位回来小住,李世英就打趣说:“又回家做客了?”连孩子们也跟着起哄:“爸爸又回家出差了?”
70年代他们从北方荒岛迁至武汉后,黄旭华的家就开始有了周末家庭晚会, 他为妻女表演小提琴、口琴,他以这种特别的方式诠释和表达他对妻子、对女儿们深深的厚爱。
李世英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让黄旭华专心致志于核潜艇事业。黄旭华虽然从未当着夫人的面说过一句感谢的话,可是当着媒体、当着子女、当着他人时,他总是噙满泪水地说欠了她一辈子,感谢她一辈子无怨无悔的付出。
今天,92岁高龄的黄旭华,依然精神矍铄、健步如飞,他每周仍在719研究所带上眼镜和放大镜工作5个半天。
黄旭华说:很高兴自己90多岁还能工作,生活也能完全自理!
有人问他,祖国是什么?
他这样回答:“列宁说过的,要他一次把血流光,他就一次把血流光;要他把血一滴一滴慢慢流, 他愿意一滴一滴慢慢流。一次流光,很伟大的举动,多少英雄豪杰都是这样。更关键的是,要你一滴一滴慢慢流,你能承受下去吗?
国家需要我一天一天慢慢流,那么好,我就一天一天慢慢流。
从1958年开始到现在,93岁的黄旭华一直都在核潜艇的岗位上,为祖国呕心沥血,献出了一生、无怨无悔!
共和国的旗帜上
有黄旭华和战友们血染的风采!
我们能享受和平与安稳,正是有像黄老这样的“赫赫无名”的奉献者,他们在祖国贫弱的年代,创造出了荫护万代的财富,用自己的坚挺的脊梁,给了整个民族以力量!
“在惊涛骇浪的孤岛,他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在一穷二白的年代,他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让我们向黄旭华,以及所有为祖国
默默奉献的大国脊梁,
致 敬!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sdjl/zsfz/2019-09-29/58964.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