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那些县委书记们
编者按:毛主席曾经生动地将共产党人比作种子,人民比作土地,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每一个地方,都要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70年代的县委书记深入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起到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带头人。然而,如今的年轻一代已很少知道70年代县委书记的形象了。
当年身为湖南日报摄影组组长的唐大柏同志在基层采访时,曾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真实记录。2007年,唐大柏同志根据它们编撰了组图《七十年代的县委书记》,这成了我们了解当时干部形象的宝贵资料。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照片上,我们可以清楚看见当年的县委书记们风风火火地参加劳动、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风范……
在七十年代后,我曾拍过不少县委书记。
那时,农村正处在大兴水利、大搞农田建设、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大学、大赶、大超的群众运动中,群众很忙,干部很忙,指挥一个县的县委书记更忙。
他们要制订建设规利,要下乡调查,要亲自去作试验田,还要带头到工地参加劳动。
有的县委书记长期在农村蹲点,住在农村、吃在农村,和农民一块干活,真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称得上是人民的好长工了。
我镜头下的几位县委书记,就是其中的代表。
晒得最黑的是陈书记
1979年,我拍摄《浏阳河》照片,一路听到很多关于县委陈再仁书记的生活故事。
陈再仁是全省优秀县委书记,人民日报曾介绍过他的事迹。
人们说得最多的是陈书记艰苦朴素,关心群众。
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在收割晚稻的田间碰上了陈再仁书记,那时他正拿着镰刀站在稻田和一位老农交谈,我用望远镜头拍下了。
休息时,我冒失地问陈书记:“你为什么晒得这么黑?”
他说:“我的脸比较宽,容易显胖,而老百姓最不喜欢肥头大耳的县委书记,尤其是我们浏阳县,是个革命老区,我们教育群众的最好方法,是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为了让自已缩短与群众的差别,我坚持参加劳动,使自已晒得黑一点,瘦一点,能更好地接近群众,为群众办事。现在看来,效果不错,不少群众不叫我书记而叫陈老头了。”
他的一番富有风趣的话,弄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跑得最快的是曾书记
1973年,我去汝城县龙虎洞水库配套工程的工地上采访,从车窗里看到一个很热烈的劳动场面,我要小车司机停车让我们下去拍些照片。
车停了,我们直奔工地了解情况,正好一对对担土民工朝我们前方跑来,听说他们在搞劳动竞赛,看谁担得重,跑得快,通过跳板不跌倒,就是优胜者。
我本能地拿着相机拍下了这一难得的瞬间。
当我打听跑在最前面的民工是谁时,大家都咯咯地笑了起来,有位小伙子对我说:“那就是我们的县委书记,怎么样,帅不帅?”
我连声说:“帅极了!帅极了!有县委书记带头,难怪工地这样的活跃。”
穿得最土气的是刘书记
1973年,我去邵东县采访“农业学大寨”。
走进这个县境内就听到巨大的爆破声,闻到浓浓的火药味,到处写着“横下一条心,舍得一条命,石山不炸平,坚决不收兵!”等标语横幅。
我准备先找县委书记刘中心了解情况,然后下去拍照,不料刘书记不在,县委办公室的同志接待了我。
他们开玩笑地说:“记者要找我们的书记,可不容易,我们的书记叫刘中心,他基本上不坐办公,哪里搞中心工作,哪里最繁忙,他就在哪里现场办公,县委有台旧吉普车他不坐,说下农村还是单车好,车子留着接待客人。
经打听,才知道他在火厂坪公社龙兴大队指挥改造乱石山。我坐着县委的车子赶到了火厂坪公社,可公社办公室的负责人说:“书记来来去去从不打招呼,都是直接上工地,你们去工地找他吧!”
后来,好不容易在去乱石山的田野里碰上了他。
他留着很深的头发和胡子,穿着一身破旧衣服,肩上挂着一个黄色旧挎包,衣服和鞋子上还有很多黄泥浆,看得出他刚从工地下来。
在我的镜头中,他打扮得比当地干部和老百姓还土气。
(本文作者为湖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sdjl/rmgp/2023-04-16/81261.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