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梅荣政: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观,集中到一点,就是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总的观点和态度。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是21世纪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发展史和其理论本质和实践品格来说,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是同一的。它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解决当今全球发展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真理力量。 

关键词: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历史地位;指导意义

图片 1.jpg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问题,关系到对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内容构成、精神实质、指导作用及其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系的正确把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的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治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是21世纪科学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观,集中到一点,就是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总的观点和态度。其核心思想包含认识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统一方面: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总命题。在总命题下,辖层次分明有序、内在联系紧密的四个重大时代课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四个重大时代课题是总命题在中国社会发展各个阶段、各个时期的具体化、时代化、现实化,而总命题是这四个重大时代课题的“根”和“魂”,中国共产党人对总命题和分命题的认识和对待,谓之马克思主义观。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进的历程中,形成的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如果要用原理或公式来表达,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个问题对我们党发展壮大有极为重大的意义。毛泽东曾把它归结为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问题,指出其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1](P813)因此,对这个问题自觉的程度,关系着党的事业的前进与后退、胜利与挫折、兴盛与失败。正是这样,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砥砺前行的历程中,每逢重大的历史关头,总是把如何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以新的样态和新的现实内容提到全党面前,要求全党作出科学回答和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人又总是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无限忠诚,以对人民和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勇于担当的精神,扣住科学马克思主义观这个“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总结经验,排除干扰,纠正错误思想,接续奋斗,适应新的变化了的环境,勠力拼搏,在攻坚克难中创造新理论,正确回答时代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我们党的事业推向胜利,使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观也随之发展,并不断丰富完善。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是我们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认识达到的新境界、新完善、新丰富、新高度,是中国共产党人21世纪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为内核、灵魂和根本遵循,辩证综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历史进程各个侧面的联系和转化关系,形成的科学范畴和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忠实继承和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强大真理力量。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是构成、统摄其独特理论体系,使其与其他理论体系相区别的内核,是贯穿其中的根本立场、科学观点和科学方法。它以高度的科学性、革命性、概括性和规范性规定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

二、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地位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地位,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发展史上来说,还是从其理论本质和实践品格来说,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都是同一的。前者是后者的深层本质,后者是前者思想内容丰富性的展开。

第一,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赓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一脉相承的批判的、革命的本质和科学精神,坚持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并贯通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组成部分之中。

其一,坚持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守正创新,坚持并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实事求是为根基,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要求;把能否坚持和运用实事求是的方法,定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根据。在推进改革中模范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矛盾分析方法,正确处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等重大关系;提出并阐述了八大思维方法,即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和精准思维。其中,辩证思维,要求领导干部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系统思维,强调领导干部要注重各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关联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平衡性、开放性、时序性、可行性,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战略思维,要求领导干部站在战略的高度,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观察和处理问题,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创新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如逆向、心理、跟踪、替代、发散、否定等多种思维和方法,对未知领域进行富有探索性、创见性、新颖性、独到性的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并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的思维活动;法治思维,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历史思维,要求领导干部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从历史联系、历史发展过程中把握事物本质与发展规律的思维,要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寻找历史逻辑,认清世界发展大势,坚持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从全局看局部、从历史和未来看当下,不断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底线思维,强调领导干部凡事要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精准思维,强调领导干部要习惯把事情看准,做深、做细、做精、做实,不要粗枝大叶。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深入分析新时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特点,明确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与目标;提出人民利益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根本观点,强有力地推进了唯物史观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发展。

其二,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从《共产党宣言》问世起,马克思主义就把为人类求解放作为自己唯一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立场确定为自己根本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在长达170余年发展中,能够跨越国度、跨越时代,以恒久的号召力和强大的影响力,推动历史前进,根本就在于其始终如一地坚守了人民立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贯穿着这一政治立场。习近平强调:“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P189)习近平把这一根本理念和坚定立场,落实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切方面。

其三,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用科学的分析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资本主义必然过渡到不再有人剥削人现象的共产主义。”[3](P164)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的100年里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将科学社会主义推进到21世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4](P2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5](P21)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及其系统展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

其四,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坚持不断发展,反对僵化,坚持开放,反对封闭,始终站在时代和科学的前沿,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们总是能够根据时代、实践、科学发展等客观现实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推进前人和自己理论的发展创新。毛泽东明确指出:“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6](P5)邓小平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7](P291-292)江泽民和胡锦涛反复重申,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正确运用于新的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推进理论的发展,它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是与时俱进的楷模。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它守正出新、博采众长,不断深化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规律的认识,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推进了理论科学和历史科学的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性视为在历史长河中前进的必备品格,告诫党和人民,要把牢记历史和开创未来贯通起来,面向新的征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8]“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8]

第二,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是当代中国和21世纪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新形态。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对如何认识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独特而又重要的地位。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就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以“相结合”为根本遵循,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地第二次结合,实现了第二次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经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完善,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中国发展的新情况,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增添了许多符合时代特点和中国实际的崭新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续写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篇章。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出的原创性贡献,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其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及其阐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新境界,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根据。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习近平强调的自然是生命之母,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等一系列思想,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为全面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光辉指南。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习近平把唯物辩证法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维方法加以创造性地融合,要求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坚持抓大事、谋全局,抓战略问题,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等重要论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抓牛鼻子,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等重要论述;要坚持问题导向,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哪个疙瘩最难解,就重点抓哪项改革,以重点带动全局等重要论述,是对改革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科学方法论原则的重大推进,从深远的历史意义看,更是适应我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在我国精神世界里发动的一场改造人、改造主观世界的深刻革命。

其二,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出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等一体建设、一体推进的统一整体;提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些理念与政策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说。

其三,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8]提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我们党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提出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将其摆在首位,明确政治建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8]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学说。提出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在对中国依法治国理政实践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总结的基础上,在批判法学西化思潮过程中,提出了法治的阶级基础理论、法治建设理论、法治发展新阶段理论、法治现代化理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理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理论、法治与司法、法治与德治、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统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等多方面理论,形成了范畴体系、论证体系、逻辑体系完整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把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专项治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提出单靠某个国家或某些国家的力量无法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世界各国应当携起手来,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别国发展;提出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提出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指出面对共同挑战时,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倡导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前行,以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创造性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

概括来说,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作为当代中国和21世纪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新形态,其原创性贡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和国防建设实践,形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实践,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等等。

三、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灵魂和精髓,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解决当今全球发展问题提供了强大真理力量。它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行动指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指引,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实现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基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已不可逆转。这首先要归功于习近平21世纪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指导,因为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从严治党”,在于党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路线正确。而确保党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路线正确的基础和前提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错误的理论指导产生错误的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就在于有以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为理论精髓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正因如此,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5](P15)才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这些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8]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理论原理,也是无可辩驳的历史结论。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作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强大真理力量,它所内涵的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创造性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为解决当今全球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多国政党政要和友好人士致电致函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共中央,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并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202175日,16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报名参加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其中有许多是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位的政党领导人。此外,还有逾万名政党和政府组织的代表报名,希望通过视频连线或者网络直播方式听会。100多个国家驻华大使或临时代办也在北京参会。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对当今全球发展的卓越贡献。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专家理事会俄方主席塔夫罗夫斯基说:“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向全世界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行性和吸引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贡献,不仅对于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国共产党给予全人类的伟大礼物。”[9]这是公正而客观的。

(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同时兼任教育部高校“两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委,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湖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民族法制学会副会长,以及国内十余所高校兼职教授。本文原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年第8期,作者授权发布)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 3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 列宁全集,第 35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1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6] 毛泽东文集,第 8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 邓小平文选,第 3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 习近平 .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2021-07-022.

[9] 贡献中国智慧 促进共同发展 [N]. 人民日报,2021-07-0514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zz/2022-04-24/7505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2-04-25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