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刘仰:“一带一路”战略规划需要考虑美国的角色

 【注:《环球财经》杂志不久前开了一个研讨会,讨论“一路一带”战略,我参加了那次研讨会,这是我在会上的发言整理。已刊登于《环球财经》今年第七期(总第164期)封面策划《建言“一路一带”战略》组文中。】

  国际地缘政治有一个著名的案例。英国是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国土、资源、人口等与欧洲相比都很有限,它如何能成为“日不落帝国”称霸世界?英国当年的策略就是把欧洲大陆弄得四分五裂,避免欧洲大陆的统一与整合,使得欧洲大陆国家难以壮大。然后英国通过掌握海上交通,汇聚自己的实力,与分裂、分散的欧洲抗衡,最终成就了它世界霸主的地位。这个国际地缘政治的先例,对于当今中国“一路一带”的战略有借鉴意义吗?

  从全球来看,欧亚大陆好比是当年的欧洲大陆,美国就好比当年孤悬海外的英国。所谓“一路一带”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同时发展“一路一带”的战略,其结果将是欧亚大陆通道和海上通道的整合。换句话说,“一路一带”把当年英国想做的和不想做的,同时都要做了;或者说把欧洲大陆上拿破仑已经做的和未能做的,都要一起做了。那么,与当年英国地位和角色类似的当今美国会怎样?从英国到美国的地缘政治的血缘关系看,事实上,美国是想扮演当年英国的角色,借鉴英国当年的地缘战略,即:让欧亚大陆难以整合、协作,而美国依靠强大的海上实力,掌控世界范围内的海上通道和资源。

  因此,中国“一路一带”的战略对于美国肯定是有冲突的。首先,美国不希望中国借助“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整个欧亚大陆整合起来,因为那样的话,团结为一体的欧亚大陆整体实力将超过美国;其次,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也将明显影响美国的海洋实力和海洋霸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如今一方面在欧亚大陆多个地点制造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高调地“重返亚太”,在中国的东海、南海不断煽动和制造麻烦,就是美国对于中国“一路一带”战略的直接反应。所以,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必须面对一个问题:我们允不允许美国的介入?通俗一点说就是:我们要不要带美国一起玩儿?

  美国是二战后世界秩序的缔造者,也是当今世界游戏规则的制造者。因此,从现实的角度考量,尽管美国可以在TPP、TTIP中把中国排除在外,但中国如需要顺利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就不能不考虑美国的反应以及其利益,就如我们需要考虑俄罗斯或其他国家的反应及利益一样。

  三年前,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里提到,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内部及美国互相争得焦头烂额。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建立起“大西洋共同体”,欧美终于携起手来,避免了无休止的内耗。基辛格认为,如今,美国虽然一国独大,但也不想或不该与中国为敌,而应该彼此合作。基辛格由此提出了“太平洋共同体”的概念,认为以此可以建立中美之间经济互赖、战略互信关系的未来前景。

  我认为,对于基辛格提出的“太平洋共同体”,中国可以接受,习近平主席也说过“太平洋很大,可以容得下中美两国”。但是,中国应该让美国明白和接受一个现实,“太平洋共同体”不能由美日主导,而应该由中国和美国在平等的地位上共同主导。此外,美国构建“大西洋共同体”和“太平洋共同体”,它自己处于中间,凸显了它的重要地位。“太平洋共同体”即便实现中美互信合作,中国在以美国为核心的两个“共同体”中也是次要的位置。因此,中国一方面应该与美国在平等基础上构建“太平洋共同体”,另一方面,中国还应该在广阔的欧亚大陆上,与欧亚大陆的众多国家平等互利地构建“欧亚共同体”,使得中国也处于两个共同体的中间,这才能实现与美国相同的平等地位。

  即便当今美国对于中国有种种挑衅行为,我认为,推进和实现“一路一带”战略也没必要与美国为敌,没必要彻底排除美国,应该给美国留一个位子。否则,美国一定会制造更多的麻烦乃至冲突,这将严重影响中国“一路一带”战略的实现。换一个角度说,美国如今在中国周边的捣乱,也可以看成是美国对于自己在这一新体系中处于何种地位的讨价还价。因此,美国一边与中国闹,另一边也没有排除与中国的深入接触、谈判与合作。我认为,中国也很清楚美国的这一心里盘算。再则,中国对于各个地区和国家的原则是诚信合作、互利共赢,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美国。中美两国之间也的确应该提高合作的强度、扩大合作的广度,这对于中美两国乃至世界都是有利无害的。但这一中美合作要有前提,即美国应该抛弃从冷战时期延续下来的意识形态的歧视,放弃潜意识中依然存留的对于中国的不信任和敌视。所以,中国“一路一带”的战略,如何与美国共同合作,美国改变陈旧落伍的冷战心态是关键。

  此外,“一带一路”并不是纯粹的经贸战略,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通过“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这关乎中国的长远利益。诚然,在“西进”的路上,我们首先遇到的是与悠久而强大的伊斯兰文明的交流和碰撞,如何能够求同存异,取得共识,携手融合?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就是构建“命运共同体”;从文化的角度,我建议可以传承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大家庭。在“一家亲”的观念下,大家彼此之间虽然也有争争吵吵,但是一起冲突就反目为仇、大动干戈的还是少数,多数都能一桌子上坐下来,通过谈判取得共识。在现阶段,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达到“大家庭”的融合?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综上,“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一方面需要多动脑筋,照顾到美国的反应与利益;另一方面也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文化的交流、文明的交融去熨平中国在“走出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冲突。从最现实的眼光出发,去打造最长远的战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zz/2014-07-18/2690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4-07-18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