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WTO,防止与美国金融危机共沉
编者按:中国最高金融决策者在美国金融危机中的无奈态度(国务院副总理王歧山:"如果我们不购买美国的国债和资产抵押债券,我们还能买什么呢?")表明,中国领导人并没有认清美元霸权以及美国金融市场的本质。中国真正摆脱美元霸权的先决条件应是先退出WTO,以人民币为结算单位重建多边贸易体制!本期发出加拿大投资家,《中美关系——透视大国隐形战争》(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的作者马耀邦(Ben Mah)的《退出WTO,防止与美国金融危机共沉》一文,当对我们有巨大的启迪作用。
退出WTO,防止与美国金融危机共沉
文/马耀邦
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宣布接管两家政府支持的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公司所经手的住房抵押贷款几乎占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总额一半。保尔森表示:"只有在房市调整结束后美国经济和市场才会复苏……房利美和房地美对于房市能否转危为安至关重要。"1
美国政府对这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的干预使严重金融危机的幽灵笼罩着美国,因为"它们能够对全球造成严重的破坏并摧毁国际金融体系"。2
近年来,房利美和房地美把住房抵押贷款打包成"住房抵押贷款债券"。世界各国的央行和金融机构购买了这些债券,因为它们相信这些抵押债券得到了美国政府的信用支持。
据估计,这两家机构的对外债务总额高达1.5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债务的债权人是中国、日本、俄罗斯和中东产油国的中央银行。到目前为止,中国是最大的投资者,持有4000亿美元的债券。3
近年来,中国同美国形成了一种共生的贸易关系。作为邓小平"开放"政策的结果,数千万中国工人在"血汗工厂"中工作,获得可怜的工资,生产数千亿美元的消费品,出口到美国,换回被称为"美国国债"的东西。
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立即采取措施,把利率降低到1%。结果,美国国债的收益变得极其低。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中国的央行和金融机构逐步提高了住房抵押债券在其投资组合中的比重。
房利美和房地美即将倒闭的消息震惊了中国的央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为它们面临着巨额的经济损失。对美国来说,它所面临的形势也不令人艳羡:它每天必须从外国投资者那里借入高达25亿美元的资金。美国政府支持的机构的债务只要出现一点差错,都会使投资者对美国金融体系和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失去信心,从而使美国失去从外国投资者那里进行融资的能力。
自从次债危机以来,外国投资者尤其是中国的国有机构和中东的主权财富基金对美国的私募股权基金进行了巨额的投资,或者购买了美国投资银行的大量股份。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自豪地宣布,这些交易是外国投资者对美国金融体系投出的信任票。不幸的是,事实的结果证明,中国央行和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对百仕通、花旗和美林等华尔街公司的投资已经损失了一半。2因此,一些国家认为,美国政府救助房利美和房地美,并不像保尔森所宣称的那样是为了拯救美国的房市,而是试图维护美国的金融地位和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因为亚洲各国央行和中东产油国蒙受如此规模的经济损失,将会带来后果难以估算的反冲。2
持有大量美元的中国央行和外国投资者也陷入了困境,因为如果它们拒绝参与美国财政部以后的救助行为,美元就会贬值,因而它们就会遭受巨额的外汇储备损失。
对于美国政府接管这两大住房抵押贷款公司,中国官员的反应是怜悯。正如中国负责经济和金融政策的副总理王岐山所说:"中国几乎没有什么余地把自己的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多元化……如果我们不购买美国的国债和资产抵押债券,我们还能买什么呢?中国无法避开各种风险。无论怎么做,我们都必然会承受损失。"4
中国高层官员说这样的话,清楚地表明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仍然不承认中国面临的根本的经济和金融问题。这样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完全无视中国人民的经济福祉和中国的国家利益。
众所周知,世界各国的央行由于向美国政府借债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些损失的原因是美国使用不断贬值的货币——美元——进行还债,而不是它赖帐不还。"5
1971年,尼克松总统放弃了金本位制,因而美元变成了一种不兑现纸币。自此之后,美元的购买力不断下降,贬值的幅度超过了80%。对日本央行来说,1985年购买的30年期美国国债已经损失了66%的价值。对欧洲各国央行来说,由于近年来美元不断贬值,损失将达到一半左右。5
因而,"尽管美国官方坚持"强势美元"政策,但是美国通过美元的系统性贬值来不断地赖帐,这可能已经成为事实。"5
由于不负责的财政和货币扩张政策,美国长期通过让美元贬值来赖掉它的债务。
自从1971年尼克松总统放弃金本位制后,美国历届政府既无兴趣保持财政平衡,也不担心贸易赤字。所印刷的美元不仅使美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而且还把通货膨胀输出到全世界。因此,美国经济变成了一种负债经济。美国政府、消费者和公司都背负了高昂的债务。截至2008年3月,美国的国家债务达到9.4万亿美元,而且这还不包括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超过59万亿美元的未来债务。由于救助两家政府支持的企业(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的债务将会增加5.4万亿美元。5
由于贸易赤字,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到2008年有望超过7000亿美元。目前,美国对外国央行的公债达到2.4万亿美元,并且还有一些数万亿美元的私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人背负了如此之多的债务,以至于"每一个(富有的)美国人在过去10多年里从(贫穷的)中国人那里借来了大约4000美元"5
令许多人非常困惑的是,为什么世界上最富有的工业国家会变成一个负债累累的国家,因而不得不对通过货币贬值来拖欠债务?此外,美国的国家债务反映了美国人的巨额债务,因为除了2万亿美元的消费债务外,还有超过12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6
要回答美国为何会负债累累这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考察美国过去25年来的经济发展。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则是始于里根政府的新自由主义。
在1981年入住白宫后,里根总统立即实施针对工人的新自由主义议程,而且税收政策也有利于金融服务业和富人。这项政策引发了美国的阶级斗争,并造成了美国工人的贫困。结果,许多投资资本从生产性的产业经济流入投机性的金融部门。美国大多数工人的实际工资陷入停滞或下降状态,因而不得不借债来维持仅仅是最低的正常生活标准。
并非凑巧的是,随着美国经济发展成为一种赌场经济,金融服务部门成为美国商业中的关键部门。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美国的银行家设计出各种贷款方案,诱使美国人举债消费。
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国的银行家千方百计推销抵押贷款债券。由于利用了历史性的低利率,美国的银行家积极地降低了传统的贷款标准,把高质量的贷款人和次级的贷款人打包成"抵押贷款债券"。这就是所谓的"贷款证券化"。
贷款证券化使华尔街的银行家可以向全球推销这些金融产品。来自中国和中东其他国家的买家大量购买这些抵押贷款债券,为美国的住房交易提供资金,造成美国债务的增加。债务的增长最终导致了随后的住房市场泡沫。
住房市场泡沫的形成是美国经济的自然结果,因为"所有的泡沫都是信贷吹大的,而且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制造了大量借给几乎任何人用于任何目的的贷款。"7因此,美国经济变成了一种泡沫经济,银行家把钱借给"明显没有偿还能力的借贷者"。7
因此,"泡沫经济使首付家庭、房地产公司和所有公司负债累累,但布什降低高额税级的税收政策却迫使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陷入了更深的债务漩涡。"8结果,美国的许多资金转而用于支付利息,而不是用于消费或产业。最终的结果是美国经济的放缓。
"到2006年,应偿本息总额增加到超过营业收入或许多家庭承受能力的地步——尤其是在利率突然提高的时候。"8
"实际情况是现有的债务不可能得到偿还。问题绝不限于经济金字塔的底部,而是集中在它的顶部。美国政府自身结果成为世界最大的次级债务人。"8
因此,由于累积了过多的美元储备,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发现,自己持有的大量美元除了购买美国的国债或房利美和房地美推销的高风险的抵押贷款债券外,别无他途。由于去工业化的结果,美国无物可以出售给中国。此外,中国的公司不允许收购美国的企业,因为美国不会允许外国人控制自己的银行、航空公司、石油公司、电信公司、国防工业和科技公司。中国的公司不允许购买美国的海外投资,在优尼科公司收购战中美国政客的反对就是证明。另一方面,美国的跨国公司可以不受限制地进入中国市场,甚至受到了中国官员张开双臂的欢迎。中国的国有银行贷款给美国的公司,使之能够低价收购中国的企业。此外,中国政府承受不断的压力,被要求开放中国的金融市场,以便让美国的公司能够收购中国的银行。这看起来似乎比19世纪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更加恶劣。
美国两家政府支持的企业即将出现的大规模债务违约应该给中国的决策者敲想了警钟。然而,中国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和许多精英仍然相信,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累积过多的美元储备是惟一可能的结果。
不幸的是,由于持有大量的美国债券,中国不仅由于美元贬值而正在蒙受严重的损失,而且正在把通货膨胀输入到国内,因为只要外汇储备增加一美元,中国的央行就不得不发行等值的人民币,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量,降低了人民币的价值。这最终会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给中国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因此,中国必须改弦易辙,抛弃WTO、知识产权体制和对美国的贸易依赖,集中精力发展国内的经济,创造国内的需求。中国也可以利用过多的美元,回购在华的美国子公司,把美元送回美国。于是,中国就会避开"美元霸权"和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控制,使自己能够把出口收入用于国内的独立发展。
注释:
1. Christie Rebecca and Kopec Dawn, "Paulson Engineers U.S. Takeover of Fannie, Freddie," September 7,2008, Bloomberg.
2. Gross Daniel, "Saving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Slate, September 8, 2008
3. Evans-Pritchard Ambrose, "U.S. face global funding crisis, warns Merrill Lynch," Telegraph, July 16, 2008.
4. "China frets at U.S. risk after Fannie/Freddie bailout," News Daily, September 8, 2008.
5. Das Satyajet, "Don"t be surprised if the U.S. Gov"t default on debt," September 13, 2008.
6. Beck Rachel, "Consumer debt defaults looming large," September 11, 2008, ww. Chicagotribune.com
7. Michael,Hudson "The Fictitious Economy, Part 1," July 15, 2008, www. Michael-Hudson.Com.
8. Michael Hudson, "A Grand Global Bargain," March 15/16, 2008, www.counterpunch.com .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zz/2013-05-01/2560.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