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会举办长篇军旅小说《天安门第一方阵》研讨会
本网讯:莎莎报道 4月8日,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在京举办长篇军旅小说《天安门第一方阵》研讨会。在京有关专家学者30多人出席会议。著名作家、中央文史馆员、教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原主任汪国辉,《中国作家》杂志原副主编、编审高伟,《人民艺术家》杂志原主编、编审汪明华,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高级编辑、本书责编王委作重点发言。
研讨会由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助理张福俭主持。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润为致辞。
刘润为致辞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润为致辞。他说,文艺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喜民将军的这部作品诞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它为最可爱的人树碑立言,为社会主义中国彰显风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擂鼓助威,因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部作品生动传达了新时代时代精神的本质方面。它的出版面世,可以让人们通过这个“方阵”走近军营,走近官兵,走近火热的部队生活,从中汲取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力量;可以吸引更多的新时代优秀青年从军报国,献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梁晓声发言
梁晓声说,喜民将军的这部百万字长篇军旅小说《天安门第一方阵》,是我国第一部以礼仪部队为题材的纯文学作品。他为广大读者展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揭开了这支特殊部队的神秘面纱。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跌宕曲折的故事,一句句诙谐幽默的语言,都在为仪仗司礼官兵扬威立言,都在彰显共和国大国风采,都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歌,虽然是鸿篇巨著,丝毫没有冗长之感,读来令人身临其境,令人手不释卷。期盼这部优秀军旅文学经典之作成为年轻一代的挚爱,成为文化百花园中永不凋谢的鲜花。
汪明华发言
汪明华说,这部长篇小说洋洋洒洒120余万字,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正气凛然。这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充满正能量的优秀军旅文艺作品。平时,广大读者只是从媒体平台上了解礼仪官兵,直观地看到他们在重大国事活动中的英俊威武形象,但并没有近距离的深刻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虽然有一种爱,但似乎很遥远,难以感同身受。可是,当您读完本书后,就会使您对这支神秘威武的礼仪部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这些当代最可爱的人有了更深刻更热烈的爱,对人民共和国的大国风范有了更亲切的崇敬。
王委发言
王委从编辑的角度谈了她们编辑此书的感受。她说,当我们刚刚看到这部百万字大部头的长篇军旅小说《天安门第一方阵》原稿时,顿时觉得眼前一亮。崭新的题材,鲜活的人物,淳朴诙谐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我们每一个人,认真读后,感觉超燃。作品出版发行后,不出我们所料,首次印刷很快告罄。
高伟发言
高伟说,这部长篇小说填补了中国军事文学创作领域的一大空白。作者凭借长期的生活积累和对于我国礼仪官兵的满腔热诚,以一种内在的视角,工笔画一样细致入微的笔触,从礼仪官兵的成长、爱情婚姻、战友情谊、复员以后继续创业等日常细节落笔,描绘了以钟立仁为第一代,杨忠诚、马嘶鸣、侯竟铭等为第二代和杨大栓、马婉君为第三代的礼仪官兵形象长卷,描写了锻造威武之师背后真实的故事。人物描写和对话,信笔拈来,自然天成,充满了军营生活的气息,并且与时代色彩相连,很接地气。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仪仗队这一带有神秘色彩队伍由表及里的认识,由热血男儿到铁骨柔情,从树木见证森林,加深了我们对礼仪官兵“人民子弟兵”本色的认知,从而给威仪之师的表象之外又增添了生动的气韵,让读者从铿锵方阵的雄壮中品味到人生五彩斑斓的情味,产生一种新的审美的升华。
汪国辉发言
汪国辉说,结识喜民将军是在1994年。当时,他的首部作品改编的电视剧《情壮海涯》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多年来,他持续为我们影视行业奉献了多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拜读了喜民将军这部百万字长篇小说,很受教益。作品故事生动,情节感人,人物鲜活,非常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搬上大荧幕。为此,我们将共同努力,早日促成。
张福俭主持会议
(以上图片由王俊义拍摄)
长篇军旅小说《天安门第一方阵》作者喜民
与华影之星国际少年艺术团孩子们合影
(本图由张宥慈提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wh/2023-04-12/81174.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