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县长父亲”,还不如屎屁尿诗吗?
德州作家协会有点怂!
咋怂了?
却说,德州作家协会举办了一个“廉洁文化主题文学作品征文”,一等奖《我的县长父亲》。
标题中的“县长父亲”,噌噌噌窜上了热搜。
网友拿出电影《夏洛特烦恼》调侃,“这是拼爹呢!”
这些网友觉得,文章的标题就是一种炫耀,而一等奖也是“走后门”得来的......
当然了,一小部分网友的吐槽,也不过是表达对所谓“特权”阶层的不满。
但是,主持“网络正义”的前提是实事求是,认真地去了解事情的真相,而不是捕风捉影、人云亦云。
很快,很快很快,德州作家协会就把《我的县长父亲》的获奖信息删除了。
你看,你看,网友就是议论议论,吐槽吐槽,你德州作协就把获奖名单和文章都被删除了,怂不怂?不是一般的怂。
德州作协为什么不解释,不说明?
今天,我通读了《我的县长父亲》,令人敬佩。
作者的父亲,不是现在的县长,而是“新中国成立后禹城首任人民选举的县长”。
县长父亲“在他五十九载的人生旅途中,当过县长,做过饮食员,干过掏粪工,一生几起几落,没给我们子女留下任何物质财富,却给我们留下了129本工作日记……”
作者的这个“县长父亲”,“无情”又“抠门”。当年,战事一触即发时,把年仅16岁的大儿子送进军营。后来,把二儿子也送去参军,只因为父亲坚信,只有国家安宁,小家才能安稳。
“县长父亲”虽然有工资,但是作者和其他兄弟姐妹从没体会过身为县长子女的“风光”。
作者的姐姐上学时,每个星期要步行走七八十里路,姐姐想要父亲给她买辆自行车,但是父亲不同意,因为不能搞特殊。
这样“无情抠门”的父亲,在乡亲们眼里,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60年代,他把自己平反复职后补发的1000多元工资,全部上交给国家,而家里穷得只剩下几件家具,饭桌吃的是麸皮馒头……
这样一位一心为公、舍小家为大家的老革命,难道不能作为廉洁典范吗?
《我的县长父亲》的作者叫于志明,她是“县长父亲”于忠东的小女儿。她通过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副具有优良作风的老革命形象,难道不能获奖吗?
《我的县长父亲》,是真正的“廉洁文化主题文学作品”。
但凡能够耐心看完第一段的人,就不会乱喷。
没办法,一些键盘侠就是这样,一些网络喷子就是这副德性。看见标题,就先“定性”:作者是不是官二代,获奖是不是“走后门”?
此时此刻,德州作协只需要实事求是地说明真相,“非议”自然平息。
遗憾的是,他们吓得屁滚尿流,当了缩头乌龟,赶紧删除了名单和链接。
作协的这种骚操作,多少有点“掩耳盗铃”的感觉,致使本该平息的舆情,风波再起。
也许,德州作协是受贾浅浅“屎尿屁”诗的影响,不想做“出头鸟”,但为正能量站台发声,本就是文人风骨的体现。与其做缩头乌龟,还不如和喷子们正面硬刚。
德州作协呢?不仅不敢回应,还删除了信息。
删掉的理由荒唐而好笑:害怕引发争议。
难道说,我们的文化领域,连实事求是的精神也不要了吗?
“屎屁尿”诗能登大雅之堂,小黄文能公开出版,难道一篇实事求是地怀念一位真正的人民公仆的征文都容不下吗?
请问:我们的文艺,究竟是为谁服务?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wh/2022-09-21/77634.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