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文化

打印

《黄河大合唱》被“恶搞”,冼星海后人:忘本!网友怒斥:恶心!

《黄河大合唱》被“恶搞”,冼星海后人:忘本!网友怒斥:恶心!

  年关将至,很多单位都组织了年会或者晚会,让员工上台表演。近日,一段某团体演绎的《黄河大合唱》视频在网络流传。

  

  视频中,这首抗战歌曲,被表演者以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全程“恶搞”,引得台下哄笑不断。这几年,以另类形式表演的《黄河大合唱》,已经成为公司年会或晚会的热门节目,甚至还曾被搬上电视荧幕,有网友调侃,这首歌被“玩坏了”。

微信截图_20180128150326.jpg 
恶搞《黄河大合唱》

  对此,《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者冼星海、光未然的后人表达了他们的愤怒和不满,认为恶搞歌曲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呼呼有关单位停止这样的演出,并要求限制相关视频的传播。也有许多网友看过此类视频之后,气愤表示这分明是对革命先烈的亵渎,恶搞别的曲子不好么?为什么偏偏用革命歌曲来体现娱乐精神?

微信截图_20180128150338.jpg

  《黄河大合唱》创作者后人直斥“忘本”

  据悉,上文提及的那段视频被人命名为“精神病医院合唱团演绎黄河大合唱”,1月25号被上传到某网络平台上。“90后”声乐教师赵一菲的微信里,也有朋友转发给她。

  赵一菲表示,朋友之所以把这视频发给她,是因为朋友觉得这是一件搞笑的事,她特别不理解,因为这首歌是一个83年的人发的,比她还大,但她看到这个视频,绝对笑不出来。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战时期的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一共分为八个乐章,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遭到恶搞的部分是第七乐章的《保卫黄河》。

微信截图_20180128150352.jpg

  冼星海的女儿

  这段视频也被转到了一个叫做“我爱《黄河大合唱》”的微信群里,里面包括了作品创作者的后人以及诸多海内外著名歌唱家、合唱指挥家以及超级粉丝。

  作曲家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看到后气得一晚上没睡,她认为这种表现形式是对原作品的一种侮辱。

  冼妮娜直言:“我是很反对的,我父亲是用血和泪来写的这部作品,代表我们这个中华民族之魂,不朽之作。严肃的音乐可以这样的来调侃,他们来恶搞,我觉得是忘本。

  词作者光未然的儿子张安东也表示,他难以接这种以娱乐大众为目的恶搞行为,并且不可原谅:

  “我特别愤慨那些主办这些节目的人,他们自己的年纪不小,他们会对抗战文化有印象,但是他们却没有感觉、是麻木的,还在以一种廉价娱乐大众的这种情绪下来组织,那我觉得难以接受或者不可原谅。

  这样改《黄河大合唱》到底是恶搞还是“艺术创新”?

  近几年,《黄河大合唱》的恶搞版成了非常火热的晚会节目,原本的合唱歌曲似乎成了小品表演,演出单位除了一些企业,还包括幼儿园、中学、大学等教育机构。仅过去一个多月内,记者就搜到了十多段相关恶搞视频。

微信截图_20180128150407.jpg

  某中学的元旦晚会

  ……

  更有甚者,在一段2017年上传的“熊猫明历险记剧组”新年晚会视频里,《黄河大合唱》被篡改成了“年终奖”版,歌词低俗,表演者带着熊猫图案的帽子唱到:“年终奖,年终奖,我们在嚎叫,我们在嚎叫,员工激情极度高…”。

  

微信截图_20180128150425.jpg

  虽然类似视频,也被网友大量转发。光未然的儿子张安东说,他不怪年轻受众,因为很多年轻人对这段历史了解不够深刻,但他无法接受有人为了哗众取宠、赚取点击率而对原作进行恶搞。

  不论何时《黄河大合唱》都在震撼人心,它是精神食粮

  “90后”声乐教师赵一菲,曾在法国参加这部作品的百人合唱演出。她说, 在国外的华人圈中,《黄河大合唱》有着极高的地位。不论在哪里,响起这个旋律,都令人心潮澎湃。而在音乐演出中,这首歌一般也是压轴曲目。

  她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对抗战歌曲,的确没有老一代人体会那么深,但如果能现场完整的聆听这部作品,还是非常震撼心灵。

  “这首歌大部分人都是知道的,而且它是四二拍的,就有一种进行曲的感觉,然后听着一般只要对这个音乐有感觉的人都会被调动起来。

  我回国也两年了,最近的一次演出是在国家大剧院,是在结尾的时候唱了保卫黄河,全场观众都跟着在唱,唱到最后也是哭了,就是那种感觉不光是那首歌曲的意义,而且还有那种现场的气势磅礴的感觉,好像就真的是黄河在怒吼啊在奔腾啊那种气势。” 

微信截图_20180128150442.jpg

冼星海指挥《黄河大合唱》

  经典作品,传承下来的是“魂”与“神”。武汉抗战研究文化学者陈勇说,那个特殊年代诞生的旋律,在和平年代依然回响。

  勇表示,这些歌曲是时代的一个吼声,是民族之声,救亡之声。我们要确确实实正视这个问题,反思优秀的抗战作品,并且用更多方式来传播,让这些优秀作品在我们的时代依然起到精神粮食、精神支柱的作用。我们要有我们的自信,把这些歌曲在活动中不仅要大声地唱出来,更要唱响。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wh/2018-01-28/4849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01-29 关键字:文化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