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三农

打印

塘约村抓好党建促改革发展调研

塘约村抓好党建促改革发展调研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

  塘约村是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的一个小山村。2014年以来,该村开展“三权”促“三变”改革,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转变。带着问题和思考,我们组成联合调研组,采取入户访谈、座谈交流、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塘约村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塘约村近3年来取得的成效

  塘约村辖10个自然村寨,11个村民小组,921户,3392人,耕地面积4860亩,森林覆盖率76.8%。我们调研所到之处,村容村貌整洁、通村通组路全部硬化,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集体经济从无到有。3年前,塘约村没有经济实体,是典型的“空壳村”。改革的一项重任是明确集体与个人的各类产权,按照“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思路,成立村集体所有的“金土地”合作社,大力发展蔬菜和精品水果种植。同时,组建劳务输出公司、建筑公司、运输公司,村集体经济实现由单一化向综合性、多元化转变。短短2年多时间,成功摘掉“空壳村”帽子。2016年村集体收入为202万元,是2014年的50多倍,群众对土地确权和合作社经营高度认可。

  群众生活由穷到富。3年前,塘约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940元,有贫困人口138户600人、外出务工1100余人。2014年以来,塘约村群众凭借合作社这个平台,入股有股金、务工有薪金,增收渠道有了保障。同时,有18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以自身在集体经济中拥有的权益为抵押担保,从农村信用社贷款900余万元从事运输、修理等业务,1000余人就地就业,外出务工人员已减少至82人。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10030元,比2014年翻了2倍多,贫困户减少至现在的28户92人。

  村容村貌由差到美。以前的塘约村,道路泥泞、卫生脏乱、乱搭乱建、基础设施落后,村民卫生意识差,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环境卫生是名副其实的“脏乱差”。3年来,村里通过实施整治水利工程项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对河道进行了扩宽、对堤坝进行了加固和美化,对341户村民房屋进行了整治改造。新修公路37.76公里,硬化道路8.4公里,修建文化广场,购置垃圾箱,聘请卫生保洁员,整个村容村貌迅速改观。

  民风民俗由乱到治。2014年以前,塘约村“一年的活儿半年干、其余时间打转转”,打麻将、推筒子等赌博之风盛行,有的村民甚至不孝敬父母、不管教子女,偷牛盗马、扯皮打架等现象也时有发生。更让群众喘不过气的是村里滥办酒席成风,有的村民赌博输钱了要办个“落难酒”,母猪下崽了要办个“下崽酒”,许多贫困户在生活条件本就艰难的情况下,每年竟要为“人情往来”负担上万元。2015年,塘约村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并颁布了村规民约“红9条”,对滥办酒席、不孝敬父母、不管教子女、不支持公益事业等行为进行了“明令禁止”,开展十大孝子、好媳妇、好婆婆等道德典型评选活动,倡新风树正气。现在的塘约村,寨邻和睦、治安良好,酒席办理规范,连续几年没有一人到县以上机关上访。从走访的情况看,村民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红9条”满意度高达100%,村民反映,酒席负担减少了70%。

  村级组织由散到聚。2014年下半年,随着村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外出党员逐渐开始回乡发展,塘约村因势利导成立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将党组织由原来的“线状”组合成“网状”,在村民小组成立组委会,将改革发展任务分解到党小组、组委会和每名干部、党员身上。建立村委会自身监督、监督委员会专门监督和村民小组民主监督的三方监督机制,通过机制建设倒逼作用发挥,点燃了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塘约村推进改革的主要做法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塘约村的改革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根本在于有一个好的党总支和一个好的带头人,关键在于牵住了农村改革这个“牛鼻子”,重点在于党总支把群众重新组织起来,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抓党建促脱贫新路子,实现抱团发展、共同致富。

  (一)牢牢牵住农村改革这个“牛鼻子”。塘约村在2年半的时间,从一贫如洗到一枝独秀的蜕变,靠的就是在党总支的有力领导下,抓住机遇、用好政策,在改中求变、在变中求新,充分激活农村资源要素,释放改革红利。一是困局倒逼改革,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4年,村里遭遇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彻底冲走了村民们丰收的希望,全村一片废墟。为尽快重建家园并脱贫致富,塘约村在党总支书记的带领下,围绕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把塘约村党员干部作风漂浮,村集体经济“空壳”、空心化、“三留守”等痛点、难点问题,都一一搬到了桌面上。决定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把零散的土地资源集中起来,带领群众勇闯市场,靠自力更生走上致富路。二是实施“七权”同确,精准摸清全村资源资产。思想统一之后,剩下的就是行动。村“两委”针对原来集体、个人资源资产归属不清、权属不明、违规占用严重等突出问题,挨家挨户宣传政策、讲解方法,组织全村群众进行全面摸排测量。对土地承包经营、山林归属、集体土地、集体建设用地、房屋、小型水利工程和集体财产等7类资源同步进行登记造册确权颁证,精准到户到人到集体,厘清了“糊涂的资产”。在市、区的大力支持下,村里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了数据库,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产权体系,为土地流转、入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村“两委”摸清了家底,心中也有了发展的资本和底气。三是搭建交易平台,盘活农村“沉睡”土地资源。为把村里确权后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经营好,村党总支牵头建立了土地流转中心、股份合作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营销信息中心、综合培训中心和权益保障中心等机构,制定了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通过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使“七权”具备了流转、抵押、担保、入股等多种权能,盘活了土地、林地、荒坡、山塘等“沉睡”的资源。四是村社合股联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按照“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思路,建立村党总支引领、村民入股的村集体经济组织“金土地”合作社。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在其内部组建妇女创业联合会、红白理事会,设立劳务输出公司、建筑公司、运输公司等,开展综合培训,整合优化全村劳动力资源。实现了全村资金统一管理、资源统一规划、产业统一发展、产品统一销售、改革红利统一分享。按照合作社30%、村集体30%、村民40%的收益分配模式进行利润分成,形成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共赢的局面,促进村集体与村民“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村集体有了收入,村里“有钱办事”了,增强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二)牢牢抓住基层党组织这个根本。塘约之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塘约的变化,根本就在于按照有利于把群众组织起来、有利于做好群众工作、有利于激发群众活力的原则,科学精准加强党的建设,造就了一支精诚团结、务实肯干、敢于担当、作风过硬的村“两委”班子,为推动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一是优化组织设置,加强党的领导。根据自然村寨的分布情况,将相邻村组划为一个网格,在网格设立2个党支部、在合作社设立1个党支部、在村民小组设立11个党小组,负责收集村情民意,落实决策部署,组织群众开展活动,受理群众代办事项,把党的力量延伸到村组农户。这种把村党组织嵌入村级各种组织的架构设置,推动党组织延伸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第一线,使群众身边都有党,党就在群众身边,使党的好政策和各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能够传递和惠及到每一个党员群众,有力推动了改革、生产、脱贫。二是严格组织生活,强化宗旨意识。塘约村党总支始终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总支班子,落实到党支部、党小组,落实到干部、党员。几年来,塘约村“三会一课”坚持雷打不动。党总支每周一开例会,对本周工作进行安排;党小组每半月召开一次会议,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党员大会每月一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学习党员的权利和义务,通报本月工作推进情况,安排下月工作。为充分了解村情民意,村里还建起党小组—党支部—党总支的信息反馈机制,让党总支的决策第一时间传达给每位党员群众,让群众的意愿第一时间反馈到党总支。三是党员积分管理,激发创业激情。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是基础。塘约村党总支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党员,对党员实行每月满分10分、全年120分制“驾照式”扣分管理,将其日常表现细化为组织生活、履行职责、遵纪守法等5类40多项内容,违反即扣除相应分值,年终分值超过80分的党员按照组长报酬标准给予奖励,少于60分的视为不合格,连续3年不合格的视情作出组织处理。对村干部管理更加严格,采取“定岗不定人、年底满分100分兑现3万元报酬”考核制,每周根据工作完成情况互相画“钩”或画“叉”,连续3周未能完成交派任务的自动辞职“下岗”,即由他人接替,每周考评结果按照50%权重计入全年考评总分。年底由群众进行测评,村民组长评分占30%、农户评分占20%,三项得分作为干部绩效考核依据,少得1分就扣300元。四是强化村务监督,凝聚党心民心。村民对村庄事事知情、能参与监督、有发言权,才会自觉跟着走、抱成团。推选3名老党员作为村务监督委员,与13名村干部同报酬同考核,专职专责履行“村纪委”职责。村监委会全程参与村务公开、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财务报账等事务,对办公经费使用、低保、危房改造、机耕道和通组路等民生项目进行监督,还专门请镇里选派民生监督员进行全程监督。在财务管理上,村里只设一个财务核算中心,聘请担任过平坝区信用社营业部主任的退休干部担任负责人,进行统一结算,严格财务制度,1万元以上开支由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村监委会对各生产专业队大额物资采购进行广泛议价,不让村集体花冤枉钱,村监委会成员要在每张报销发票上签字认可。严格监督村“两委”拟办实事,办理过程和结果等及时向群众公示公开,让群众真正知晓村里大小事务,让监督在阳光下运行,给老百姓算清“明白账”,也凝聚起群众的向心力。

  (三)牢牢抓住重新组织群众这个重点。塘约村在推动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把过去分散的、单打独斗的群众有效组织起来,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抱起团来携手致富奔小康。一是宣讲政策,让群众心热起来。采用播音喇叭,召开代表会、院坝会、摆龙门阵等形式,宣讲党的好声音、好政策,让群众都心热起来。特别是在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中,所有村干部挨家挨户发资料、讲政策,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塘约村组织开展了“党的声音进万家?总书记话儿记心头”等活动,还专门制作学习光碟,适时进行播放。二是做出示范,让群众紧跟上来。村党总支在发展之初就坚持带头干给群众看。成立合作社初期,为了增强大家信心,村“两委”成员决定每人贷款10万元,连同自己家的承包地一并带头入社发展,现在社员已达2900多人。为了找准高附加值产业,党总支书记跑到省农科院,见人就套近乎,经过五六次的“软磨硬泡”,最终研究菌菇的专家曾永德被打动,决定支持村里发展。今年4月,塘约村种的150亩羊肚菌,收入350万元。三是抱团发展,让群众参与进来。村党总支按照“三变”改革的模式,采取“村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村里的土地,特别是荒地都集中起来发展。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根据村民土地的肥瘦程度,折价入股到合作社,统一种植蔬菜、莲藕、精品水果、羊肚菌等农产品。还通过组建的农业生产团队、建筑公司、运输公司、劳务输出公司、妇女创业联合会,带领全村群众一起发展。对部分没有土地、没有资金的群众,村里通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共同发展。四是从严治理,让新风树立起来。面对村民赌博输钱要办“落难酒”、母猪下崽要办“下崽酒”,越办越穷、越穷越办的陋习,村党总支牵头,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依据村规民约“红9条”,制定具体整治措施,对涉及“滥办酒席铺张浪费者、不按规划乱建房屋者”等9种情形的村民,实行3个月考察期,考察期内,中止其部分权利,考察期合格后才能恢复。有堵还要有疏,为彻底整治滥办酒席之风,塘约村组建红白理事会,推行酒席申报备案制,禁止操办结婚和丧葬之外其他酒席,明确结婚八菜一汤、丧葬大锅菜,不发整包烟和纪念品。村里统一购置餐具、厨具、桌椅,组建服务队为村民提供“一条龙”服务。村里还通过开展“道德模范”“五好家庭”等评比,营造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三、塘约村推进农村改革的几点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说过,弱鸟渴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塘约村在深化农村改革的新形势下,以建强村党组织为关键,引领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动力的源泉就是建强了党组织,党组织发挥了作用。塘约村的经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党建引领,小支部发挥大作用。“宁愿苦干,不能苦熬,不当‘守摊子’的村干部。”这是村党总支一班人多次讨论后形成的共识。面对受灾严重、山穷水复的状况,大家深刻认识到,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在这关键时候,村党总支毅然扛起责任,通过土地入股,把全体村民重新组织起来,依靠集体的力量,实现抱团发展,携手脱贫致富。通过优化组织设置,在学习教育、能力训练、激励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健康有序、规范运行的村级组织工作机制,让每一个党员都参与,让老百姓都知晓,有效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表率作用,凡事走在群众前面,大大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改革推动,小农户变成大股东。以前,村民守着绿水青山却找不到“金山银山”,许多人外出务工,家里的地无人耕种、不愿耕种,造成了大面积撂荒。面对“单打独斗难成规模、难以抵御市场风险,简单承包合伙经营,又保证不了农民根本利益”的窘境,塘约村党总支牵住农村改革的“牛鼻子”,深入实施“七权”同确和“三权”分置,运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村社一体、合股联营,推进确权后的资源、资产有序交易,曾经撂荒的地都折股入社,小农户都当上了大股东,既富民又强村,实现了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长,探索出了一条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必由之路。

  创新治理,小条约实现大和谐。塘约村坚持在党总支的领导下,把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有机结合起来,依法依规支持村民开展自治活动。加强对村民教育引导,守法守纪守规矩、立言立德立形象,风气才能根本转变,农村才能发挥根本性变化。塘约村的“红9条”不搞“大道理”,简便易行、务实管用,村民也记得住,便于相互监督,实际上起到了治村“宪法”作用。塘约村的党员干部带头执行村规民约,对违反规定的村民,村“两委”敢于亮剑,及时制止或惩戒,倡导了塘约新风尚。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sn/2017-07-17/4520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07-18 关键字:三农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