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为何被公认为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阻击战”
它们为何被公认为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阻击战”
叶青松
塔山狙击战(油画)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中共中央分析全国作战形势,决定抓住有利时机,与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1948年9月,辽沈战役拉开序幕。塔山阻击战和黑山阻击战对辽沈战役中攻锦打援、全歼东北国民党军具有关键性作用,徐东阻击战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及日后解放长江以北的大局奠定重要基础。三场阻击战因其战略地位之重、作战规模之大、艰难程度之高、作战精神之勇、战术运用之巧被公认为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阻击战”。
关键一击的塔山阻击战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中的关键一环,其胜败事关锦州战役、辽沈战役之全局。锦州作为进出东北的大门,是东北与华北之间沟通联结的枢纽。按照党中央“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方针,攻下锦州就成为切断东北与华北之联系、保证辽沈战役取胜的关键。
“塔山”名中有“山”,实则地势平坦,易攻难守,距锦州仅20余公里,是锦州与华北联系的唯一通道。我军若想击溃援锦之敌,保障锦州之役取胜,塔山必须死守;蒋军若想增兵援锦解围,避免部队遭到全歼,塔山必须夺取。因此,敌我双方均不惜一切代价想取得塔山的控制权。1948年10月7日,锦州战役打响,东野4纵、11纵等部奉命坚守塔山,以4纵担任正面防御,由程子华指挥作战。
10月10日,敌军出动了5个美械师,投入了40余门重炮和数十架飞机,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发起了首次进攻。短短几十分钟内,5000余发炮弹砸向4纵阵地,防御工事被大量摧毁。敌军继以密集队形向塔山、白台山阵地发起数十次冲锋,前沿阵地、交通壕数次易主,战场上尸横遍野,但敌军终未得逞。
11日,敌军继续采用猛烈炮击和人海冲锋交替的方式进攻,经过一天胶着的白刃战和攻防战后,敌军再次被击退。13日是战斗最激烈的一天,7个师的强大兵力向我军发动钳形攻势,号称“赵子龙师”的敌第95师为攻下塔山,连续发动9次波浪式攻击。面对险境,4纵战士们高呼“与阵地共存亡”等口号,奋力相搏,视死如归。激烈的战斗使塔山血流成河,我军阵地岿然不动。14日,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发起总攻,范汉杰集团全军覆没,锦州战役胜利结束,塔山阻击战也载入史册。
聚歼精锐的黑山阻击战
我军攻克锦州后,蒋介石又命令廖耀湘兵团经由黑山、大虎山西进,在侯镜如兵团的配合下伺机重夺锦州,打通北宁路。我军则审时度势,决定集中主力围歼廖耀湘兵团。黑山和大虎山就像两扇大门坐落在辽西地区,把守着沈阳通往锦州的唯一通道。廖耀湘兵团无论西进还是东撤,抑或南下逃跑,都必须越过该防线。而对我军来说,死守这道大门,阻挡敌军西进,为主力部队合围敌军赢得时间,是围歼计划的重中之重。
10月20日晚,卫立煌下达命令进攻黑山,东野10纵等部奉命阻击,战斗持续到21日,敌军方面无大进展。10月23日,廖耀湘派出有着“国民党王牌军”之称的新一军4个师兵力大举向黑山进攻,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对前沿阵地疯狂轰炸,刘亚楼电告10纵司令员梁兴初:“务使敌在我阵前尸横遍野而不得前进,只要你们守住黑山三天,西逃之敌必遭全歼。”
为完成任务,10纵指战员拼死相抵。24日,在高家屯阵地的争夺中,敌军见石头山高地久攻不下,便下令重炮团不分敌我猛烈轰炸,以卑劣手段占领了该高地。101高地的战斗当属整个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幕,25日拂晓,敌军出动100多门美式重炮和10架飞机密集轰炸, 101高地被削低2米,经过激战我守军部队弹药耗尽,几个高地相继失守。但我军随后又在山炮和反击部队的猛攻下,将失守阵地重新收复,防线得以巩固。
战至25日,敌军总溃退,我军10纵成功粉碎了廖耀湘兵团西进企图。28日,东野完成对廖“西进兵团”的围歼。黑山阻击战中我军伤亡4000余人,敌军伤亡8000余人,被俘6000余人。胜利来之不易,面对总兵力15万余人的精锐部队,我军10纵只有3.5万人,且重炮仅有几十门。虽然在武器和兵力上毫无优势,但我军将士有着死守不退的坚定信念,有着视死如归的英勇气魄,有着人民群众的倾力支援,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决定了战争的走向。
胜利基石的徐东阻击战
1948年11月6日,中外战争史上规模罕见的淮海战役拉开战幕。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即歼灭被我军围困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的黄百韬第7兵团。黄百韬兵团是徐州以东敌军中实力最强的兵团,将该兵团围而歼之,不仅可以削弱敌军的有生力量,更能够通过吸引其他兵团救援进而扩大战果。
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被围后,徐州剿总司令刘峙严令李弥、邱清泉两兵团5个军20余万兵力东进驰援,扬言要不顾一切牺牲和损失在3天内与7兵团会师;而我军则计划在围困黄百韬兵团的同时,以8个纵队约10万兵力组建阻援、打援部队,其中由宋时轮指挥华野7纵、10纵和11纵在徐东地区正面阻击。因此,要想顺利围歼黄百韬兵团,必须打好徐东这场阻击战。
11月11日起,敌军依仗飞机、坦克、重炮的强大火力优势,对我军阵地展开轮番猛攻。我军阵地地形开阔平坦,无险可守,且纵深仅有20余公里,这无疑对敌军的坦克等重武器行动十分有利,对我军的阻击态势而言则十分艰难。但我军毫无惧色,官兵们以血肉之躯抵挡敌人冰冷的重兵集团。在认真研究之后,我军制定了阵地防御和运动防御相结合的战术,修筑“品”字形防御工事以保证各火力点之间以交通壕相连,构建交叉火力网。
尽管敌占优势、气焰嚣张,但在我军的勇猛阻击下可谓寸步难行,邱、李兵团平均每天前进速度不足2公里,刚刚夺下的阵地很快就又回到解放军之手。11月17日,我军为诱敌深入、断敌后路,佯装“总退却”吸引邱、李兵团追击,邱、李果然中计。战至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被全歼,历时11天的徐东阻击战也胜利结束。敌之援军伤亡万余人,损失坦克30余辆、炮弹12万余发,却前进不足20公里,只能坐视黄百韬兵团全军覆灭。徐东阻击战也因其规模之大、兵力之多、时间之长成为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阻击战。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ls/2020-08-04/6432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