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今天,我们应如何纪念马克思

今天,我们应如何纪念马克思

  

u=3830532891,643981734&fm=27&gp=0.jpg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以及《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历史是公正的。百年中国之变,没有哪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哪一本书像《共产党宣言》那样,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如此之深。站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当口,回望这段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必将继续证明的不平凡的理论之路、革命之路与建设之路,我们应该如何纪念马克思?

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华民族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规格纪念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马克思,只为了一个从未忘却的初心——相信马克思所相信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

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回到初心,是一个人、一个时代、一个政党永葆纯洁与生机的历史责任和必然选择。回到初心,是对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历史功绩与崇高思想的最有诚意的重温和纪念,更是一个崛起的中国在历史与未来、坚持与自省之间应该深刻思考的行动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两百年前的今天,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小镇上。1841年,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送到了德国耶拿大学审议。哲学系主任巴赫曼教授给出的评语是“才智高超,见解透彻、学识渊博”。马克思没有参加答辩便获得了博士学位。那年,马克思23岁。七年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共产党宣言》。

回到初心,就是回到《共产党宣言》所奠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之所以反复提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完成的《共产党宣言》,是因为那里驻扎着无产阶级政党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根本、最纯粹的初心。

作为共产主义者的第一个宣言,列宁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精髓概括为“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显然,作为无产阶级运动的根本学说,回到初心,就意味着我们要回答这样一个根本性的理论命题:无产阶级为什么要运动?

《共产党宣言》深刻剖析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运动“初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显然,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初心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是否“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检验真假社会主义的试金石,也是检验无产阶级政党合法性的试金石。如何“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马克思主义将共产主义确立为人类终极的社会形态和奋斗目标。对此,《共产党宣言》给出了清晰的行动蓝图:“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初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回应了马克思主义根本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然而,如今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认识,只是拣取那些能够“为我所用”的部分段落和部分言语,这不是纪念马克思的正确方式,也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回到初心,就是要系统地、完整地、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真正明白马克思主义的“出场”究竟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更好地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在伦敦郊区的马克思墓碑上,写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他们的使命是实际地改变现状。”这句话传递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态度”。习近平总书记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回到初心,意味着我们要实实在在地做事情,对“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给出根本性的承诺。

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更好地再次出发。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如同一场接力赛。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中国这里。握好接力棒,护好接力棒,传好接力棒,是国际共产主义赋予中国的新使命和新担当。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重温马克思主义,就是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无论走得多快,都不能忘记当时为什么出发。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纪念马克思,是为更好地前行,而回到初心,不忘初心,才能明确行动的历史方位,从而更加坚定地前行。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ls/2018-05-10/5029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05-13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