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木:陈云领导中共北满分局期间的主要贡献及其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陈云领导中共北满分局期间的主要贡献及其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朱佳木
为了缅怀陈云同志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为创建北满根据地立下的丰功伟绩,继承、发扬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中共宾县县委编辑了《陈云在宾县》一书(内部发行)。其中收入《陈云文选》、《陈云文集》中陈云同志在中共北满分局宾县时期的文献32篇,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陈云年谱》、《陈云传》中有关他在那一时期革命活动的记述,还收入了一些老同志对他在那一时期革命事迹的回忆文章,以及中共黑龙江省委、宾县县委党史研究部门和地方志工作部门编撰的北满分局历史资料。宾县县委为视郑重,请宋平同志为这本书题写了书名,请迟浩田、张全景同志题了词,又嘱我写个序。
我在20世纪80年代担任陈云同志秘书期间,曾多次聆听他对解放战争年代在东北工作那段往事的回忆。后来我到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主持编写《陈云年谱》,陈云在东北期间的历史,从收集资料、采访老同志到撰写初稿,也是由我直接承担的。所以,我对陈云同志当年在宾县的革命活动情况,的确并不陌生。
宾县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正东60公里处,清光绪年间设宾州,民国初年撤州建县。所谓中共北满分局宾县时期,顾名思义,是指中共北满分局机关驻在宾县的前前后后五个月零六天。但它于1945年11月16日在哈尔滨市成立六天后即撤至宾县,1946年4月28日搬回哈市不到一个月又与由沈阳撤到哈市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合并,这样算起来,在宾县的时间竟占北满分局整个存在时间的百分之八十多。所以,所谓中共北满分局宾县时期也可以说就是中共北满分局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八路军冀东部队率先出关,收缴敌伪武器,镇压汉奸、敌特,接管城市,恢复生产。随后,中共中央于9月14日决定成立由彭真为书记、陈云等人为委员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并派他们搭乘苏军飞机立即赶赴东北,进驻沈阳。陈云同志到后,通过向当地干部了解情况,同苏军占领当局接洽,逐渐形成了关于东北问题的整体思路,即美帝国主义一定会帮助蒋介石运输部队,同我党争夺东北;苏联虽然会帮助我们,但囿于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制定,必须将东北的大城市和铁路干线移交给他们;我党在东北缺乏群众基础,没有巩固的根据地,要同蒋介石争夺东北,需要利用苏军尚未撤退的有利条件,尽快将部队和干部分散到小城市和广大农村,以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尤其在靠近苏联、外蒙、朝鲜的北满地区建立根据地。为此,他曾两次去长春,组织党在东满、北满的组织。远在延安的中共中央也意识到北满战略地位的重要,于11月2日指示东北局成立北满分局,任命陈云同志为书记。
陈云同志是11月16日由沈阳飞抵哈尔滨的,当天即宣布成立北满分局;由于苏军占领当局要求我党领导的东北人民自治军部队撤离哈市,遂率分局机关和松江省委、松江军区机关于11月22日撤往宾县,从此开启了中共北满分局的宾县时期。在那一时期,陈云同志的主要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首先,深谋远虑地提出了关于我党东北工作方针的建议。
前面已说过,陈云同志到东北不久便通过调查研究,形成了关于我党在东北工作应取战略的基本思路。1945年11月,他率北满分局机关从哈尔滨撤往宾县不到一周又返回哈市,与从沈阳前来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张闻天(任合江省委书记)、高岗(任北满军区司令)见面,共同商讨东北的形势,并由他主持,写出了一封发给东北局并转中共中央的电报(即《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该电在深入分析当时东北局势的基础上,正确阐述了对我党在东北工作方针的建议。
电文指出:“苏联对满洲的政策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把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大城市及长春铁路干线交给国民党;另一方面,援助我们在满洲力量的发展。”“苏联军队原定于11月底撤退完毕,现在又重新开回。这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将三大城市及长春铁路干线正式移交给国民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以实力为后盾,拒绝美国力量直接渗入满洲。”“因此,当前在满洲工作的基本方针,应该不是把我们的全部注意力集中于这三大城市,而是集中必要的武装力量,在锦州、沈阳前线给国民党以可能的打击,争取时间。同时,将其他武装力量及干部,有计划地主动地和迅速地分散到北满、东满、西满,包括广大乡村、中小城市及铁路支线的战略地区,以扫荡反动武装和土匪,肃清汉奸力量,放手发动群众,扩大部队,改造政权,以建立三大城市外围及长春铁路干线两旁的广大的巩固根据地。”[2]
电文谈到北满工作时指出,其中心也应放在广大乡村、中小城市及铁路支线的几个根据地的建立,并提出当前最大困难在于老部队缺少,希望东北局迅速从南满抽调主力进入北满,建立5万人以上的部队。电文还强调,我党要达到控制东北的目的,需要经过与国民党进行艰苦斗争的过程,因此,必须教育干部防止把一切希望寄托于苏联援助的倾向,防止由于进入城市而生长享受腐化的倾向,防止把老解放区的经验机械地运用到新地区的倾向,并注意密切军民关系和本地干部与外来干部的关系。
这封电报于11月29日、30日分两次发出,刚发出前半部分,中央即回电表示完全同意。此后的实践说明,它的确切中了东北问题的要害,为中央深入了解东北的实际情况、正确制定东北的战略方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北满根据地的建立。
在北满分局宾县时期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陈云同志团结带领北满分局和五个省的党政军民迅速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为我党同国民党争夺东北争取了宝贵时间,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在这方面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件大事。
第一,全面部署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北满地区当时包括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牡丹江(即绥宁)五省和哈尔滨特别市,地域十分辽阔。要在这么广大的地区建立根据地,只能由点到面逐步发展。对此,陈云同志一到北满,立即通过调查研究,做到了心中有数。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主持刚到北满的高岗、张闻天商议并联名致电东北局和中央,提出在北满建立根据地,要重点建立以珠河、牡丹江为中心,以佳木斯、依兰为中心,以绥化、北安为中心,以洮南、三肇为中心,以讷河、龙江为中心的若干根据地。随后,他又在北满分局扩大会议上指出:“北满在战略布局上要建立以牡丹江为中心的牡丹江根据地,以佳木斯为中心的合江根据地,以宾县为中心的滨江根据地,以齐齐哈尔为中心的龙江根据地,以洮南为中心的洮南根据地。”他强调:“工作重心要放到乡村,要建立强大武装,现在已过去三个月,再没有时间给我们犹豫。东北的工作可以决定中国革命的时间,我们要全心全意为党为全国人民工作。”[3]与此同时,他抓紧进行了各根据地党、政、军领导班子的配备。至1946年4月中旬,北满五个省,四个成立了政府,另一个也正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进行选举;绝大部分县都建立了政权。
第二,积极推动主力部队的北调。东北地区尤其北满、西满,历史上就盛行匪患。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一时难以从大后方运送部队到东北,故采取对伪满官吏和土匪封官许愿的办法,使他们就地变为所谓“国军先遣部队”的各级长官。而那时,我们党先期进入东北的部队大多集中在南满,北满的部队很少,且许多还是以我军指战员为骨干收编土匪组成的。因此,能否建立根据地,一个关键问题在于主力部队能否迅速赶到北满。前面说到的以陈(陈云)、高(高岗)、洛(洛甫,即张闻天)名义给东北局并中央的电报,就指出过北满新组成的2.5万人部队,老成分不到1500人,不但不能战斗,可靠性也成问题,所以急需从南满调四个大团过来。紧接着,陈、高又于12月6日致电东北局,建议派五个老主力团到北满。中央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决定调刘转连、晏福生率领的三五九旅过来,随后又决定将杨国夫率领的山东军区第七师调给他们。经陈云同志一再催促,这两支主力部队克服重重困难,日夜兼程,加速前进,分别于1946年一月底二月初抵达了指定位置。他们的及时到来,为剿灭土匪、巩固北满根据地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也使我军得以在苏军撤出哈尔滨、齐齐哈尔后,及时进占了这些大城市。
第三,着力指导剿匪斗争的进行。前面说过,东北尤其北满的匪患在历史上就很严重,日本投降后,大部分土匪又接受了国民党的收编,成为“国(国民党)、伪(伪政权残余势力)、匪(土匪)”合流的政治土匪,最为猖獗之时竟有25万人之多,一度占据北满三分之二的县城,不仅阻碍我党在中小城市建立政权,而且严重影响我党对农民群众的发动。所以,陈云同志在北满分局成立之始,便把剿匪看成是建立巩固的北满根据地的“决胜一环”,作为“当务之急”来抓。他未等主力部队赶到,就着手部署地方武装剿匪。在他的严辞命令下,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牡丹江等省军区首长纷纷召开动员大会,出师剿匪。由于决心大、行动快,加上后来主力部队赶到,使北满剿匪形势进展很快。至1946年4月,北满65个县中除7个县仍为土匪所占外,其他均已在我掌握之中;至5月中旬,土匪最后占领的七个县城也被我军先后攻克。至此,虽然还有小股土匪分散流窜,但已变为过街老鼠,不成气候了。
第四、放手发动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当时,东北与关内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那里长期处于日本和伪满洲国统治,老百姓对共产党以及国共的区别基本不了解,相反,大部分人认为国民党政府是“正统”。正如陈云同志刚到北满时给东北局的电报所说:“人民盼望中央军,对国(国民党)、匪(土匪)与我取中立态度。”[4]因此,要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必须首先使群众认识共产党,了解共产党是为劳苦大众利益奋斗的。过去主力部队没到,剿匪尚未大规模进行,暂时谈不上发动群众。但当这些条件具备后,陈云同志立即指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发动群众”;还说:“群众能否迅速广大地发动是我们在东北成败的关键。”[5]为此,他针对北满农民百分之六十是无地雇农的情况,提出把伪满洲国分给日本移民的所谓“开拓地”和暂时租给中国农民的所谓“满拓地”,重新分配给贫苦农民,同时增加雇农的实物工资,减少地主的租金。针对北满地主大多有武装(即“大排”),且多与土匪相勾结的特点,他提出先通过经济斗争提高农民觉悟,然后组织农民到地主、汉奸家里起枪,待农民有了自己的武装,再回过头来进一步开展经济斗争,简称“经济——武装——再经济”。针对北满土地广阔、人口分散而我们的干部较为缺少的特点,他又提出在一定时期内要集中使用干部,组成工作团,在一个省先到几个县,在一个县先到几个村,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取得经验,培养干部,再逐步推开,戏称“蝗虫政策”。例如,木兰、通河、方正三县派去了八百多人组成的工作队,通过一个多月的工作,基本分完了“开拓地”、“满拓地”,还分配了汉奸的土地750多垧 (一垧合15亩),大部分村屯改造了政权、建立了农会,共发展农民党员250多名,培养干部1200多人,还有1000多人参加了自卫队。这些做法让北满农民迅速发动起来,不仅使我党站稳了脚跟,也使我军得到了充足的兵源。
第五,深入开展党的建设。东北地区我党基础原本就十分薄弱,黄克诚同志初到东北时给中央的电报曾说:东北当时是七无,即“无党(组织)、无群众(支持)、无政权、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等”[6]。这就决定了要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首先必须建立起各级党的组织,扩大干部队伍,加强党的建设。为此,陈云同志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一是不断致电东北局,反映北满急需干部的情况,希望把关内来的干部大量分到北满。二是要求“每个干部必须坚决放弃留恋城市生活的思想,到农村去,到群众中去,发动、组织群众,建立强大武装”,[7]并且不断给干部敲警钟,警惕和防止和平麻痹思想。三是积极审慎地吸收当地积极分子入党,强调要在斗争中发展,同时保证党员质量。四是让干部在群众斗争中接受锻炼和考验。五是注意外地干部和本地干部的团结合作,搞好“五湖四海”。他把关内的东北籍干部称作“大豆、高粱”,把东北的抗联干部称作“森林、煤矿”,说他们都是党的宝贵资源;对于使用东北当地干部,特别强调不要怕社会关系复杂。六是着力培养教育干部,不断提高他们的水平和眼界,并为此在北满分局和松江省委机关创造了“一五一十”座谈会的形式,即规定每月逢5逢10的日子,召集干部座谈,由领导宣讲国内国际形势和中央大政方针;同时,让干部畅开思想,自由发言,不作记录,求同存异,以逐步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七是提出要组织“执法队”,处理腐化和浪费的干部,称这种人是“毒瘤干部”,该清除的坚决清除。正是这些措施,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干部队伍适应了复杂斗争的需要,为建立巩固的北满根据地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我们今天回顾陈云同志在北满分局宾县时期的革命事迹,除了缅怀他为建立巩固的北满根据地做出的杰出贡献外,我认为更重要的,应当是从中领会陈云同志的宝贵精神、优良作风和正确的思想方法及工作方法,并加以认真学习、切实传承。
陈云同志是江南人,从小身体底子就差,容易感冒,常戏称自己是“木炭汽车”。可在黑龙江冬季的冰天雪地,他不仅要领导对敌斗争,还要同严寒斗争。他不断提醒干部警惕贪图享受、迷恋大城市的思想,同时自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北满分局由哈尔滨撤到宾县时,为了少给老百姓添麻烦,征用了当地一个小教堂的三间平房做分局领导的驻地。他和分局秘书长住一间,高岗住另一间,中间是过道,用于会客和吃饭。他的警卫员回忆,后勤部门为给他增加营养送来一只鸡,而他竟分成若干份,前前后后吃了七天。
陈云同志每当决策前,必先调查研究,而且必把情况摸准确。例如,在决定进一步大规模剿匪前,他致电北满各省及军区,要大家汇报剿匪以来的战斗次数、地点,以及敌我双方伤亡数目;我方缴获的各种武器和俘虏人数,以及占领的县城数;现存顽匪数目、主力番号、首领姓名和简历,以及占领了哪些县城和部队成分;我方在战斗中已锻炼出了多少部队,可编几个团,每团多少人,以及进一步剿匪的计划,等等。[8]在决定集中力量到农村发动群众前,他致电张闻天并北满各省工委,详细询问北满最能发动群众的口号是什么,什么是目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各省有多少日伪强占的开拓地、满拓地,如何确定这些土地的产权;如果以敌产处理,可否分给贫苦群众,实现耕者有其田;基本群众与社会人士对此会有何反响,等等。
陈云同志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是关键,他一定抓住不放,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例如,他了解到我党不可能独霸东北后,便把分散主力部队建立根据地看做与国民党争夺东北的关键,向东北局和中央反复阐述自己的观点。当他了解到北满最缺少的是主力部队后,便把调主力部队到北满做为建立北满根据地的关键,不断向东北局提出调兵请求。当东北局决定调兵后,他天天询问部队到达的位置,并提前布置部队到后的防寒衣物;甚至连三五九旅刘转连旅长的眼疾也亲自过问,安排在哈尔滨的我党领导人为刘找专科医生诊治,并提醒做好刘在市内治病的安全保障。当他了解到北满人口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后,便把能否发动农民群众做为能否做好北满工作的关键,明确提出“县委就是民委,民委就是农委”,[9]并树立和推广宾县县委书记马斌的典型及其工作方法,亲自为《东北日报》撰写社论,提出“发扬马斌式的群众工作”。对于发动农民群众提什么口号好,他认为关键在于弄清楚是拿工资的零工多,还是租地的佃农多,说弄清楚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其大等于天”[10];当弄清了情况后,他针对关键所在,提出了相应政策,很快将农民群众发动了起来。
2015年6月13日是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陈云同志为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确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的功勋,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陈云同志身上表现出来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强党性原则、求真务实作风、朴素公仆情怀、勤奋学习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11]现在,《陈云在宾县》一书为我们学习陈云同志身上表现出的信念、原则、作风、情怀、精神,提供了又一本好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还说过:“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12]我们今天的长征路,就是在革命前辈用鲜血、生命、汗水奠定的共和国大厦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为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而不懈努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原陈云同志秘书)
[1]这是作者为《陈云在宾县》一书写的序,标题系作者于该文在本刊发表时所加。
[2]《陈云文选》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99、300页。
[3]《陈云年谱(修订本)》(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512页。
[4]《陈云年谱(修订本)》(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522页。
[5]《陈云文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92页。
[6]《陈云传》(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17页。
[7]《陈云年谱(修订本)》(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512页。
[8]《陈云年谱(修订本)》(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532页。
[9]《陈云传》(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48页。
[10]《陈云文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08页。
[11]《人民日报》2015年6月14日。
[12]《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2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ls/2017-07-06/4501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