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鲜为人知的通道红军跳崖八烈士
揭秘:鲜为人知的通道红军跳崖八烈士
周南焱 陈 涛
世人皆知狼牙山五壮士,却罕有人知晓通道红军跳崖八烈士。
出发去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之前,我们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有关红军跳崖八烈士仅有只言片语。我们决定前往实地一探究竟。
通道地处湘桂交界,山林茂密,现有人口二十余万人,面积相对较小。老县城位于县溪镇,曾有城墙、护城河,亦有众多商铺,还有一座始建于宋朝的恭城书院,至今保存完好。1934年12月11日,中央红军历经湘江血战后,从出征时的8万余人减员到3万余人,一路翻山越岭至此,次日在恭城书院召开了临时紧急会议。
临时会议上,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北上湘西的原计划,而改道西进贵州,避开强敌,史称“通道转兵”。在通往湘西的路上,蒋介石早已布下“口袋”,只等红军钻入。通道转兵,避免了中央红军覆灭的危险。
而在中央红军长征前夕,任弼时、萧克等人率领的红六军团,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先行西征探路,1934年9月中旬途经通道。红军八烈士跳崖,即为红六军团探路中发生的一次壮举。
到达通道的当日下午,顾不上歇息,由当地人带路,我们赶往距县城60多公里的杉木桥乡小水村。该村四面环山,在两条小溪汇合处,因而得此名。村支书李明良早年参过军,对这里的历史地理了如指掌。他带着我们上山,一边爬山一边讲述红军的故事。
村后是名为大坡界的山峰,半山腰上有一座纪念亭,再爬上去则有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上有萧克题写的大字:红军精神永存。碑座刻有小水战斗的事迹。“1991年在这里挖好地基,我们到北京找萧克将军题字,他很高兴,马上就题写了碑名。”李明良回忆,当时经费有限,纪念碑的大基石都是自己带领村民义务凿立的,就是为了缅怀红军烈士。
越往山上走,地形越险峻,一旁就是悬崖绝壁,稍有不慎即摔得粉身碎骨。山下就是深谷,谷底有一条羊肠小道,当年曾是交通要道。山上灌木丛里,数处战壕尚未弥平,勉强能辨认。1934年9月14日下午,红六军团十八师途经此处,当时队伍主力已过小水村。让人没料到的是,国民党湘军第55旅接到情报,突然前来截击,并占据小水、驾马高地。红军身处谷底,无战斗掩体,处于劣势。
值此危急关头,幸而红军一个排30余人,迅速抢占了大坡界的山腰,利用地势阻击敌军。敌人以为红军增援部队赶到,便集中火力对准这个排,红军主力则趁机突围出去了。
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红军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在激战中有20多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最后只剩下8名红军战士。为了让红军主力走得更远,他们一直战斗到弹尽粮绝。
“国民党军中有一个本地兵叫龙章瑞,他带路从大坡界后山翻过来,占领制高点,这下红军吃亏了。”李明良指着制高点说,8位红军战士腹背受敌,为了不做俘虏,宁死不屈,把枪砸烂,纵身跳下五十多米高的悬崖。龙章瑞后来交代,6位红军身亡,2人受重伤,亦被国民党军当场枪杀。
在一侧山坡的竹林里,如今能看到一个墓群。此处埋葬着18位红军烈士,坟上还放着一些松枝。石碑是今年清明节由通道县民政局新立的,碑上没有刻写名字。李明良叹息道,以前这里有一块碑,题了红军烈士的名字,后来在“文革”中被破坏了,现在没法查证这些烈士的名单。
而8位跳崖的红军烈士,则合葬在大坡界山崖下。我们下山后,再沿着那条羊肠小道,经过一片墨绿的稻田,才到达那个烈士墓。此墓跟山坡竹林中的墓一样,也是今年清明节才立的碑,同样没有烈士的名字。
李明良回忆,当年小水村的保长杨进坤曾是国民党政府集粮队队长,出钱叫人把牺牲的红军烈士进行了掩埋。1949年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解放军本来要枪毙杨进坤,念及他埋葬红军烈士有功,最终还是把他放了。那个给国民党军队带路的龙章瑞,因后来眼睛失明,最终也逃脱了惩罚,在村里终老。
距8位烈士墓大约两百多米,有一条小溪,溪上有一座侗族风雨桥,名为总关桥。这座桥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当年红军正是从桥上经过。如今,桥头有一户农家,一位老人独坐屋檐下纳凉。我们上前一问,老人姓王,年过八旬,曾是志愿军战士,参加过上甘岭战役。我们欲再详问,老人微笑不语。
夕阳西下,余晖斜照,山中鸟鸣清脆,溪上水车吱呀转动,昔日的战斗早已远去,一切笼罩在宁静、安详之中。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ls/2017-04-16/4364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