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什么样的壮举,让毛泽东对他念念不忘?

什么样的壮举让毛泽东对他念念不忘?

李根萍

陈树湘烈士雕像(资料图)

平静的湘江江面上炮声隆隆,每一声爆炸都会溅起一片血红的江水。大火在燃烧,渡口混乱不堪,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争相渡江,马嘶人叫,枪炮声、飞机的轰鸣声响成一片……

这是11月红军长征途中抢渡湘江的实况。蒋介石调动26个师30余万人,在潇水至湘江这片盆地上,布下一个袋形阵地,形成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在湘江以东地区,彻底消灭我军。我军现已处在敌人围困之中,党和红军危在旦夕!

危急时刻,谁来挡后?红五军团!这个军团以勇猛顽强著称,一直被誉为全军的“铁流后卫”,而陈树湘的红34师需顶在军团最后,这意味着他的师担负后卫中的后卫。

全军总后卫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将要承受更重的责任、更危险的战斗和更多的疾苦。当主力宿营的时候,他们在行军;主力吃饭的时候,他们在忍受饥饿;而主力开拔后,他们还要在后面阻击……当巨大的危险到来、天崩地裂之时,他们是必须让别人先走而自己顶在最后的人。

面对十几倍于己的敌人,陈树湘师长率部沉着应战,奋力抵抗。在一次次炮火猛攻下,阵地弹片啸叫,血肉横飞。鲜血和泥沙凝固在一起,使整个山头变成了紫褐色。经过四天五夜的艰苦战斗,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冲锋,终于掩护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和主力红军渡过湘江,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

这时,湘江沿岸各个渡口已完全被敌人封锁,红34师被敌人截断在湘江东岸,无法渡江追赶主力,全师6000多人锐减到不足千人。陈树湘立即组织会议,宣布:第一, 寻找敌兵薄弱的地方突围,到湘南开展游击战争;第二,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看过电视剧《长征》的人对一个镜头应该不陌生,当毛主席拄着木棍挤在红军队伍中,从小木桥上渡过湘江后,停留在岸边关注红军渡河情况。当听到红34师被敌团团围困在湘江东岸全军覆没时,他黯然垂首,反复念叨着红34师和陈树湘的名字。

陈树湘率余部在东岸转移途中,四处遇敌围堵,不幸腹部中弹,身负重伤。但他仍用绑腿死死地扎紧伤口,毅然决然地站起来,端起一挺机枪,带着两个警卫员和一个机修员,依托有利地形阻击敌人,掩护战友突围,最后弹尽被俘。

大战过后,往日清澈的湘江水变成了红褐色,当地百姓“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敌人听说抓到一名红军师长,高兴得发狂。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陈树湘这个钢铁汉子毫不动摇,拒医绝食,斗争到底。敌人无计可施,只得将陈树湘抬往道县县城,向上司邀功请赏。湖南军阀头子何键获知这个消息,连忙给前线指挥部打电话,命令一定把这个红军师长活着押到长沙来,他要亲自审一审。

道县的初冬,寒风刺骨,乌云欲坠。两个得意忘形的敌军士兵用担架抬着陈树湘,行走在通往县城的古道上,等着到目的地后和主子一起领赏。

一阵寒风吹过,陈树湘从疼痛中猛然苏醒。他深知自己被俘后凶多吉少,不由忆起了自己参加革命后的一个个场景。他出生于长沙县福临镇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后随家人流落到长沙市小吴门外陈家垅,以种菜为业。在卖菜中结识了毛泽东和杨开慧,受他们的影响,加入了党组织。他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后随部队上了井冈山。在五次反围剿中,他以善攻能守、机智骁勇著称,被誉为铁血红军将领。

想起军团首长临危受命。当军团长董振堂把“断后”重任交与自己时,他清晰地记得,参谋长刘伯承拍拍他的肩膀,取下眼镜,擦了一下双眼,又用衣角擦了擦眼镜戴上,充满深情地叮嘱:这是军委赋予的光荣任务,一定要顶住,哪怕是打到最后一人!还要做好孤军作战的准备!他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完成了艰巨的“断后”任务,为军团争了光!

想起日思夜想的母亲和妻子。这是陈树湘一直放不下的。父亲去世得早,家里只有病魔缠身的母亲和新婚不久的妻子。自从参加革命后,他与家人聚少离多,尤其是参加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7年间与家中音信隔断,也不知母亲病情如何,妻子生活是否过得下去……

想起了自己入党宣誓时铿锵的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绝不能当俘虏,绝不!在离县城仅一步之遥的石马神村时,陈树湘这时迸发出一股无穷的力量,乘敌不备,咬紧牙关,忍着剧痛,用手从伤口伸入腹部,抠出肠子,使尽全力,大叫一声,绞断肠子,壮烈牺牲,时年29岁,践行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豪迈誓言!瞬间,天地动容,草木悲泣,大雨倾盆而下,为这个信念如磐断肠铭志的红军师长壮行!2014年在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曾动情地讲述陈树湘的故事,当讲到“断肠铭志”这一幕时,在座的与会代表无不为之动容。

中央红军长征过程中,12位师长牺牲3位,陈树湘是首个为革命胜利而英勇献身的师长。

道县地方军人唐季侯获知陈树湘自杀后无法交差,恼羞成怒,残忍地将其头割下,悬挂在城墙上示众。在这位英勇师长的头悬之处前面,是一条叫瓦屋街的小街。而在这条街上一个破门的背后,躺着他多病的母亲,还有他的妻子陈江英。也许他做梦也没想到,7年后自己会以这种形式回家,又以这么惨烈的方式与母亲和妻子作最后的诀别。我宁愿相信这年轻师长的灵魂早回到了故乡,回到了他热爱的故土……

陈树湘的头颅悬挂在城墙上,怒目而视,令敌畏惧胆寒,犹如一个无声的号角,激励更多的人加入革命队伍,为夺取胜利而战斗;更似一个红红的火炬,让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熊熊燃烧,照亮革命者前行之路……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ls/2017-03-15/4313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03-16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