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与《炎黄春秋》商榷:“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的首创权

原文:http://zhoujun.blshe.com/post/349/481542

  荐者双石按:这是友人zjy00611写的一篇东东,是关于前些日子被《炎黄春秋》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十六字诀’首创权”那场公案的!本庄主在此向众茶客作郑重推荐——如果《炎黄春秋》有足够雅量的话,也不妨作为一篇商榷文登上一登?既然是讨论嘛,何不就此机缘,干脆讨论个底儿掉哩?本庄主认为,甭管这桩公案孰是孰非,与《炎黄春秋》赵先生那篇东东比较起来,人家这篇东东最起码从学术上来说要规范得多!比如谁谁谁说过什么,啥时候说的,在啥东东里说的,全部给出了出处,白纸黑字都有据可查。而赵先生被《炎黄春秋》热捧的那篇东东里,满篇都是言之凿凿的结论,可“论据”却全都不清不楚,不给出处——这个,可不是上道的玩儿法哟!

zjy00611:“游击战争十六字诀”首创权的讨论
  
作者:zjy00611
    

  萧克《永铭在心的亲切教诲》,1977年9月《人民文学》:
  
  井冈山斗争的前期,我们许多同志,不懂得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不习惯于新的作战形式游击战术……在一次干部会议上,毛主席给我们讲战术,什么叫游击战术?简单扼要地说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个大字。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逝世之后发表的。在此之后,当党史人员再次向萧将军询问十六字诀的首创者之事时,他回答(《从红四军成立到离开井冈山前后的几个主要战役》,引自《亲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江西出版社):
  
  (黄垇之战)这个战斗很难说是什么战术,那时主席的“十六字诀”我们还不知道。
  第一次打进永新以后就分兵,前锋部队到了天河,我们二十九团团部住在石灰桥,主要是作群众工作。有一天,叫我们去团部开会,宛希先同志在会上和我们讲了毛主席的“十六字诀”。
  我第一次听到“十六字诀”是宛希先讲的,前面说过了。他把十六个字一句一句作了解释。以后,我也听到毛主席讲过。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担任地方党领导人的陈正人回忆,1928年1月,毛泽东率部攻克遂川县城,并在遂川县城召开遂川、万安两县县委联席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十二字诀”。他在《毛泽东同志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一文中回忆说:“在遂川时(即1928年1月)就听到毛主席提出的游击战争的十六个字原则了,特别是这年的上半年,听得就更具体了。”
  湘南暴动后上井冈山的欧阳毅中将在《我对井冈山斗争的回忆》中提到:
  
  二十九团上山后,在毛主席领导下,许多问题有办法了,什么纪律问题呀,几项注意呀,上门板,捆禾草,不能调戏妇女,买卖公平,要节约,都有了。还听了毛主席的一次报告,内容是对敌要运用游击的战术原则。那时十六字诀已提出来了,……
  
  参加平江起义后上井冈山的李寿轩将军与欧阳毅将军在《上井冈山找毛委员的队伍》一文中写道:
  
  红四军和红五军会合之后,毛泽东同志很快从红四军派党代表同志,到红五军各大队来工作,帮助建立和巩固各级党代表制度,传播红四军政治工作经验。
  在毛泽东同志加强对红五军政治领导的同时,我们学习了毛泽东同志从丰富的实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概括的作战方针。红四军的干部用他们生动的实际战例,做了介绍和讲解。证实了执行这个方针就一定打胜仗,违反这个方针就一定打败仗。
  
  井冈山斗争时期在茶陵游击队,后来加入六军团的谭家述中将也在《从山谷中打出来》一文中明确写明,十六字诀是毛泽东首创的。
  主张朱德创立十六字诀的赵于平在炎黄春秋的文章中曾有这样一段:
  
  例如杨至成、何长工、宋裕和、范树德、龚楚等。他们曾经回忆说:“朱毛会师后,原来井冈山的同志们纷纷奔走相告,说‘这下好了,来了个会打仗的’,又说‘朱军长有一个御敌的十六字诀’。”
  
  不知道赵于平文章中引号里的这些话都是谁说的,肯定不是杨至诚和何长工。粟裕将军曾将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比为“激流归大海”,这与赵文中所描写的情感,显然是不符的。粟大将还曾回忆,部队在八月失败后,情绪低落,见到毛泽东带队来接,大家奔走相告,“孔明来了,有办法了。”我见过的大多数当事人的回忆,都符合这一观点。龚楚的观点上文已有介绍,范树德主张朱德首创十六字诀的出处,我没有看到过。宋裕和是70年就去世了,如果他主张朱德首创十六字诀,那么就是党内军内井冈山斗争亲历者中首先提出这一观点之人,他的证言将极其可贵,但我同样没见到他这一主张的出处。
  杨至诚上将在《艰苦转战毛主席在井冈山的片断》中明确写明:
  
  当时,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敌人有全国性政权,有飞机大炮;我们一无所有,不能和敌人硬拚。因此,毛党代表规定的作战方针是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何长工文革后期开始与萧克共事,对十六字诀的产生,双方有过交流,观点一致。在党史人员就此问题追问时,何长工的回答是(《关于井冈山斗争的三个问题》,《星火燎原--井冈山斗争专辑》):
  
  关于“十六字诀”有争论。有一个记者叫×××,现在是总政治部的,他在延安时期跟斯诺谈话时说“十六字诀”是朱德同志创造的。我们学校(指军事学院)有个颜永辉也同意这个意见。我说是朱德、毛泽东两个队伍创造的。南昌起义部队是游击战争,秋收起义部队也是游击战争,不是共同创造“十六字诀”吗?其实在井冈山,是毛主席先提出来,这是有根据的。我们肖院长(指萧克同志)记得。他在二十九团当连长的时候,那时候宛希先是营党代表,二十九团就传达过,是毛泽东提出来的。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有多面手之称,善于同三教九流人物打交道的何长工,回答这一棘手问题是有点滑头的。提出了“朱德、毛泽东两个队伍创造的”,这一说法后来的官方正史被采用。但说到最后关键之处,何长工还是明确地摆明了态度:“其实在井冈山,是毛主席先提出来,这是有根据的。”
  这样看来,赵文所提的五个当事人杨至诚、何长工、宋裕和、范树德、龚楚,能够肯定准确的只有龚一人,至少有两人(杨、何)是肯定错误的,另有两人存疑。
  话又说回来,朱德本人,以及陈毅、彭德怀这些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元帅,又是怎么看的呢?
  朱德在《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一九六二年六月)一文中说:“关于游击战术以至整个战略问题,还是后来由毛主席系统完善地解决的。”彭德怀在《八路军怎样作战》(一九三七年)一文中说:“毛泽东同志曾经发明了一个有名十六字的游击战术原则,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陈毅在《论游击战争》(一九三九年)一文中说,红军游击战争“其战术特点包括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毛泽东的十六字诀内,又可包括在黄公略的‘化零为整,化整为零”的两个战术口号之内。” 
  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将军有上百人,他们中间,有跟着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的,有跟着朱德的南昌起义余部,有跟彭德怀上山的平江起义的,有当时是井冈山地方游击队,后来参加六军团的。除此之处,还有地方党政领导人。他们都普遍主张是毛泽东首创了十六字书诀。肖克与毛泽东关系不必细说了,就是到了解放后还提出了毛的十大军事原则过时的观点。就是他在文革后至少两次公开承认是毛泽东首创了十六字诀,而且具体是宛希先到他的部队传达的。参加井冈山斗争的五五将军中,我现在只知道一生搞后勤的赵镕中将提出朱德首创一说,虽然他公开自己主张时,许多井冈山斗争的当事人已故去,还是有不少将军公开反对他的说法,如张宗逊和韩伟。而公开在书面明确提出朱德首先提出十六字诀的还有聂荣臻,他没有参加过井冈山斗争。
  朱德曾于1944年在“编写红一军团史座谈会”上发表讲话说,“过去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在川、滇同北洋军阀等打仗,打了十年,总是以少胜多。在军事上的主要经验,就是采取了游击战争的战法。记得在莫斯科学习军事时,教官测验我,问我回国后怎样打仗,我回答:战法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队伍上山’。当时还受了批评。其实,这就是游击战争的思想。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起了一点带头作用。”
  朱德这里讲的是游击战术的萌芽。从历史事实上看,朱德率南昌起义余部的转战经过,湘南起义的前前后后,与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建设根据地、开展游击斗争的历程相比,虽然秋收起义队伍的人员和武器都不占优势,却明显更早、更明确地执行了避实击虚、适时进退的游击战术,而且这是以踏实的根据地建设为后盾的。
  毛泽东诞辰八十五周年之时,井冈山斗争的参加者谭震林发表《井冈山斗争的实践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一文,其中详细介绍了毛泽东在井冈山创立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的过程。
  比如:秋收起义部队转战初期,在芦溪与强敌遭遇,不能及时退避,造成极大损失(何长工等人都认为卢德铭此时的指挥有此不足)。而之后,一打茶陵、打遂川、新城的战斗,都是力求趁敌不备,突袭成功。当强敌进攻时,部队就拉回井冈山根据地,再寻战机。按照赖毅、韩伟等将军回忆,部队二打茶陵得手后一个月,强敌来攻,此时毛泽东在井冈山养病,部队与敌硬拚,打成僵持。后来队伍最终回到井冈山后,毛泽东给干部战士讲解队伍的成败得失,就提到以要正视部队实力,既要能打,也要能走,不要留恋。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为使部队能够掌握十六字诀的作战要领,结合实战,耐心教育。也可以看出,十六字诀作战原则,是与根据地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的。当时的我党部队,是还未燎原的星星之火,如果没有根据地,退又能往哪里退?而根据地建设从理论到实践是什么人在最为艰难的情况下,顶着敌人的会剿、围剿,顶着各路大员的指责、处分、质疑,从荆棘中开辟出来的,无需多言。
  其实,当赵镕将军提出十六字诀朱德首创一说后,多个健在的当事人都明确地表示了异议,尤其是曾亲自聆听毛泽东当年教诲的秋收起义幸存者。这其中,张宗逊上将的回答最为令人深思(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几个问题):
  
  “十六字诀”是毛主席提出来的。这是肯定的。在我们上井冈山之前过去的历史上从未提出过。“十六字诀”是毛主席对游击战术的总结,而不是对正规战斗的总结。时间就是在永新困敌达二十五天之入的时候提出来的。那时,朱军长在酃县,以后打彬州去了。这是历史事实。
  
  张将军这段话的真正含义是:毛领导一个团的正规军(31团),加以游击武装和人民群众的力量,用四面游击的方式,将十一团敌军困在永新县城附近三十里内二十五天之久,而朱却率28、29两个团开进敌强我弱的湘南地区,冒进失败,损兵一半。那时谁真正懂得游击战争的真谛,一目了然。
  一个长年紧跟毛泽东,一个多年来同毛泽东互相成见严重,在反教条主义运动中势不两立,文革后荣辱地位又相对倒了个的张宗逊肖克两员上将,在文革后政治空气宽松得多的情况下,却在谁首创十六字诀这一问题上达成一致。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ls/2013-05-01/605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1 关键字:炎黄春秋  朱德  十六字诀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