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遢道人:1959-1961年人口数字的凹陷部是怎样产生的
1959-1961年人口数字的凹陷部是怎样产生的
困难时期中国总计饿死三千万的说法,均来自通过对1959-1961年人口增长曲线呈现一个明显凹部的推测。由于数据是1983年国家统计局第一次公布出来的,很权威,因此国内外有点想法的学者就直接根据这些数字进行推算。算出来的数最少在2500万,最多的为8000万。比较流行的说法是3000万。当然,袁隆平最近说到4000万这个数。
既然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所有“研究者”都理直气壮,言之凿凿,反正别说8000万,就算只有2500万也不是个小数。在这个基础上,怎么骂共产党毛泽东都不过分。
问题在于,国家统计局数字真的可信吗?可不信国家统计局的,信谁的呢?假如国家统计局数字前后照应,没一点矛盾,这个事情还好说。但是,国家统计局这段数字确实让人看不下去,里面矛盾也太多了。其中很多是颠覆性的错误。贫道就根据很多网友的观察,把这些疑问总结一下。也算是个资料,无论左右派网友,包括版主都可以存一下。
先看看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口信息网(数据一致,只是人口网数字更全些)关于这个阶段人口数字。
年份 |
年末人口 万 |
年平均人数 |
出生率 ‰ |
死亡率 ‰ |
自然增长率 ‰ |
总和生育率 ‰ |
53 |
58796 |
|
|
|
|
|
54 |
60266 |
59531 |
37.97 |
13.18 |
24.79 |
6.28 |
55 |
61645 |
60956 |
32.60 |
12.28 |
20.32 |
6.26 |
56 |
62828 |
62237 |
31.90 |
11.40 |
20.50 |
5.85 |
57 |
64653 |
63741 |
34.03 |
10.80 |
23.23 |
6.41 |
58 |
65994 |
65324 |
29.22 |
11.98 |
17.24 |
5.68 |
59 |
67207 |
66601 |
24.78 |
14.59 |
10.19 |
4.30 |
60 |
66207 |
66707 |
20. 86 |
25.43 |
-4.57 |
4.02 |
61 |
65859 |
66033 |
18.02 |
14.24 |
3.78 |
3.29 |
62 |
67295 |
66577 |
37.01 |
10.02 |
26.99 |
6.02 |
63 |
69172 |
68234 |
43.37 |
10.04 |
33.33 |
7.50 |
64 |
70499 |
69836 |
39.14 |
11.50 |
27.64 |
6.18 |
65 |
72638 |
71569 |
37.88 |
9.50 |
28.38 |
6.08 |
我们可以不做什么计算,就能看出1959到1961年数字中有很多奇怪的地方。
l 1960年年末总人口不多不少比1959年少了1000万,连个零头都不带,调整痕迹过于明显。
l 1961年人口65859万,比1960年的66207万少了348万。但是,1961年人口出生率为1.802%,比死亡率1.424%多出0.378%,而且自然增长率明明也写着0.378%。生的多,死的少,人口就会增加,这是小学算术都解决的问题。结果本该多出320万,却减少348万。这一多一少,648万人就不翼而飞了。
这是直接可看出的问题。如果用统计局给出的算法计算,会发现“调整数据”的方向很有利于形成这个凹陷。统计局一般公布内容不包括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公布出生率和死亡率。但是他们有换算公式
年平均人口数 = (年初人口数 + 年末人口数) ∕ 2
年出生人口数 = 年平均人口数 × 人口出生率‰
年死亡人口数 = 年平均人口数 × 人口死亡率‰
年末人口数 = 上年年末人口数 + 本年出生人数 — 本年死亡人数
这样可以计算一下三年自然灾害前的数字:
年份 |
年末人口 万 |
年平均人数 |
出生率 ‰ |
出生数万人 |
死亡率 ‰ |
死亡数万人 |
按公式计算年末数 |
与公告数字差别 |
54 |
60266 |
59531 |
|
|
|
|
|
|
55 |
61645 |
60956 |
32.60 |
1987 |
12.28 |
749 |
61504 |
-141 |
56 |
62828 |
62237 |
31.90 |
1985 |
11.40 |
710 |
62920 |
92 |
57 |
64653 |
63741 |
34.03 |
2169 |
10.80 |
688 |
64309 |
-344 |
58 |
65994 |
65324 |
29.22 |
1909 |
11.98 |
783 |
65779 |
-215 |
可以看出,这个阶段中如果按公式算,年末人口数多数年份应该比实际公布数字低。也就是说年末人口数没有公布数字高,每年都少几百万。这就使此前人口增长曲线更加陡直。这里有什么学问吗?学问大了。怎样增大一条曲线的凹部?方法是:提高此前曲线的陡直度,就可以突出凹部更加凹陷。但这里有个问题,如果每年都少统计这么多人,怎么处理呢?我们看看三年自然灾害后的数字就知道了。
年份 |
年末人口 万 |
年平均人数 |
出生率 ‰ |
出生数万人 |
死亡率 ‰ |
死亡数万人 |
按公式计算年末数 |
与公告数字差别 |
61 |
65859 |
66033 |
|
|
|
|
|
|
62 |
67295 |
66577 |
37.01 |
2464 |
10.02 |
667 |
67656 |
361 |
63 |
69172 |
68234 |
43.37 |
2959 |
10.04 |
685 |
69569 |
397 |
64 |
70499 |
69836 |
39.14 |
2733 |
11.50 |
803 |
71102 |
603 |
这三年中,公布数字都比公式计算数字多出几百万。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把一个曲线某一段前后曲线调高,凹陷就出来了。
很巧妙吗?不一定,只要心细就会发现问题。一个网友今天就发现了。人口总数涉及到出生率、死亡率、总和生育率。如果突然把人口数调低了,不仅会出现前面与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不住的问题,也会与妇女生育率对不住。看看表1总和生育率就会发现问题。
我们看到1958年总和生育率为5.68个,1959年为4.30个,减少1.38个。总和生育率是什么意思呢?是按年龄段计算育龄妇女生育孩子总数(死的也算)加权平均。比如55岁妇女平均生了8个孩子,44岁平均生了5个孩子,29平均生了4个孩子, 20岁平均生1个孩子。由于数字是各年龄段实际生育数字乘以该年龄段妇女人数累加平均,那么,极少情况下会出现一年内妇女总和生育率相差1个孩子。因为30岁妇女假如去年已经平均生了4个孩子,今年就算不生,也还是4个孩子。如果数字减少,说明今年超过育龄年龄的那些生育数多的妇女不计算了,而其他妇女生育率都降低了。假如有100个从20岁到50岁的妇女,极端说,今年一个也没生,那么会减少多少呢?减少的是去年50岁的那些本来统计在内生了8个孩子的妇女数,因为其他妇女本来生的数字还在。50的妇女大约在100人中有3人,也就是24个。但是,总和生育率达到5.68个意味着这100妇女总计生育了568个,少了24个总和生育率还有544个,怎么会少138个呢?真少这么多,唯一的,最“合算”的办法就是让生育8个的妇女死亡。即使真的死亡的都是50多岁的,也要死17个,占育龄妇女总数的17%。也就是如果真的总和生育率1年少了1.38个,中国在1959年死亡妇女就应该有3000万。可是问题还麻烦了,当年的生育率不仅不是零,还是2.5%!育龄妇女大约占人口30%,妇女新生孩子数大约为育龄妇女的8%。要这样算,恐怕只能再死几千万妇女才能凑够数。
同样的麻烦还存在于1962年。1962年总和生育率达到6.02个,比1961年的3.29个多出2.73个。一年平均每个育龄妇女要多生出2.73个,这需要什么样的努力呢?需要所有中国育龄妇女在1962年都必须生育,而且绝大部分是三胞胎!而且第二年还要再怀孕,平均生育1.5个(1963年总和生育率是7.50个)。两年内每个中国育龄妇女生育4.5个,雷死人了!
统计嘛,有时候会有偏差,但其余年份很少有一年妇女生育率波动超过1的,大部分是0.5以下。恰好是在1959年和1962年,一个少了1.38,一个多了2.73。这就有些古怪了。真古怪吗?不,因为不这样计算,就难以得出1959年前人口增长曲线陡直,1962年人口数增长曲线更陡直的结论。而没有这两个陡直,怎么会有凹陷?!
1959年到1961年人口数字被调整了是可以确定的,仅仅一个一年净减少1000万就可以说明。怎么调整出来的就是学问了。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基本方法是将此前三年左右人口增长率调高,这就显示出这三年的凹陷。再把凹陷中实际存在的人口隐藏在此后三年中。问题就解决了。不知道贫道猜想的与80年代初国家统计局该课题组的思路一致不一致。
当然,贫道也说不清楚究竟这个凹部是什么样子。毕竟当时课题组没吸收贫道参加。但是可以推测。如果把1959年以前的多出的数字扣除,5年间扣除1142万。再把1959年后少的数字都挖出来,4年挖出2655万。这一压一填,就是3797万。这个数字与有心人们算出的数字很接近。
当然,国家统计局可以死也不认帐。但是有些数字用鸵鸟政策总是有问题的。
1983年公布这些数字时还没有搞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和2000年的四普和五普大概不是一个班子搞的,而且也难以照顾1983年调整的初衷。于是,又有了新疑惑:
年份 |
年末人口 万 |
出生数 |
4普健在人数 |
5普健在人数 |
5普各年龄死亡率% |
53 |
58796 |
|
|
|
|
54 |
60266 |
2260 |
1833 |
1851 |
18.1 |
55 |
61645 |
1987 |
1938 |
1861 |
6.3 |
56 |
62828 |
1985 |
1764 |
1736 |
12.5 |
57 |
64653 |
2169 |
1835 |
1900 |
12.4 |
58 |
65994 |
1909 |
1906 |
1714 |
10.2 |
59 |
67207 |
1650 |
1438 |
1306 |
20.8 |
60 |
66207 |
1392 |
1444 |
1468 |
-5.5 |
61 |
65859 |
1190 |
1150 |
1141 |
4.1 |
62 |
67295 |
2464 |
1593 |
2092 |
15.1 |
63 |
69172 |
2959 |
2703 |
2787 |
5.8 |
64 |
70499 |
2733 |
2529 |
2414 |
11.7 |
65 |
72638 |
2711 |
2452 |
2480 |
8.5 |
上表给出一组很怪异的数字,可以注意1960年和1961年分别在1990和2000年还健在在中国境内的人数与当年出生人数的关系。1960年出生1392万,而1990年和2000年分别为1444万和1468万。也就是说这年生的人一个没死,40年后多出76万,死亡率负5.5%。这简直是天下奇观!同时,1961年生的人也特别健康,出生的1190万人40年后只死亡49万人,死亡率只有4.1%。对比其他年份在五普中健在的人数与出生人数,会发现此前此后都大约有11%以上死亡率,只有这两年奇怪:
1953-1959年出生的人,到2000年平均死亡率为13.4%,而1960和1961年平均为增加1.05%。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当时仅仅婴幼儿死亡率也不低于9%。饥荒时期这个数字更高。总不能是饥荒时期别的年龄段都死了,1岁儿童一个没死吧。客观的说,1960和1961两年出生的人到2000年,死亡率会远高于13.4%,应该达到15%以上。如果这样算,1960年出生人数应该不低于1727万人,要多出335万人。加上前面统计少算的696万人,不追究死亡率究竟是怎么来的,起码要增加1031万人。比1959年人数是增加了31万而不是减少了1000万。而1961年出生人至少有1400万人,多出210万人。加上前面少算的598万人,不考虑死亡率数字真实性,也应该增加808万人。这两年起码要增加1839万。
当然,这都是推测,只要当年课题组的人不出来说清楚,一直会是个迷。但也不能算是个迷,应该是个笑话,天大笑话。国庆60周年,给第十年编出个笑话,真有意思。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ls/2013-05-01/4207.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