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必须改革!
前些日子,研究生考试复试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多少学子既期待又紧张。现在复试阶段基本结束,就等着录取通知了。
记得在八十年代初,当时刚刚恢复研究生招生考试,当时媒体的普遍说法是,招收研究生就是为国家的科学研究组织国家队。一听国家队这样的称呼,显然是非常高大上的。现在人们再听到有关研究生的说法,还会有国家队的感觉吗? 别说硕士研究生了,就是博士研究生,又有几个人能称得上达到国家队的水平?
在八十年代前期,一所当年也算得上国家重点的高校,硕士生一届不过招了四五百人,而博士生招生不过五六十人。这在当时全国高校里算是招得比较多的了。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不少高校,也就是当年所谓重点的大学,研究生数量,即硕士生和博士生加在一起,已经超过本科在校生的数量了。这个数字已经是相当庞大的了。然而随之而来的就是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就业的问题了。
在很多重点高校里,硕士毕业生是没有资格上讲台当教师的。他们到高校求职,只能获得一些行政部门岗位上的职位。没有博士学位,就没有在高校担任教师的资格。我经常看到一些行政部门的办事员,都是硕士学位的获得者。而他们所担任的工作,可能一个大学本科生或者一位大专毕业生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这些职位现在都由硕士毕业生来担任,这算不算是人才资源的浪费? 而那些读了硕士的毕业生,他们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和相当大的资金,却在担任着一个普通文员的工作,那么他们投入到那么多年学习的时间上,是不是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他们投入的成本很高,但实际收获的却与他们付出的成本不相匹配。
从某种程度上看,研究生的招生计划也残留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每所高校每年都有一定的招生计划。至于这个招生计划是如何制定的,在现实中是否真的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现在似乎都是一笔糊涂账。或者可以说,招生有计划,但这个计划的依据是什么,可能都弄不清楚。这个计划在制定中有什么样的数据依据,可能制定招生计划的人自己也弄不清楚。一般都是根据自己学校招生的容量,或者指导教师的数量,以及能够招到学生的数量进行一下统计或者计算,就把招生计划定下来了。有的学校一味要扩大申请硕士点,博士点,似乎研究生的招生点越多,就越说明学校很高大上,或者可能争来更多的教育资源。但是,这些专业到底是不是符合国家的需要,是不是能够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有不少高校是不太考虑这类问题的。当这些研究生毕业之后,要找工作,要走上工作岗位,却遇到不少的难题。当然,严格说起来,现在的研究生们毕业之后,要找到维持生计的工作还不算太难,但是要找到让他们满意的工作,让他们一心向往的工作确实也不是很简单的事。所以在相当一批研究生,在工作之中,用非所学。对于这种现象,他们中有的人可能感觉无所谓,现在社会不都是这样吗? 但是对于那些多少有那么一点事业心的人来说,这种状态很难让他们感觉到满意。
一方面,国家在教育资源投入上、学生在学习成本的投入上,都相当地高;而另一方面,社会在人才的使用上,却依然存在较大的浪费。这样一出一入,国家与个人所投入的成本,与所能收效的结果就存在着较大的距离。这个问题应该受到重视,而且这个问题应该尽快得到解决。
还有一种资源浪费现象。多年前,我在采访一位博士生导师的时候,他对我发了一顿大大的牢骚。他说,他看到不少博士生,整天不干多少正经事,要么就睡大觉,要么就打游戏,终日无所事事。导师看着这样的学生,非常头痛。而这样的学生,只知道整天混日子,似乎从来不觉得有什么歉疚。至于他们能否顺利毕业,拿到学位,一般也是不到最后的关键时刻,他们也不着急上火。真要到了最后关头,他们会到处跑关系,为他们说项。或者做些临时抱佛脚的事,来糊弄和应付过去。这样的人,你说你读什么博士,你干点什么不比读这个博士要强? 这样的现象浪费学校的资源,浪费教授和导师的资源,也浪费着自己的生命资源。
在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方面,是否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改革的做法。
首先,取消多年制的硕士培养阶段。大学本科毕业后,可以进入一年的硕士阶段的学习。但这种学习是为将来考博士做必要的准备。一年硕士阶段结束后,符合要求的,可以准许去考博士。如果不符合要求,给一个硕士学位,也不要求他们撰写学位论文,就可以让他们去找工作,不再对他们期待做进一步的后续培养。
其次,博士招生数量要进行必要的审核与控制,某些国家急需专业的博士,可以适量放宽数量限制,但在录取的质量上,要严加管控,还是要宁缺毋滥。报考博士学位的学生,必须要拿出其在本科与硕士阶段学习时,对所关注的课题都做过哪些研究工作,需要有一个清楚的交代,并证明自己在这些研究工作中,负责承担哪一块的责任,取得了怎样的进展。完全没有做过相关研究的,不考虑录取其进入该专业学习的博士生。
再次,有资格读博士学位的,每年都必须进行某种不同方式的考核。考核合格的,允许进一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如果有一次考核不合格,就立刻中断其攻读博士学位的阶段,可以发一个硕士学位,让其离校去找工作。在博士学习阶段,可以不硬性要求在刊物上发文章。能在刊物上发文章,当然更好。但如果没有能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刊发文章,学生们能够拿出数篇质量合格的论文手稿,请人评审也是可以的。这种未发表的文稿与正式发表的文章在评定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上,应该具有同等的效力。
最后,在学位答辩过程中,必须严把质量关系,不能容忍任何不合格的论文轻易过关。论文不合格者,不予授予学位。在博士生学习阶段,任何学术不端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一旦发现,就取消学习资格。在论文答辩阶段,发现在以往时期有过学术不端行为者,也立即取消学位答辩资格。
确保研究生的质量,宁缺毋滥,这是提高中国研究生教育水平的必要保障。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jy/2024-04-18/8755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