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教育

打印

中纪委《纪检监察》杂志:高等院校的四大问题

img_5ef1c269ace52.jpg

以同门情谊打造利益圈子的现象在一些高校不时存在。有的学科所谓大佬徒子徒孙遍地,以师生、同门为纽带互相提携,形成封闭的圈子

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向教育部党组和31所中管高校党委进行巡视反馈,其中一半以上高校被指存在不同程度官僚主义问题。

象牙塔不扫,一样藏污纳垢;学术圈不加强作风建设,亦然歪风侵蚀。与党政机关相比,象牙塔里的官僚主义既有相似性,又有独特性,还有隐蔽性,带坏校风、师风和学风,危害不容小觑。

现象一

官气十足,衙门做派

有些高校行政机构效率低下,部分行政干部颐指气使,把校园变衙门。有的师生在去盖章签字时,遇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华北某高校学生说,学校教务老师一周只有半天时间对学生办理业务,遇到急事只能干着急。有的高校办事流程繁杂,一些事务性工作需要职能部门盖好几个章,有学生为补办学生证到不同部门来回跑10趟。

行政权力掌握资源分配,导致一些教职人员追逐官职,有人为此还大费周章。如内蒙古某大学一名教研室主任为竞聘校处级干部,竟然向时任学校党委书记行贿。在一些学术资源有限的高校,经费审批权大多集中在校领导手中,行政领导往往在经费划拨、项目申请、入选各类人才计划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某高校理工科院系一名副教授表示,普通教授也许拿项目不容易,可如果有了行政职务,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

还有一些人官学一体,美其名曰双肩挑,实则两头吃。有的一边占据领导干部位置,一边又经常以学者身份外出参加学术活动等,既头顶领导光环参与学术资源分配,与普通教师争利,又利用领导身份排挤学术竞争对手,引发干群矛盾。

现象二

门户林立,近亲繁殖

以同门情谊打造利益圈子的现象在一些高校不时存在。有的学科所谓大佬徒子徒孙遍地,以师生、同门为纽带互相提携,形成封闭的圈子。一些重大科研基金、重要科技奖项和人才项目评审深受大佬及背后圈子影响。有的高校在招收研究生时执行双重标准,对外校报考者从严从难,对本校本院系报考者青睐有加。

圈子不加约束,就会演变成派系,派系之间不单是学术上的分歧,还有行政权力和项目利益上的争夺。某高校一名研究生介绍,自己所在学院人数不多却存在好几个由不同教授为首的派系。如果派系间相互争斗,互不买账,对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都会带来不小的伤害。

在年轻学生话语中,课题组内大老板”“小老板称呼不时出现,有的大导掌控一切,以家长作风扭曲学术传承。一些学术权威掌控学术话语权,在一个门派中不允许有不同于师傅的左见,打压排挤不同学术观点的人。个别人还把学生视为附属品、免费劳动力,学生不仅在实验室里加班加点帮导师做课题项目,还要频繁打杂、跑腿干一些与学术研究无关的事情。更有甚者以通过论文、顺利毕业等条件来要挟学生,搞学术霸凌。

以靠校吃校进行利益交换,是近亲繁殖的另一种形式。有的高校领导干部和教职工想方设法把配偶子女等亲属安排进高校圈子工作。

近年来,北京在巡视市管高校时就发现有的高校干部人选个别酝酿沟通不够,领导干部违规兼职、返聘,夫妻、亲属在学校任职现象比较突出。有的高校教职工互相请托关照亲朋子女。

西南省份某高校教务科长就因私下接受同事请托,为其女在缓考中弄虚作假,提高研究生推荐免试课程成绩,最终被严肃查处。

现象三

不务正业,攀附结交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潜心治学应是本务,一些人却为争项目经费削尖脑袋。跑项目、要经费的时间多了,潜心研究、教书育人的时间就少了,找门路、搞经费的时间多了,躬身研究、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就少了。有的甚至在项目到手后立马分包给课题组的年轻老师或学生,自己动嘴不动手,出钱不出力,成为学术包工头,把师生间的关系异化为老板与员工的雇佣关系。

常言道板凳甘坐十年冷,一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往往会耗费科学家毕生的心血。但是个别高校老师却沉不下心、静不下气,忙交际应酬无暇教研。比如,有的不重教学重创收,频繁外出授课、演讲、做兼职,只想把高额出场费收入囊中;有的穿梭于各式会场,四处露脸捞声名、拓圈子,对学生无暇顾及;有的成为领导干部后热衷觥筹交错、迎来送往,在交际场中长袖善舞,不把心思花在学校管理和建设上。

个别高校领导和老师把社会上的商品交换原则带进象牙塔,把学术资源作为攀附权贵的手段。有的领导、富商乐于攻读在职硕士、博士,一些教授也乐于招收这样的学生,甚至不惜降低学术要求,而有的高校则热衷邀请一些没有教学经历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名流担任客座教授。

现象四

好高骛远,贪图虚名

高校发展建设需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然而一些高校领导对大学的基本特征、发展规律和办学特点等不认真研究,闭着眼睛唱高调,高校发展贪大求全。

有的高校盲目提创建世界一流,热衷炒概念。有的高校办学特色不明显,办学定位、学科以及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存在类同现象,只为赶热门一哄而上,或一门心思把规模做大好升格,学科专业盲目求全,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有高校教师对此评价说,有的学校仅注重的扩充,缺乏的提升,导致摊得太大,人力和财力很难保证正常的教学质量。

一些高校在赶浪潮、抓热点、贴标签的氛围中,学科建设急于求成。如,内部各类研究机构成立了一家又一家,对外合作院所搞了一个又一个,效果如何无人过问。这样的高校对基础研究工作重视不够,只重视短期效应,忽视长远建设。对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卡脖子技术等支持不够,某高校教师直言,这些项目长期攻关才能出成果,纯属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所以有的人不愿干不去干。

一些高校领导干部习惯高高在上,不愿深入师生和教研一线。有的制定政策不征求意见,独断专行,有的缺乏调查研究,拍脑袋决策,有的管理僵化,脱离实际。一位高校教师就抱怨学院出台的有关科研经费规定只顾降低经费滥用风险,忽视科研工作实际,每个学科乃至每个项目的科研都有其特点,学院却把经费用途规定很,比如多少钱买书、多少钱用于学术交流、多少钱用于办公用品,操作执行不便。

追权逐名贪利致使浊气难除

长久以来,象牙塔里的官僚主义难以根治,自有其适宜生长的土壤

官僚主义的表现各式各样,但背后都与权力二字息息相关。行政权力很好使,是催生官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高校习惯以行政命令统领学术。少数人不学却有,将社会上拉关系、搞钻营的不良风气带入高校并从中获利,不但掌握了大量学术资源,还能轻易获得学术地位和荣誉。如此环境浸染下,一些高校教师逐渐产生了教授不如处长的想法,认为与其坐冷板凳搞科研,不如走出实验室搞关系,实现名利双收。

高校过度行政化,一方面,高校管理人员以行政逻辑来处理学术问题,阻碍学术正常发展,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处理行政事务挤占大量时间精力。更值得警惕的是,行政权力的诱惑让一些教师变得浮躁,侵扰校风学风,甚至让一些学生也有样学样,少数学生干部官气十足,从中可见一斑。

高校里同学、同门、同乡等关系复杂,属于典型的熟人社会,背靠山头有底气助长近亲繁殖。有的高校老师长期深耕一地、深耕一域,容易滋生一个人单打独斗,比不上一群人合起伙来的想法。山头树大根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圈就此形成。

讲究门户之分、圈子文化盛行,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科研秩序,损害高校选人用人公平性,伤害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教职人员积极性。此外,人情大于天的环境造成一些人认为,如果自己不随波逐流就会被排挤、淘汰,因此想方设法拉关系、进圈子,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有些人对官僚主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朝中有人得实惠,在利益驱使下接受甚至还利用这种歪风谋利。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成果评奖等均与个人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在这些方面学术权威拥有很强的话语权,导致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得不投靠大导以求庇护

某高校教师举例说,在监管不到位、资源不充裕的情况下,如果导师或者关系好的人是评选委员会的成员,自己就有优势我认识的导师多一票,关系好的又可以多一票。因此,在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多唯倾向下,混脸熟、贴名字、求提携、认门户、攀交情、搞关系等现象随之出现。

在职称评定指挥棒驱使下,学术话语权一定程度上被掌握在少数权威手中,容易导致学术同质性强,甚至演化为学术垄断,影响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才培养。此外,科研成果唯少数学术权威的票数论,评审以亲疏作标尺,长此以往影响科研质量。

象牙塔里的官僚主义歪风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时并不引人注目,在监督乏力不到位的情况下,很容易悄然滋长。当前高校四风主要依靠纪检监察部门来管来纠来治。除人手有限外,还存在监督措施不多、方式单一、办法不灵等问题。有的高校对四风问题的监督执纪问责偏软,压力传导不够。还有的高校抓四风多集中在吃喝收礼等显性问题上,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涉及较少。某高校教师坦言,查处的官僚主义问题数量微乎其微,有的问题传播到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才会去查。

监督执纪问责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怕伤和气、怕掀盖子,让官僚主义在高校有了生存空间和蔓延土壤。缺乏正风肃纪的强力震慑,一小部分人产生高校特殊论的想法,致使隐藏在象牙塔里的官僚主义歪风难以祛除。

还校园一片净土

高校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根治象牙塔里的官僚主义,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塑造时代新人。因此,要坚持当下改长久治相结合,凝聚合力构建风清气正的校园生态。

驳高校特殊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秉持高校不是党政机关、知识分子不是领导干部的论调,认为高校里的官僚主义没有那么严重、纠治起来可以不那么较真,对这种错误观点必须坚决驳斥。全面从严治党,高校不能例外。

首先,要深刻认识到象牙塔里的官僚主义造成的危害尤甚。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如果任由官僚主义蔓延,既对青年危害极大,更严重损害党和国家持续发展、兴旺发达,绝不能放任,必须重拳出击、露头就打,彻底铲除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

其次,要深刻认识到高校并非真空地带。对社会上存在的官僚主义问题,高校不能独善其身,时刻有被不良风气包裹、侵蚀的风险,整治官僚主义不能把高校置身事外。

再次,要深刻认识到一些已查处案件暴露出劣迹斑斑,警示整治刻不容缓。北方工业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沈志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原校长夏建国,西南林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吴松等人的违规违纪行为令人触目惊心。象牙塔一旦变黑,对民众心理冲击、党的治理效能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必须坚决清除高校内的污染源,还象牙塔以洁白清正。

去行政部门

去行政化、破除官本位有利于树立一切为了科研、一切为了教育的导向。

一要拆庙,精简行政管理机构,对原有内设机构进行优化整合,把工作职能与工作性质基本相近的职能部门进行合并或重组,避免叠床架屋、衙门林立。

二要减人,参照教育部施行的生师比,把行政干部数和师生数比例纳入统计评比,对行政干部进行核减,严防因人设岗、滥设副职、虚职和闲职等现象。

三要限权,严控行政部门对学术工作过多干预,控制内部会议数量、发文数量、检查评比次数等,切实减轻科研人员的非业务性工作负担。

四要架桥,畅通高校师生沟通机制和渠道,通过设立校长信箱、校领导接待日、组织座谈等形式听取师生意见建议,践行高校领导每学期全流程体验学校具体业务,切实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

破学术依附

打破相互封锁、彼此封闭的门户之见,营造开放的学术生态。

一要建立回避制,严把入口关,培养学缘结构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实施控制本校毕业生留校任教制度,打造差异化、梯队式人才蓄水池

二要建立追责制,严格规范专家评审行为,严防感情票、利益票,一经发现立即取消评审等资格,强化责任追究,扭转评选时一窝蜂上、出问题时没人负责的乱象。

三要建立信誉制,健全专家选聘与退出机制,如发现相关问题,按照调查核实、公开公示、惩戒处理等程序建立专家黑名单制度,对纳入名单的严重失信主体实行一票否决,从专家名单中剔除。

强监督质效

推动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落地落实、监督有形有效。要攥指成拳,充分发挥上级纪委的领导和指导作用,加强驻教育部门纪检监察组与高校纪委联动,运用督办、领办等方式,逐步解决高校纪检监察机构人太熟不好办、人太散办不了等问题,形成查纠官僚主义合力。

要精准出拳,注重拓展问题线索来源,多请师生把脉,运用实地督查调研、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强化监督检查,对反映的问题线索跟进处置,通过开展谈话提醒、约谈批评、诫勉谈话等,常态化对党员干部和教职工进行咬耳扯袖,把日常监督做到位。

要重拳出击,依规依纪依法、从严从重从快,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能让象牙塔里有害群之马。建立通报曝光制度,坚持定期公开发布官僚主义问题查处情况,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或专题民主生活会、编印警示教育读本等,推动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让耍官僚主义的人不仅丢权,还要丢人、丢脸,切实加强震慑效应。

本文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jy/2022-06-22/7606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2-06-23 关键字:教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