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谁在挖低龄教育的根基?
短短几天的时间,网上就爆出好几个关于幼儿园、小学的各种糟心事!
9月25日,安徽阜阳颍东区杨楼孜中心小学营养餐味道差,学生不爱吃,全部倒进了垃圾桶里,其中一个垃圾桶里的面条已经溢出桶外。吴校长却说:“我觉得味道还行,学生众口难调。”
9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鼎奇幼儿园昭君园多名家长反映,他们在孩子身上发现有不明针眼,家长报警,目前3名嫌疑人涉嫌虐待被监护人、看护人罪,已被刑事拘留。
9月28日,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萌萌幼儿园投毒”一案进行公开宣判,被告人王云犯投放危险物质罪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被告人王云及幼儿园负责人连带赔偿各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经济损失。
还能不能好好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了?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就是这样对待“祖国花朵”的?
我们这一代人,是听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宣传口号长大的,对于教育问题,从来不敢有半点马虎。事实上,在我们看来,国家的希望,长远看就在孩子身上,对于长大了、出到社会了、人格健全了的人,我们反而不抱有太大希望了,因为他们身上所带有的社会气息太浓,跳不出自己固有的认识,已经是“难成大器”的一类人,前途一眼就可以看到头,有多少光亮,究竟几斤几两,几乎已经明确无误,抱有再大希望也没用。反而是人格尚未健全的小孩子,未来充满各种可能,才是“祖国栋梁”的最佳人选。
然而,要真正培养出“祖国栋梁”,就要将小孩子这张白纸每一笔都画好,而且重中之重就在起步阶段!起步好,孩子基础牢固,才具备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否则可能又会是另一波“废掉的一代”。
这个道理不难明白啊,可社会都做了些什么?
给孩子喂毫无营养、味道极差、难以下咽的所谓“营养餐”;在孩子身上无情“练习”扎针技术;或者直接在孩子的饮水中投毒,使孩子大批量中毒!这是人干的事情吗,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对恶人太仁慈了?
先不说这些孩子所受皮肉之苦有多严重,所经历的虐待有多残忍,单就是这份经历烙印在孩子心中,你还能指望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身边人充满感激、对老师满怀感恩之情吗?一个身心遭受摧残的“祖国花朵”今后会结出怎样的恶果,谁能预料,谁又敢打包票他们能成才?
这样的教育现状难道不令人惊恐吗?
今年教师节,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教师节成了送礼节”,甚至有些老师公开在学生家长群,或者面对学生直接要所谓“辛苦费”!我就不明白了,你一个老师,究竟是来教书传道授业解惑的,还是来专门向学生伸手要钱的?国家发给你的每月工资没少一分吧,教师荣誉、职称没少拿吧,国家所赋予你的教师待遇没少享受吧?为什么有了这些后,依旧念念不忘学生家长手里的钱呢?
坦白讲,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有多少人真正将“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了?有多少人真正为学生开导过“人生难题”了?又有多少人真正为学生的将来做过打算了?说得不客气一点,现代教育工作者,九成以上就是在教“句读之学”,叫一声老师,仅仅只是因为你的工作让学生多了一些认识罢了,并不是因为你为学生解答了多少“人生难题”,远远谈不上传道授业解惑。
这就是现在教育现状。我也教过学生,我深知现在教学的无奈,你跟学生讲“人生道理”,他觉得你烦,占用他时间,没讲重点。可事实上,那才是你认为最能塑造“祖国栋梁”的东西,那才是重中之重,那才是教育的“精华”,那才是提纲挈领的东西,那才是“道之所在,师之所存”。为什么这么宝贵的东西,学生却接受不了呢?因为学生此前所接受到的所有教育,都是在“讲题、做题、考试、再讲题、再做题、再考试”,然后顺利考上好学校,继续新一轮的“讲题、做题、考试”重复下去的教育模式。忽然出来个讲“大道理”的老师,学生当然认为那就是“大而不当、空谈、浪费时间”了。
钱学森之问至今历历在目:“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仅仅只是大学的问题吗?老师对待小学生的态度就已经如此恶劣了,你还指望在大学“终端”扭转学生的认知,培养出“祖国栋梁”?这不是水中捞月是什么?
教师已经变质了!至少在“教书育人”这个问题上变质了。我们不敢肯定现在教师“教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书,但我们敢肯定现在教师“育的”绝对不是“祖国栋梁”之才,因为“道不通”,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怎样教育才是真正为学生好,真正能培养出人才,只能将教学内容“一式若干份”,不断重复那套教学说辞,有什么办法呢?他的老师,他老师的老师,都是这么过来的。以至于现在教师也中了“金钱毒”,甚至有人已经“毒火攻心”,不给钱就给学生穿小鞋,呵呵,这就是以上新闻发生的根源所在。
谁在挖低龄教育的根基?事实上,这个问题恐怕要让主管教育的那些人来回答,别人是没办法越俎代庖的。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jy/2020-09-30/6529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