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陈晋论中国与世界的变局

问:现在都在议论中美是否可能“脱钩”的问题,你怎么看?

答:中国是不主张中美“脱钩”的。在美国,“脱钩”的议论虽不缺国内政治上的支持,但总体上很难按美国的意愿做到,起码在工业制造、经济贸易上做不到。高科技领域的脱钩,危险是存在的,合作空间会越来越小。如果危险降临,也只能坦然面对。

为什么说坦然面对?这是中国从历史中得来的心理准备和自信底气。

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名言:“历史不会重复,但总在押韵。”200年前,拿破仑领导的法国,是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他打遍欧洲,几无对手。于是,下决心和英吉利海峡对面的英国“脱钩”。拿破仑的做法是,任何一艘来自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船,都不允许进入欧洲大陆的一切港口。结果呢?英国反而更加强大起来。

不怕“脱钩”的底气,还来自中国自身的经验。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有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愿望,但市场开放出去了,真正的核心技术并没有换回来。于是,中国非常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任何幻想”“人家把核心技术当‘定海神针’‘不二法器’,怎么可能提供给你呢?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西方在高科技领域“卡”中国“脖子”的事情,并不少见。结果是越被“卡脖子”,越是激发出创新能力。中国太空空间站、超级计算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探月工程这些领域的进步,都是被卡脖子“卡”出来的。

中国曾经参与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出了不少钱,但却不让参与核心技术,有的国家出钱少,权利却比中国多。没有办法,中国只好在1994年开始建设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2020年6月,随着最后一颗北斗三号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导航系统顺利实现全球组网,成为和美国的GPS一样先进的导航系统。

问:不少人对中美关系的变局生出悲观的感觉,你觉得中美关系未来演变的趋势如何?

答:亨廷顿说:“未来的世界和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和美国的领导人协调两国各自利益的能力,以及避免紧张状态和对抗升级为更加激烈的冲突甚至暴力冲突的能力,而这些紧张状态和对抗将不可避免地存在。”

我们的看法是:竞争与合作并存,将是中美关系的“新常态”。

处于战略焦虑期的美国,看来是作出了比较躁动的选择。中美之间,“紧张状态和对抗将不可避免地存在”。中国的发展遇到的阻力和危机强度,将远超此前,只能主动识变,努力争取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态度是“不惹事,不怕事”。

竞争虽然在所难免,但合作才是“正道”和“大道”。美国的国家利益向世界延伸最远、辐射最广,一个更有秩序、相互合作的世界,肯定比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更符合美国的利益。

尽管美国攻势凌厉,但中美双方都愿意而且能够管控危机。就像有西方舆论说的那样,但愿美国最终意识到“中国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双方关系虽然回不到过去,但挣脱当前的困扰,也不是没有办法。中国和美国,毕竟都是成熟而伟大的国家。

问:在百年变局中,中国走向未来,有什么安排和选择?

答:中国目前的所有重大决策,事实上都着眼于两个大局。一个是国内大局,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国际大局,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问:中国语言很丰富,也很形象,足够让人揣摸许久。比如,“着眼于”是什么意思?

答:就是作重大决策时需要考虑的战略背景。部署安排走向未来的重大举措,首先要考虑的是,在国内,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在世界,是否能够因应百年变局的趋势和大势。

能否把这两个大局联结起来,作出正确的决策,还涉及到对“战略机遇期”的认识。

问:“战略机遇期”这个概念,好像不是新近才提出来的。

答:这是在2002年就已经提出来的一个判断。中国一向注意自身发展同历史趋势和国际环境的关系,以免落后时代或超越时代。有时候,丧失了时代机遇,再去做某些事情,要么是事倍功半,要么是欲速则不达。2002年的设想是,新世纪头20年,是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抓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如今20年过去了,全面小康社会也已建成。随着百年变局的到来,中国自然会思考,这个战略机遇期是不是还存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经过反复观察和研判,得出的结论是: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问:这又是中国语言的微妙处。必须要解释一下,才能懂。

答:说“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意思是百年变局仍然是中国发展的机遇,中国要做的是在一个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依然把重心放在发展上面,以塑造可以预期的未来,为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确定性。

说“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意思是过去中国的发展水平低,和别国的经济互补性强,因此能够顺势而上,再加上环境相对稳定,看清机遇和把握机遇比较容易;现在发展起来了,和别国的竞争多起来了,再加上百年变局中出现的一些不确定性,好比是逆风而上,遇到的挑战有时是风高浪急,把握机遇的难度增加了。只有准确认识变局、科学适应变局、主动创造新局,才能把握住战略机遇。

问:在战略机遇期,中国有哪些不变的东西?

答:中国有一个说法,叫“战略定力”。所谓战略定力,根本上是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的信心和定力。

如何看事实上存在的中西方竞争关系,有多种观点。概括起来,分别有“经济利益之争”“科技创新之争”“国家地位之争”“政治制度之争”“意识形态之争”,等等。欧盟将中国定位成“制度竞争者”,有的翻译成为“系统性竞争者”;美国白宫的一位官员甚至说是“文明之争”。

这些竞争,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但根本上可归结到国家发展道路之争。

道路决定命运。既然中国道路已经把中国引领到从未有过的高地,百年变局无论怎样变,都没有理由去改变它,相反会加倍地珍惜和维护这条道路。

西方不希望中国道路成为世界其他国家效法的榜样,其实,中国从来没有也不会这样做,而是尊重各国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自由。

中小国家或许能够不断变化自己的选择,身不由己地随着国际体系的动荡而飘移。像美国、欧盟、中国、俄罗斯、印度这样一些国家和区域化组织,道路的重塑受外部环境影响是有限的。

问:你并不否定,中国走自己的道路还会遇到一些风险。你觉得风险主要在哪些方面。

答:从中国道路本身来讲,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故步自封,满足于过去的成功,缺少活力去因应百年变局。二是在完善和发展它的过程中,处理重大事件出现战略误判,犯颠覆性错误,让中国道路不知不觉发生方向性改变。由于中国做对了事情,这些都没有发生。

问:在百年变局中,中国做对了什么?

答:比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中国道路的前进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会以冷静和理智的务实态度,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一心一意推进和发展中国道路。

比如,中国没有随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势力“起舞”,也没有为各种“回头浪”击倒,反而以更强的弹性和韧性深化和扩大开放,来化解外部的冲击,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在美国对华贸易战2019年渐入高潮的时候,中国制定《外商投资法》,让市场经济的更高标准先于中美贸易协议在中国推开。

2020年,中国和亚太地区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在内的15个国家,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全球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最大的区域形成了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这年最后一天,中国和欧盟又完成“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将再次改变世界的“经济地理”。

有人说,国家道路能否引领国家向好的一面持续挺进,短期内看领导者的性格和能力,中长期看国家的战略定力和调适能力。遇到风险和挑战,中国当然也会进行政策调整。就像一列奔驰的火车,遇到意外险情可以减速,甚至可以暂停,搬去横在路基上的树木,清理塌方的土石,钉牢松动的铁轨,但无论怎样,绝不可以为了避险而脱离轨道。

只要不脱离中国道路的轨道,有这么深长的文明支撑,有这么强大的执政力量,有这么深切的复兴愿望,有这么厚实的创新活力,是可以让一趟叫“复兴号”的列车驶往正确的目的地的。

问:看起来,中国人对自己的未来很自信。这种自信有什么样的现实依据?

答:从中外经济关系上来说,中国的市场和产业规模摆在那里,依然保持着对世界的吸引力。

美国好多政客都在给苹果公司施加压力,要求它把生产工厂搬离中国。截至目前,苹果公司一直没有做这件事。为什么?因为销量最好的时候,苹果需要外包工厂的峰值产量达到每天100万部,这大约需要75万名熟练工人。这个配套能力,到目前为止只有中国才能比较快地把它们整合起来。

其他外国企业,仍然倾向于跟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产业链、供应链在一起。中国的产业链发展到什么程度?最近有人在网上分享自己有些像神话的经历。一个北方城市的制造企业急需一个模具,广东东莞一家公司接下这单业务。晚上9点,东莞团队根据客户要求开始3D打印,晚上12点打印完成后连夜发货快运,第二天,这家北方企业就用上了这个模具。

中国产品的另一个优势,是成本比较低。在淘宝网上可以查到,花3元或4元钱就能买到一把5米长的钢卷尺。它的成本有多少呢?最低的只有0.79元。这种成本控制能力的背后,是罕见的产业分工能力。

问:在对外开放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答:最重要的举措,就是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与世界上一切相关国家构建互利共赢的经济交往新格局。

对外开放新格局,不光是“走出去”,也包括“引进来”。从2018年开始,中国做出一个让世界意外的举动:每年在上海举办一次国际进口博览会。先后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带着自己的产品,来参展推销。这个平台,为世界各国开展全球贸易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世界经济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独立举办过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人们大都认为,贸易出口能更好地带动本国经济,而进口则要担当责任,要有能力、有市场、有国民的消费需求。中国举办如此大规模的进口博览会,愿意同世界各国分享自己的市场,展示出大国应有的道义和风度,还有维护贸易自由和经济全球化的胸怀和担当。

问: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泛起的今天,中国为什么如此坚定地维护和推进经济全球化?

答: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共同发展,是人类作出的正确选择,是不可改变的大势。目前出现了反对的声音,只要把做对的事情做得更好,理智的人们,最终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问:谈谈对未来的期许。

答:世界各国正确的选择,将决定人类共同的未来会是什么模样。

一切过往,都成为了一出历史长剧的序幕。未来的剧情,将更为可期。中国和世界,都会是这样。

人类走在塑造未来剧情的路上,而且永远在路上。

在路上,就有风景。巡看风景,注定要跋山涉水。

在路上,有能力的人走得快,带来骄傲;有定力的人走得远,能实现目标。更重要的是,只要路走对了,谁还怕行程遥远呢?

(本文原载《新湘评论》2024年第6期,作者授权红色文化网发布。)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jj/2024-12-03/9135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4-12-04 关键字:经济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