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刘润为:追求金钱的哲学

金钱是财产的最一般的形式。在劳动还作为谋生手段的社会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几乎不可能离开金钱。追求金钱,实乃现实使然,不可厚非。有人以为儒家言义不言利。其实,不言利的只是儒家的某些后学弟子,跟他们的老祖宗没有任何干系。孔夫子曾毫不遮掩地说过:如果财富可以求得,就是去市场当个拿着鞭子把门的,我也干。然而,人们又分明看到,有些人却在追求金钱的时候走上了歧路。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的关键在于实践,即对金钱是怎样的一种追求法。

其一是把追求金钱放在什么位置。众所周知,经济是基础。只有有了钱,人才能生活,才能更好地生活,才能去挥洒才情,才能使自己向着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但是如果因此而把人生目标和全部活动锁定在金钱上,弄得不是由人来支配金钱,而是由金钱来支配人,就不能不说是走到了极端,通常人们将这种现象叫作拜金主义或商品拜物教。毫无疑问,这样的人生是扭曲的人生、背离人性的人生、丧失一切诗意的人生。莫里哀嘲笑阿巴贡,巴尔扎克讽刺葛朗台,罗斯金说少女可以为失去爱情歌唱,守财奴却不可以为失去金钱歌唱,原因就在于此。结论是:没有金钱便不能生活,但生活绝不仅仅是为了金钱。

其二是怎样去追求金钱。《增广贤文》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什么是“道”?今天说来就要靠勤奋劳动、合法经营挣钱。比如农民用汗水换得收成,工人靠勤奋做工挣得工资,科学家凭科技成果获得大奖,企业以诚信、优良的服务开拓市场,都属于“有道”之列。相反,如果官员以权力寻租聚敛财富,学者以为国际资本张目求得赏钱,企业主以内外勾结、弄虚作假、坑害国家谋取暴富,如此等等,则是不折不扣的“无道”。在这方面,已经法办的和候补法办的例子数不胜数。大凡物极必反。本来想多捞些金钱过更滋润的日子,结果却过上锒铛入狱或惶恐不安的日子,更有甚者则是连日子也没得过,如十几年前因贪腐被判死刑的郑筱萸之流。有道是人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金钱却能把人送进坟墓。《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唱道:“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细细品来,其中包含着多么沉重的人生感叹,又包含着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

其三是有钱以后怎么办。比较妥当的选择,从低到高,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富而不骄。如果腰包里有了几个钱便以“贵族”自诩,自我膨胀,傲视、欺压穷人,稍遇反弹,则以“仇富”、“暴民”相讥,久而久之,便势必走向反面。学会夹着尾巴做人,对有钱人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二是富而有义。富起来之后,仍有恻隐之心,在一些个人、群体需要救助时,能够施以援手,这样的有钱人就是应当受到称赞的。从长远来看,这样做毕竟于己不亏,因为好名声就是市场。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则是十足的不义和短视。三是富而担责。个人或企业致富,是一个系统工程,起码离不开政府的服务、职工的勤奋劳动、相关企业的配合、广大消费者的支持、资源环境的支撑。如果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自觉地从积累的金钱中拿出一些来改善雇员待遇、支持周边发展、修复生态环境、为国家解困纾难。这样的有钱人和企业就应当说是高明的、有大局观念的。如果以为致富全靠自己而无须依赖其他,从而天低吴楚、眼空无物,便恰如以为自己用手拔着头发就能够离开地球一样荒唐可笑。

最后要说的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即为天下追求金钱,进而消灭金钱的境界。这些人的生存虽然也离不开金钱,但从来不盘算自己占有多少金钱,而是以让亿万百姓都富裕起来为奋斗目标,可以说是以天下之贫为忧,以天下之富为乐。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他们可以忍受缺少金钱的困窘,能够拒绝金钱的诱惑,经受各种严峻的考验,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例如为革命理财的毛泽民烈士,就是光辉的榜样。这是战胜狭隘私欲之后的高蹈人生,这是参透生命价值之后的博大情怀,这是昭示人类光辉未来的灿烂霞光。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jj/2024-08-21/8964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4-08-22 关键字:经济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