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层发布“央企退金令”,什么信号?
2020年1月20日,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加强参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再次重申央企“聚焦主业”,严控“房地产行业参股投资”。
当时国资委会议和文件引发的关注并不大,经济界的解读也是国企要承担社会责任,聚焦主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之类。
可紧随其后2021年的三道红线,2023年开始的龙头房企爆雷,以及最近两年房地产市场从地价,到面积,到房价的全面萎缩,大家再回望四年前的“退房令”,感觉是决策层预判风险的“精准逃顶”。
就在今年6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又开扩大会议,会上强调“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
国资委这次会议的强调的政策,被经济学界和产业界解读为“退金令”,虽然这次会议连个热搜都没有,但经历了“退房令”对如今楼市哀鸿遍野的精准预判,关注经济与自身钱包的人都不敢对“退金令”等闲视之。
那么国资委为何在此时发布措辞严厉的“退金令”呢?
第一原因是防止国有资产脱实向虚。
就像国资委对央企“退房令”的要求一样,其实早在2010年,国资委就发布了针对78家央企直接投资房地产的“限房令”。
可是随后十年,央企纷纷通过“文旅项目”,投资控股等方式,继续在城市棚改等项目中拼命拿地,更是在2017年之后,含“国”量,含“央”量较高的房地产企业,反而成为应对楼市波动的“金字招牌”。
2020年的“退房令”,是对2010年限房令的强化补漏,也是向所有央企下达赶紧清场的严令。
在过去十几年,各大央企一直将做大规模与攫取利润作为主营方向,毕竟每年的利润上缴和政绩考核决定了许多人的未来前途。
在世纪初到2008年之前,央企最爱扎推的是“煤市”,那些年的产业扩张,用电增长,全都寄托在山西和内蒙的一辆辆煤车上。
2008年至2015年,随着国家的“煤电倒挂”,煤老板们逐渐褪去光鲜的外衣,央企们转而搭上房地产几轮翻番的东风,几乎所有央企都将富余资金投入楼市抢地。
2010年国家发布限房令之后,根据部分上市央企发布的财报,连续多年主营业务的利润,都赶不上一线市场卖栋楼。
2015年之后,楼市在棚改货币化的东风下,迎来最后的翻番,而央企们却在限房令趋严之后,寻找新的高利润行业。
虽然P2P因为连环爆雷被全面取缔,但是央企们也终于找到取代房地产的下一个“利润奶牛”。
过去二十年的多次国资委会议上,决策层对央企的批评都是“专精不精,大而不强”?
为什么?因为这二十多年,他们的富余资金从没像华为大疆那样投入主业升级研发,而是投向煤炭、房地产、金融。
他们做大规模是为了用规模为抵押,做大金融资本,房地产和金融的高利润,远超他们各自主业的微薄利润或者亏本运营。
这种背景下,当然避免不了各大央企放弃重资产投入的实业制造业,转向虚化来钱快的金融业。
可我国保留规模庞大的国有经济,除了赚取利润,更重大的作用,是保障对“民生重点领域”的安全托底。
几十家央企的分分合合,都是顺应时代发展,每家央企承担各自主业的“国有托底”责任。
结果每家央企都不干各自主业,都投资房地产和金融,那央企干脆合并成两家公司就算了!
如今国家在退房令之后提出退金令,就是要各大央企各归各位,央企未来的富裕资金,只能用于主业的做大做强,而不能任性的什么来钱快做什么!
第二原因是部分高风险金融公司可能牵连国有资产流失。
目前我国的金融现状,各类金融公司良莠不齐,不同公司的风险程度也不一样。
在过去十几年,国资委强调限房令的过程中,大量央企想要同时赚房地产和金融的高额利润,怎么做?
当然是通过投资控股金融机构,然后向房地产企业放贷或者入股,从而曲线进入房地产市场。
在楼市上扬的过程中,这类金融公司不需要自己参与招拍挂,没有在台前承担民众批判抬高楼价的批判,在幕后将金融利息和楼市增值的利润一起赚了,当然春风得意。
可是最近几年楼市从拿地、到建设面积、到房价全面下行,各大房企要么爆雷,要么在爆雷边缘勉强撑着。
过去一年多,不说恒大爆雷的两万亿债务,背后背锅的各大金融机构。就说偶尔热搜曝光厦门或者南京等城市一个楼盘烂尾,都会牵扯出几家信托出现兑付危机,大量中产血本无归。
目前的楼市虽在下行,但是还没有“硬着陆”,因此只是偶尔个别金融机构暴雷。可楼市如果无法扭转,哪怕只是现状僵着,要承担远超银行的资金成本的房企每爆一个背后都会牵扯到央企投资的金融机构。
这次国资委的会议虽然没有破圈,但是政策却比过去“留口子”的限房令要严厉许多。
政策就两句话,第一条:要求央企不再新增或者投资入股任何金融机构,这相当于封死了增量,也关上了央企资金进入金融的阀门。
第二条:要求央企退出或者减持高风险金融机构。这就要求随全国金融机构进行风险分级,然后界定为高风险的要“抛售和退出”.
这两条连起来标志着央企退金令一步到位,不仅零新增,还要规模大收缩。
那么决策层此时发布退金令,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第一大影响,金融业未来几年会“冰火两重天”!
有许多人将金融业形容成“击鼓传花”,如今国家对央企发出退金令,至少表明这个游戏接下来会失去一部分玩家。
在央企退出金融业的同时,也代表每年一个稳定而丰厚的资金池会出现“断奶效应”。类似的情境,在过去三年的楼市都有预演过。
不过我国金融业显然要比房地产行业拥有更强的“防范系统化风险”的能力。
因为第一,我国金融业一向将严监管摆在高利润前面,也没有将金融业拔高到房地产那样影响国计民生支柱产业的扶持地位。
其次,在国资委对央企发出退金令的同时,我国地方政府也完成了地方金融机构改革。
绝大多数市县,都撤销了“金融发展局”或者“地方金融工作局”的机构,目前仅有省级单位以及极少数中心城市,才依旧保留金融工作局。
从各省发布的机构改革文件可以看出,国家的改革思路,是将地方政府的“金融发展”功能剥离和上收,避免地方政府利用金融权利,扩大负债,推高风险。
但是各省的改革文件,依旧在各地政府的政府办公室里,留下了“金融监管”权限的科室,也就是说国家的金融改革思路,是金融决策权、发展权收归中央,但是各地“野生金融机构”的风险排查和从严监管并没有放松。
所以由最高决策层把握金融业的发展,会避免一窝蜂脱实向虚,同时各地方政府保留从严监管,也就可以形成网络,避免系统化金融风险。
但是央企退出金融业,特别是从高风险金融机构撤资退股,必然导致这部分机构增加提前暴雷排毒的风险。
但同时,本就是正规金融智能,以金融业为主业的央企,则不受限制,未来成为“一大群央企牌子”撤销后,少有拥有央企背景的金融机构,这部分企业反而会发展得更好。
这就形成了未来金融机构的分级分化,冰火两重天。
第二大影响,则是提醒所有人接下来几年慎重投资踩雷。
经济学最常用的原理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话在四年前国资委发出“退房令”到如今的楼市现状,得到了完美验证。
在2020年之后,楼市并没有马上暴雷,在2021年疫情控制之后,甚至涨出了新一轮小阳春,但是结合来看,如果一发出“退房令”,马上就陷入下跌通道,那么那些央企也就无法逃顶了。
楼市经过四年才陷入极为艰难的阶段,爆雷的也是排名靠前的民企,可见楼市退房令保住了国有资产不流失。
那么同理,国家发出退金令,代表往年挂出央企背景的信托理财,接下来几年大家都要留个心。
今明年金融业不会有更大的风险,但是放长远到三五年来看,许多“原本可信高利润”的投资渠道,都变得风险激增。
所以接下来几年,作为个人,最重要的还是提升认知和鉴别,守稳钱袋子!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jj/2024-06-29/88773.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