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下西方的底裤!所谓金融战,原来如此!
斐君按:关于美帝的各种神话中,金融神话是最深的“思想钢印”之一。尽管美国相对衰落了,但很多人依然说美国金融很强大,金融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全世界反美的国家中,还有很多在复制美国的金融。于是,美帝的金融殖民还能继续。可叹,值得深思,也值得警惕!
一、美国也曾是金融殖民的“受害者”
很多人认为,美帝是金融殖民的始作俑者,其实不然。文章开始,我们了解一下金融殖民的前世今生。
美国是奴隶主造反建立起来的国家,当时整个国家人员构成,除了奴隶主就是奴隶,根本没有“人民”这个概念。富人们纠集在一起,就成立了私人银行,然后再推出一个政府,这个政府就是背锅侠,不管要干的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是政府发布的,私人银行负责向美国政府贷款并收取利息。
不过这种私人银行也有人反对,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一直反对到死,这个源于他参政之前的经验教训。他年轻时候做过一桩买卖,由于银行纸币的发行人破产,导致他一贫如洗。他说,这种纸币没有足够的黄金支撑,很是可疑。当时杰克逊的竞选口号是“要杰克逊,不要银行”,最后杰克逊以压倒性优势获胜。
美国的私人银行,第一银行、第二银行就这样被迫关门大吉了,为了报复,以近亲结婚而闻名的犹太财团,罗斯柴尔德家族把持的欧洲主要银行收紧了美国银根,最终引发了“1837年恐慌”,美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长达5年之久,破坏力之大前所未见。
最终还是欧洲银行家们赢了,国际金融势力利用对美国黄金进出口总量的控制,达到了操纵美国货币价值的目的,从1864年开始,银行家们开始世世代代享用国债利息这一美餐。
本来政府可以直接发行货币,现在改成政府发债券,私人银行印对等的钱给政府,后续则是政府还私人银行的钱和利息。看起来只有一点点的差别,政府就变成了剥削的工具,老百姓被迫向银行家间接缴税,夺走了他们血汗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和货币!
曾经是受害者的美国,如今变成了害人者,美国政府被财阀们把持,成为其金融殖民全球的道具。
二、枪炮殖民和金融殖民
西方人洗脑术全世界一流,他和印度人、中国人说,你们为什么落后,原因只有一条:闭关锁国。然后学者纷纷把自己的老祖宗骂了个遍,说我们老祖宗不是个东西,什么垃圾玩意,搞闭关锁国!
我们明末之前从来没有闭关锁国,洋人随便来中国,走的时候还能带一堆礼物回家,不走的话,也可以参加科举当官。到了大航海时代,西方人开始出来抢劫,英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倭寇等等,抢东西活跃的很。中国人没有出去抢劫的文化,只要你不惹我,你爱抢谁抢谁!最后他们集体都抢到中国土地上了,朝廷只好搞海禁了。
不让我来抢你们家的东西,这就叫闭关锁国!这叫抵制自由贸易的落后文化!清朝末期,他也没抵制过自由贸易啊?关键是你们西方没啥东西卖给我们啊,不管怎么做生意,我们总是顺差,犹太沙逊家族最后通过卖鸦片给中国才搞定了顺差。
英国人用枪炮打开了印度的大门,让他们不要闭关锁国,我带你们搞“全球化”。这场全球的枪炮殖民一直持续到二战之后,至今对个别国家还是在搞枪炮殖民,你要闭关锁国,我就给你国家炸成废墟,然后告诉你,你的落后是因为你闭关锁国!
后来美国财阀们发现,枪炮殖民实在他妈的太累了,还得自己出去打仗,还得死自己人。碰上印度这种,你告诉他劳动能致富,他不信你,他不反抗你,他也不给你干活,反正我就躺着,你弄死我,我都不带动一下的。英国人后来受不了,我走总行了吧。
碰上中国这种的,更是头大,九世之仇犹可报乎?百世之仇犹可报! 你惹我,我跟你干一百年,双腿双手干断了,我用牙也要咬你!这太狠了!后来美国开始策划全球金融殖民。
三、金融殖民首要的是培养他国的“金融人才”
全世界的“金融人才”都是西方培养出来的,与其说人才,不如说是金融殖民的工具人,西方经济学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学的,他要给你灌输的是一套他们制定的规则和游戏方法,什么亚当斯密,什么凯恩斯,纯属放屁,那些大分工的理论,是为了给未来的“纸钱换货”埋下伏笔。
有了这些“金融人才”之后,他们很开心地把这些人放回家。你看西方人阻止别国的科学家回国,宁肯暗杀了你,也不让你回去。但是搞金融的搞哲学的人要回去,他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送你们回去。
回去之后,第一拨操作神乎其神,被欺负了还得心甘情愿喊他爹。那就是搞美式援助,西方国家这个援助怎么搞法,可不是苏联那种“傻大粗式援助”,给人东西给设备啥的。
美国人先给你贷款1个亿,你不是啥都没有嘛,你拿一个亿来买我的设备,美国当时的设备定价奇高,我用借来的美国人一个亿的资金,买回成本也就值两千万的设备回来。这个时候一个亿又回到了美国,美国人赚了我八千万,但是我仍然还欠美国人1个亿的贷款。
但是老百姓不管这些啊,只知道美国人借钱给我们了,美国的小弟日本学得更溜,也是慷慨贷款给亚洲后发国家。当大部分国家月工资只有几十、几百块的时候,他的家电卖上万块!辛苦干一年,只能买日本的一个电视机!美国当初薅日本人羊毛,日本就薅亚洲羊毛。
这也是很多人对美日有好感的原因,因为他曾经慷慨借钱、买他们的工业设备、民用产品等等,其实他们在产品利差中,早就把钱赚够了,但是贷款国仍然欠他巨额的贷款,那怎么办?只有全民低福利,勒紧裤腰带还贷款呗。
但欧美人太双标了,如今我们搞非洲金融援助,犹太媒体在全世界写文章,说中国“经济殖民非洲!”你们当年是搞贷款,我们是实打实地出去修路造桥办工厂,你给人家纸币夺取别人劳动价值,我们给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四、海归“金融人才”开始主导本国的经济改革
以前别的国家都没有单独的经济和金融学科,中国古代有这个词,他的含义是“经世济民,是为经济!”,当时西方的经济和金融,则演变成了一种“魔术手段”,要达到的效果就是“抢劫和掠夺!”
举个例子,如何把一个国家的企业搞成自己的?先把企业做成资不抵债,然后定一个极低的价格,并规定管理层有优先购买权。到了这一步,管理层也没钱怎么办?不用着急!
把企业的资产或土地去抵押,到银行获得贷款,然后用贷款把企业买下来,把老职工剥离,包袱甩给社会,宣布改制成功,企业恢复盈利,然后宣传“改制救活了这个企业!”
苏联就是这样被忽悠瘸的!个人认为,这样改革也无非不可,尤其是轻工业生产,改成民营刺激活力我也认可,但是也得给原来的职工一条活路吧。苏联最后的倒下,他连资源、矿产、军工、基建等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都改成了民营了,这还不倒,那就没天理了。
这些改革都合理合法,还找不到漏洞,这就是西方经济学的魅力!等企业改制成民营之后,美国人开始印刷纸币,来参股这个企业,变成欧美资本控制下的企业。
五、最狠的金融殖民就是“废纸殖民”
美国不仅仅欺负亚洲人,他们财阀集团狠起来连亲爹都收割的,当年帮他打赢英国的法国人,也被他们欺负过。
1971年,戴高乐说,把美元一分都不剩全部提出来交给美国人,换成黄金拿回来。法国人对美国人的这一击,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示范效应,其他一些外汇盈余的国家纷纷向美国人表示,我们也不要美元,我们要黄金。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关闭黄金窗口,美元与黄金脱钩。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开始,也是美国人对世界的一次背信弃义。但是他们对外宣称,美元仍然是硬通货,虽然不与黄金挂钩了,但是与石油挂钩了。
如今的美元其实和什么都不挂钩了,美国实体产业也空心化了,和本国物资都挂钩不上了。已经变成想用多少就印多少了!
美国有位专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说美元仍然是全世界最硬的货,他要与中国的商品挂钩,就是他印出来的钱能对等得上中国的商品,不过中国没有搭理他们。
可惜的是,老百姓是不懂这些道理的,尤其是做外贸的,通宵达旦地赶工,去收美国的废纸,给美国续命续的很滋润。但不做又不行,而天天做16个小时的活,老百姓一点幸福感都没有,这真是一个很难解的困境。
美国输出美元,其他国家只能“认命”。
美国在市场经济大旗下,通过向全世界输出美元,建立起了一个隐形的金融帝国,这个设计太精巧了,他不需要领土扩张,也不需要用枪炮去殖民。
仅此一点,就吸引全世界的知识精英对美国趋之若鹜,这些知识精英们对不劳而获感到非常愉快,帮助美国无情地996式压榨本国人民的劳动成果。
六、谁敢挑战这张擦屁股纸,就该去打仗了
上面小标题这句话,是美国四星上将詹姆斯在培训士兵的时候讲的。
以前美元搞金融殖民的时候,还要讲故事,讲文化,迪士尼跟在后面全面推销美国价值观。比如,有的电影是这样拍的, 美国人要屠杀印第安人,其中一个士兵救了一个印第安少女,然后印第安少女深深爱上了这个美国男人,因为他有正义感,他在为拯救印第安人而努力,他很MAN,美国男人是全世界最有爱的人。
就这种狗屁电影,特别能让一些国人感动,国内导演也想拍中国少女爱上日本侵略者的片子,来证明战争虽然残酷,但是个体的人还是非常的光辉,一场爱情就能抹杀死去的五千万烈士的鲜血么?
这种文化侵略、糖衣炮弹越来越不好使的时候,美国人终于无计可施了,毕竟你不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尤其是我们这种读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一眼就能看穿你的阴谋。
于是他就摊牌了,谁敢挑战这张擦屁股纸,我就要去打仗,先打两个小国家吓唬吓唬你们,给伊拉克、利比亚一通乱炸,叫你们不收美元卖石油,炸死你全家。
这岂不是金融殖民又回到了枪炮殖民吗?美国要是走回头路的话,注定了他要命不久矣!
2018年,欧佩克成员国委内瑞拉放弃了石油美元,转而接受欧元支付石油。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举动,虽然随后美国就在委内瑞拉搞政变,但这个拉美小国至今还就不听你的,有种你继续打啊!
俄罗斯已经掀翻了桌子了,老子不跟你玩了,老子开始闭关锁国了!东方大国也在各种去美元。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抛弃这种擦屁股都嫌硬的废纸了。
美元霸权终结倒计时中……
金融战,战个鬼!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jj/2024-05-10/8794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