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中国房地产摔不起大跟头

中国房地产摔不起大跟头

陈志龙

以中国房地产目前的体量和金融体系应对内外冲击比较脆弱的弹性和韧性而言,摔不起大跟头。因为那将是巨石坠落、山呼海啸、炉心熔毁般的。对管理层来说,面对复杂局面已别无选择,没有退路。

中国房地产摔不起大跟头

10月以来,一轮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以雷霆之势击中疯狂的市场,摁住了疯狂的牛头,这种中国特色的管制手段,效果立杆见影。

此前,业内仍有大佬觉得这是个“树可以长到天上去”,是个漫无边际信天游的市场。万达的老板王健林承认“中国房地产是史上最大的泡沫”,但他说“我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面对近乎癔症般癫狂的市场,真的是没办法了吗?

上海市一位主要领导同志谈及这一问题时,明确表态说:“有的是办法,难点在于是否能下决心。”对这位领导同志的谈话记忆犹新,是因为他的坦诚和实事求是。房地产深度绑架地方财政、金融体系和民众利益,人们一度普遍沐浴着泡沫的恩泽。管理者难下决心,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地方债务偿还、财政税收、保开门等一系列支出刚性依赖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并且形成“自循环”,日益强化。所以,过去N年间,房地产市屡调屡涨,文件车载斗量,但房价叠创新高,各种“口水战”你来我往,滔滔不绝,但房价依旧一骑绝尘,冲天而去,历次调控沦为“光靠吼”的“空调”,政府调控房地产的诚意受到置疑,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受伤也是难免的。

在房价飙升的黄金时代,从媒体、学界到监管者,因为在房地产泡沫问题上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达成的普遍共识是“泡沫不可知论”。谁都不愿意因预判或断言泡沫房地产泡沫承担风险——让政府和开发商不开心,他们只会在各种场合变本加厉地鼓吹“没有泡沫的啤酒不好喝”,“房价永远会涨下去”。次贷危机前,美联储副主席科恩就曾说过:“鉴定泡沫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因为我们不可能直接观察到推动资产价格的所基本因素。因此,中央银行对股价或者房价高低的任何判断,在本质上都是非常不确定的”。

房地产的美国梦如此,中国炒作更甚。今年以来,随着一线城市房价加速赶顶炒翻天,市场焦糊一片,有人又祭出十个最有希望“接龙炒作”的二线城市名单——那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是要给他发红包的,各种活动都要请他站台布道。而也正是这因为如此,最终造成局面险些失控,并引发最严厉的调控。无论是当年的美国,还是眼下的中国,全民普遍的自利情、所谓精英的诱导、普遍的暧昧、货币的放纵、杠杆的失控,管理者的投鼠忌器,首鼠两端……各种力量齐心协力的结果,把资产价格推升到难以为继的程度,最终迎来黑暗的“撒旦磨坊”时刻,教训和代价都是十分高昂的。中国人对专家的迷信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而美国人在次贷危机后反省说,哪怕是美联储的话,你都不要迷信它,要敬畏市场、敬畏常识,服从内心的召唤,自己作出独立判断。

过去两百年的历次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十次危机九次是祸起萧墙——栽倒在房地产上。美国一位著名经济学家也说过,每次把银行家送上断头台的都是房地产。我在今年以来的一系列文章中指出,市场短期这种非理性繁荣,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重大的宏观风险事件,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不会坐视,听之任之放纵不管。过去二十间,房地产市场形成了强大的利益阶层,而当这个行业的野蛮生长威胁到整体经济金融安全甚至国家安全时,这需要一个民族伟大而深刻的理性觉醒。从精英到民众,要能抛开既得利益的藩篱,正视日益复杂严峻的房地产形势。一个基本常识是,覆巢之下无完卵,市场过度透支榨干玩爆了,最后必然是一地鸡毛,一场乌托邦式的财富幻象,并极易带来难以想象的社会冲击波。

应对中国房地产多重复杂利益的博弈困境,不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而是如那位领导同志在上海所说的,“有的是办法,难在是否能下决心”。其实,业内人士都明白,“工具箱里有的是工具”——这就像是核威慑,只要保留它的存在和威慑力即可,如果一定要按下核按钮,那可能就是一场灾难。

让过热的房地产软着陆,中国经济的未来才有可能告别“三高”——货币泛滥下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如果执迷不悟,继续一条路走到底,那可能要摔大跟头。问题在于如何与过去的利益切割,真正打破利益的藩篱,让民众摆脱乌托邦式的自利情结和投机性货币幻觉,需要一个民族深刻的理性觉醒,也考验着管理层的智慧、决心和历史担当。

以中国房地产目前的体量和金融体系应对内外冲击比较脆弱的弹性和韧性而言,摔不起大跟头。因为那将是巨石坠落、山呼海啸、炉心熔毁般的。对管理层来说,面对复杂局面已别无选择,没有退路。这个市场如果任其膨胀、癌变,后果难以想象。现在,市场进入速冻后的冷静期,如何以时间换空间,加快推进关键领域的改革,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有历史的使命、责任和担当。

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在所有的危机中,都会有两类人:敢于行动者和惧怕行动者。我们必须采取行动,趁我们还能掌控这一切”。这是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在危机后的名著《行动的勇气》中的一段开篇词。是的,我们正在采取行动,该是抉择的时候了,“趁我们还能掌控这一切”。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要善于从那些并未远去的历史教训中长记性,以避免踏进同一条河流。重温伯南克的这番话,对中国房地产业风云激荡的恢宏历史进程中的所有参与者、见证者、思想者和决策者都应有深刻的启示和警示意义。如果我们及时醒悟,合理纠错,力挽狂澜,也许“未来的故事依然精彩,因为我们还在路上”。

(本文作者介绍: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财经作家。)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jj/2016-10-27/4074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10-28 关键字:经济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