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雅玲:让银行讲政治是拨乱反正
12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上,向商业银行提出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等五方面指导意见,并指出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必须讲政治。对此,有网民质疑,让商业银行讲政治,还算是市场经济吗?
对于刘士余的讲话,笔者感觉这是相关决策机制逐渐向着正常与成熟转变。金融脱离实体经济是我们的重大问题,尤其是银行服务产品和政策不针对百姓需要,甚至出现勒索等不合理的非常服务,导致部分社会情绪激化,有时正是因为银行职业职责定义不当引起的。市场经济的政治离不开对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百姓利益的保护。因此,包括之前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尤其是人民币立场的转变与修正,这些都更进一步体现国家利益的需要,是非常准确的纠偏与纠风。
讲政治与商业化并不矛盾,它们是统一的,拥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反之,若没有理性和合理的政治,再繁荣的商业也会带来风险和压力。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有收获,也有教训,尤其是逐渐深化的市场化进程,渗入不少西方极端性的理解,包括私有化、个性化,乃至抵制政府的正常管理、指导与干预,如此盲从的商业化反而是一种不正常的市场经济体现。央行正是在这种有点混乱甚至错位的状态下,进行拨乱反正,回归银行对国家奉献和为百姓服务的宗旨。
刘士余说,个人住房贷款事关百姓利益,银行要讲政治,是一种新形势和新常态的开始。银行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务于国家经济需要和百姓需求,而且要充分体现服务型、惠民型和效率型的特点。反思这些年的银行改革,有进展也有弊端,而弊端的膨胀不仅体现在实际价值的意义和作用不足,即上市银行利润增加,但股市不见上涨;更体现在服务不到位导致的低效率和低水平,包括排长队、流程缓慢、态度恶劣、无利不图等。社会不满与对立情绪的存在,都需要银行警惕、检讨与反省。
过去,我们的银行发展具有服务性的特性,为机构而工作的敬业精神十分普遍。如今,商业化的上市改造,造成单纯追求金钱利益等利欲熏心的局部状况;不顾及敬业和专业,追求模式、框架与流程,有进步,更有问题。说银行改革形似神不似的评价耐人寻味、发人深省。银行应更多回馈社会与国家,不能变为私有集团的财产和收益。
房地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的特色之一,更是百姓与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与敏感问题。央行不回避矛盾,切实从银行服务角色出发,提供百姓住房实际需要的指导,笔者深感政府决策的转变与成效,这预示未来经济的希望与产业转型的成功。
银行改革与发展得到政府政策的扶持与支持,社会资源又极大地促进银行改革的成果与业绩。因此,回馈社会和百姓、回报国家应是银行的最大政治,也是未来银行发展的必然动力。▲(作者是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jj/2014-05-14/2597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