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兵:《货币战争3》用金融解说近现代史
宋鸿兵:《货币战争3》用金融解说近现代史
2010年08月26日 时代周报
“宋老师你好!当年看了你的《货币战争》,我的公司避免了一些风险,谢谢你。刚刚你说全球经济将持续恶化,但目前我企业的外贸订单还是不错,那我现在是应该投资设备还是保护现金呢?”在“2010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的“名家系列读书讲座”现场,一位读者向宋鸿兵提出问题。这位读者稍显激动,声音很大,带点南方口音。
2007年,《货币战争》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与争议,宋鸿兵提出的“美联储私有制”、“国际银行家操纵历史”等观点成为了专家们的炮轰焦点,甚至有媒体将《货币战争》送上“2007年十大烂书榜”榜首。
伴着猛烈的炮轰,《货币战争》至2009年中销售已过200万册,同年8月,宋鸿兵的《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面世。
即便对《货币战争》有百般疑问的读者,也无法否认一个基本事实:2007年面世的《货币战争》预告了一年后发生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次贷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金融海啸。
在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所做的《宋鸿兵:预言与真相》节目中,宋鸿兵将自己的思辨方式和提出进化论的达尔文相比,他说:“达尔文发现了进化论,并不代表百分百的进化论就正确,不代表他的理论推导一步都不错,这是推不出来的,但达尔文的特点是什么?他首先是形成了一个思路,然后在思路指导之下,在收集化石的过程中,不断地印证他这个想法。”
预警式报道引发热潮
时代周报:《货币战争》出来之前你有没有预料到会这么畅销?
宋鸿兵:我觉得这些东西是不可能预测的。写的时候完全是凭感觉写,基本上是直抒胸臆。就像唱歌一样,每天练嗓子,就觉得这么唱高兴。但没想到突然发现也有人爱听,那这些都是事先不可能知道的。
时代周报:事后有没有总结过这样一本经济类的书登上畅销榜的原因?
宋鸿兵:我自己确实想过这个问题,也看了很多评价。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其实我无意中发现这个问题,就是你要注重读者的体验。以前经济类书籍的一个主要感觉就是:他们有一套语言体,他们觉得这一套语言体比较牛,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我写的这个东西是你们应该努力去学的东西,应该非常认真去体会我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不起,读者不会买这种账。
《货币战争》不经意间切合了读者的欣赏口味。很多人跟我说,读这个书,拿起来就放不下,一口气读完。为什么能一口气读完?因为我自己写的感受也是一气呵成。
时代周报:《货币战争》出来以后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应。第一种就是今天会场上你的粉丝,感觉他们对你近乎崇拜。另外就是部分专家对你的一些论点作出了猛烈的批评,你怎么看?
宋鸿兵:主要是你的书服务谁。我相信我的书肯定不是服务专家或者是经济学家这个群体。它是一个小众群体,太小了。我觉得《货币战争》系列主要是普及一种意识,它主要是引发别人对金融的兴趣,而且范围越广越好。
之所以会引发争议,就是你点中了问题的要害、穴位。比如说按脚的时候,在那个穴位上你就会很痛,痛完之后很爽,为什么呢?穴位和争议是一样的,一本书引发争议,一定是它点中了社会的要害,以及这个领域中最敏感的地区。《货币战争》实际上没有任何炒作,基本上是口口相传。如果没有金融危机,这本书在2008年也会跟其他的书一样销声匿迹。它能成为一种预警式的新闻报道,那它对市场,对社会的冲击力就比较大。
金权统治国家
时代周报:当你的预警得到验证后,很多媒体来采访你,你也曾将自己的思辨方式和达尔文相比。在寻找证据之前,你最初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呢?
宋鸿兵:这个看说什么事。比如说金融危机,我讲的话就是债务,金融危机实际上是债务违约,导致支链断裂,支链断裂形成违约危机,再往后发展,是持有这些资产的人出现大的违约,资产严重缩水,导致资产价格下跌,导致银行、金融机构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这个逻辑架构在我看来是很清晰的。当债务失控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一定出现重大危机。这是《货币战争》和《货币战争2》重点强调的。
债务为什么会失控呢?就是因为货币发展体系中间存在缺陷—我认为全球的货币体系是有问题的—美元发行制度是没有监督的,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货币发行难道不是这个规律吗?如果你拥有任何一种权力,你天然就有滥用这种权力的倾向。在政治上是这样,在货币上也是这样。
时代周报:在更广阔、复杂的历史层面上也是这样吗?
宋鸿兵:按照上面这个逻辑,谁阻止这些人滥用权力,谁就一定会遭遇报复。一个人可能为了几万块,雇人去砍别人的胳膊或腿,那么如果有人要挡住你几千万、上亿美元的利益,你会怎么办?美国总统那么多次被刺杀,这个概率是远远高过世界其他国家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共性?就是他们都在反对私有中央银行。
现在奥巴马、克林顿,已经加入(银行家)阵营,大家利益共同化,就无所谓了。但早期的总统,例如杰克逊,有着明显的反抗精神,那个时候美国还没有完成金权天下,从立国到1900年这段时间中金钱和政权之间一直是博弈状态。到19世纪以后,政府就慢慢被金融系统、银行系统控制了。
政治是否被金权控制?我们从金融危机后政府的救助行为中就能看到一些端倪。美国为什么要花几十亿美元拯救华尔街?而给16.7%的失业率的老百姓发三四亿美元的失业保险金还要讨论来讨论去?我在《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提出三权之上,还有一个隐形的金权,它实际在统治着这个国家。
中国近现代史及其背后资金
时代周报:接下来的《货币战争》系列的第三本书要写中国,你会延续前两本的思维方式、思考观点以及角度吗?
宋鸿兵:这三本书的共同之处就是用货币和金融来解读历史。第三本书也会沿用这个方式,因为各个国家,不管东西方,就是人活着就是趋利,就是一定要获得最大利益,这就是人性。人性贪婪一面可以说是恶,但也会有天然向上的一面。中国跟西方不一样,西方一直存在两种政治权力,神权和皇权,而且在很长时间,神权是压制皇权的。皇权一直没有形成过一统化的局面,特别是中世纪以前。但中国皇权形成了绝对统治,没有竞争者和挑战者。而西方一直是两权在博弈,最后加上个金权。中国发展的规律性不一样,中国一直是皇权强大,就是政治性的强大。
从金融方面解说中国近现代史要从1840年开始。一直到解放前,诸多竞争的背后金权起到相当明显的作用。它不再是以前大一统的情况,一旦分崩离析之后,军阀势力靠什么打仗,还得靠钱。从以前的洋务运动,宁波、上海金融体系的崛起,一直到胡雪岩和汇丰银行的对决,洋务运动谁出了钱,谁获得最大的好处?金融机构是怎么左右戊戌变法的?为什么会爆发辛亥革命?保路运动是怎么回事?北伐战争谁出的钱?为什么能搞出黄埔军校来?为什么蒋介石会发动“四一二”政变?这些都和背后资金起的作用密不可分。
时代周报:第三本书的时间段是怎样的?
宋鸿兵:从1840年开始是大体的时间段,它是一个穿越式的,到1949年。然后避开了1949年,之后的3年,因为这3年的金融问题,我还作了更进一步的研究。然后就是横跨过来之后,就变成是国际化的问题。因为实际上欧元、美元、人民币,最后有一个三国演义的问题。新时代三国演义,应该跟谁和,对抗谁?三国之间的博弈关系,应该要提出一个隆中对吧。大概这样的思路。
实习生谭锦萍对本文亦有贡献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jj/2013-05-02/12507.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