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山仰止 >

英烈风采

打印

历史不容忘却,英雄不容抹黑——纪念黄继光烈士

综合整理自:北京日报 《上甘岭军魂——黄继光舍身堵枪眼不容置疑的真相》、中国之声《黄继光血肉之躯怎么能挡住子弹》、解放军报《没英雄的民族不幸,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的民族不可救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人民前线《怀念,为了今天!》、人民日报评论《敬畏历史,就是捍卫良知》、我们的天空《模范空降兵连倡议书:“逆行者”,黄继光和你在一起!》、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共产党员网、中国军网、军报记者等。


黄继光,男,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生,四川中江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第一三五团二营通信员。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20日上甘岭战役中,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牺牲,年仅21岁。被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平凡与崇高的一生

母亲大人:

男於阳历十月二十六日接到来信,知道家中人都很安康。目前虽有少些困难,请母亲不要忧愁。想咱在前封建地主压迫下,过着牛马奴隶生活。现在虽有少些困难,是能够渡过去的。要知道咱们英明共产党,伟大领袖毛主席正确领导下,幸福的日子还在后头呢!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最后,请母亲大人及全家人等保重身体,并请回信一封,把当地情况,土改没有,及家中哥哥嫂嫂生产比前好吗。

——黄继光写给母亲的信

(一九五二年四月二十九日,战斗中)

【节选】

640.jpg

黄继光。图片来源:新华网

1952年10月,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上甘岭战役爆发,美军调集兵力六万余人,大炮三百余门,坦克一百七十多辆,出动飞机三千多架次,对志愿军的两个连,约三点七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斜炮弹一百九十余万发,炸弹五千余枚。炮兵火力的密度已经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正是在这样激烈的战斗当中,一个年轻的战士用胸膛堵住了机关枪眼。他就是黄继光,年仅21岁。通过这封信,我们看到一个鲜活真实的黄继光,这是他在牺牲前六个月在战斗的间歇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640-(1).jpg

上甘岭战役中坚守坑道的志愿军部队。图片来源:环球网

1931年,黄继光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当征兵的队伍来到中江县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名,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参军后,他因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在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敌军用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将阵地山头削低了两米,山顶变成了厚厚的泥灰。敌军未能攻下山头,反被我军歼灭2.5万余人,击毁击伤敌机300架,击毁大口径火炮61门、坦克14辆。

战斗越打越激烈。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敌军拼命死守,志愿军连续组织3次爆破依然未能攻下高地。若到天明仍未拿下高地,将贻误战机。眼见天将拂晓,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执行爆破任务。黄继光等人在夜色下匍匐前进,在距敌火力点不足50米处被发现,随后照明弹将整个山头照得亮如白昼。机枪喷出火舌,扫向黄继光等人隐蔽的地方。在枪林弹雨中,两名战士一牺牲一重伤,黄继光也受了伤。

当黄继光继续匍匐前进,到达了距敌火力点不足10米的地方。他扔出了手雷,却未能奏效。趁着支援火力吸引了敌人火力,黄继光机警地爬到了碉堡下。敌人的机枪火舌还在喷射,黄继光猛地站起来,向着碉堡扑了上去,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

敌人的机枪终于停下来了,战友们冲了上去,一举夺回了高地。战斗取得了胜利,碉堡下留下了长长的血迹。

战后,黄继光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同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20201020_111538_015.jpg

绘画还原的黄继光壮烈牺牲画面。图片来源:新华网

英雄事迹不容抹黑

黄继光的事迹广为传颂,但是近年来,在网络上搜索“黄继光”,出现很多用“惊人真相”等为标题来质疑抹黑英雄形象的言论,这些人出于各种目的,或借解构历史的由头、或假学术研究之名义,歪曲历史,裁剪事实,抹黑英雄。

这些“不一样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黄继光真有其人吗?

有人曾以英雄的家乡无人叫黄继光为由质疑英雄的存在。

事实上,黄继光出生后,按族谱起名“黄际广”。他参军登记时,文书将他的名字听成并登记成“黄继光”。那时黄继光还不识字,没能及时更正。当负责接新兵、后在其所在连队担任指导员的冯玉庆发现有误时,对他说:“继光,继光,继承光荣传统嘛,多好的名字啊,就叫黄继光吧!”所以直至牺牲,他一直没用原名。

640-(2).jpg

毛泽东接见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图片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泽东曾多次接见黄继光母亲邓芳芝,一场战争让他们同时失去了自己的儿子。邓芳芝曾写信给毛主席,“光儿光荣牺牲之后……大家亲切地喊我“黄妈妈”。大家都说愿作我的儿女,请我到他们工厂、机关、学校、乡村去耍……”

2、为什么没留下任何照片?

有人质疑,上世纪50年代初,一位如此闻名的“特级战斗英雄”,缘何未留下一张真容照片?

黄继光生前战友、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荣立二等功和荣获朝鲜“二级战士荣誉勋章”的志愿军老战士王精忠先生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黄继光牺牲后,战友们首先想到要找他的相片,但打开他留下的包袱和军用挎包时却未发现任何照片。

640-(3).jpg

王精忠回忆与黄继光参军的日子。截取自《红色档案》视频

这一点,战友们完全可以理解,参军前他是农家苦孩子,没有条件照相。参加志愿军后又一直在前线,当时全师只有两个摄影师在师政治部,三部老式黑白照相机,连胶卷及洗相纸都要回国购买,作为一名普通的战士,黄继光没条件自己去照相留影。黄继光牺牲后,部队又多次征集英雄照片,但均未有结果。

1954年,黄妈妈首次探望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部队画家以黄妈妈为原型(他们母子十分相像),并在黄妈妈的亲自指导下,画了一张英雄母亲基本满意的黄继光画像。

3、牺牲时间缘何说法不一?

有网友称,在各个版本的宣传文章中,黄继光牺牲的具体时间说法不一,并以此怀疑英雄事迹的真实性。

据王精忠介绍,那次战斗是从10月19日17时30分左右开始,到次日凌晨1时左右基本结束,但是0号阵地,也就是黄继光牺牲的阵地由于地势险峻的原因,在整体战斗基本结束之后,此地区的小范围战斗仍在继续。所以黄继光的具体牺牲时间应是在凌晨1时(“半夜”)之后。“入朝作战时,我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感受,朝鲜比国内要亮得早,这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会给许多当事者造成时间上的错觉,认为黄继光是在清晨牺牲的。加之,当时美国军队和朝鲜军队使用的都是东京时间,而志愿军则是使用北京时间,时差相差一个小时。所以,关于英雄牺牲时间就出现了不同版本。”王精忠说。

4、为什么黄继光与苏联英雄事迹如此相似?

在当时的朝鲜战争期间,苏联卫国战争的电影《普通一兵》热映,讲述的是一位叫马特洛索夫的苏联英雄扑向敌人炮火,用胸膛堵住了枪眼的故事。黄继光英雄事迹与马特洛索夫如此相似,有网友质疑,黄继光事迹为了配合当时的宣传需要虚构的。

640-(4).jpg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简直是无稽之谈!”王精忠回忆说,当时在军中大家都爱看这部电影,也很崇尚这种勇敢的牺牲精神。亲密战友李继德也回忆了黄继光和他一起看这部电影的经历。黄继光是一位好学、思想觉悟很高的好战士,在军中环境的熏陶之下,选择了和马特洛索夫相同的用血肉之躯堵住炮火的行为是必然的而绝非偶然。

640-(5).jpg

李继德回忆和黄继光一起看《普通一兵》电影的经历。截取自央视网视频

5、肉体堵枪眼,能不能挡住子弹?

有人质疑,从人体构造上看,肉体挡不住子弹。连续射击将使人体残缺不全,肉体无法抵挡机枪的持续扫射。

实际上,地堡类工事防护性强,但视野有限,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相当于在敌人碉堡的机枪射击方向上,挡住了敌军的视界和射界。即使敌人通过持续射击打穿黄继光的身体,也无法恢复整个射击口的观察视野。如果敌军想正常射击,就必须推开黄继光。而不管是用工兵铲等器械从内部推,还是从工事中走出搬动尸体,敌人都需要时间,射击也要停止。黄继光堵枪眼的意义不在于挡住子弹,而是挡住地堡中敌人的视野和射界。为志愿军后续部队冲上阵地、拿下美军火力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640-(6).jpg

黄继光堵枪眼时身穿的军装。图片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640-(7).jpg

卫生员整理黄继光遗体。图片来源:截取自央视网视频

640-(8).jpg

15军45师在黄继光牺牲处镌刻的纪念碑,上书:“中国人民志愿军马特洛索夫式二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同志以身殉国永垂不朽”。因上报材料过于简单,黄继光最初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1953年4月,志愿军总部追授黄继光“特级英雄”。图片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亲眼见证黄继光壮举的有营长秦长贵、营参谋长张广生、连长万福来、指导员冯玉庆、一起炸碉堡的肖登良以及战友李继德。

640-(8).jpg

万福来。上甘岭战役中,一块弹片直接击中他的嘴部,留下了永久变形。图片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

当时,亲眼见证黄继光壮举的营参谋长张广生、连指导员冯玉庆牺牲,连长万福来身负重伤。万福来被送回国内治疗养伤。一个多月后,在黑龙江阿城县医院,万福来听到同病房的伤员读报,上面有关于黄继光的消息。战事纷乱期间,黄继光的事迹材料写得过于简略,他被志愿军总部追授“二级英雄”称号。“怎么才是‘二级’?哪有那么简单?”万福来心绪难平。识字不多的他请人代笔,自己口述,记录了黄继光堵枪眼的详细过程,然后把这份材料直接寄给了15军政治部。1953年4月,志愿军总部决定,追记黄继光特等功一次,授予“特级英雄”称号。

640-(10).jpg

万福来讲述黄继光壮举。截取自央视网视频

到2007年去世时,肖登良的一生做过200多次报告。他常说,就像打仗一样,只要还有最后一口气,就要让人们知道这段历史。他的女儿肖冬梅说:“黄继光堵枪眼时,父亲离他只有十来米。父亲常说,我亲眼看见战友牺牲,英雄就是英雄,不允许任何人抹黑我的战友。”

640-(11).jpg

肖登良(持枪者)。来源:观察者

黄继光的亲密战友李继德曾目睹了黄继光的壮举。这位身上留有6个弹孔的80岁志愿军老战士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

640-(12).jpg

李继德讲述黄继光的壮举。截取自央视网视频

640-(13).jpg

李继德戴上抗美援朝纪念勋章留照。图片来源:人民网

640-(14).jpg

李继德珍藏的证件显示他当时的部队是45师135团。图片来源:人民网

李继德说,和黄继光组成爆破组的一个战士叫吴三羊,另一名战士的名字想不起来了(据历史资料,应为肖登良)。三人当时都是营部的通讯员。眼瞅着他们从前沿冲了没20米时,吴三羊就倒下了,黄继光和另一名战士也受伤倒地了。“受伤后,黄继光还在挣扎着匍匐前进。但这时,营部里的人已经开始在想别的办法了。”李继德说,“就在这时,我看见已经爬到地堡下的黄继光,猛地弓着腰起了一下子,堵上了枪眼子。”

640-(15).jpg

李继德回忆和黄继光的约定。截取自央视网视频

640-(16).jpg

四川中江黄继光纪念馆,李继德老人终于兑现了六十多年前的约定。图片来源:新华网

质疑英雄、解构历史、消解崇高的行径让人愤怒、心寒。质疑者不仅以己度人,更以当下的条件“度”彼时的环境,这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的一个突出病症。对红军长征的前因后果、具体情境认识模糊,却绞尽脑汁提出相关行程不及二万五千里,妄称昼夜奔袭120公里的“飞夺泸定桥”被神化;对抗日战争的历史全貌、文献史料梳理不精,却恶意贬低平型关大捷的战场功绩,肆意质疑小学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多处细节失实”;对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战争史实一知半解,诋毁邱少云不可能匍匐在烈火中一动不动……一寸山河一寸血,穿过历史的风烟,类似的贬损何以对得起先烈先贤?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上世纪80年代,苏联国内受所谓“新思维”以及国外敌对势力等影响,放任历史虚无主义横行流布,结果以卓娅、马特洛索夫、奥列格等为代表的一批英雄人物被污名化,进而出现党史国史也被否定颠覆,最终导致国家走向分崩离析。苏联殷鉴不远,其中的历史教训值得深思。

英雄是人类历史天空的璀璨星辰,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为国家民族牺牲奉献的人不受尊重反遭诋毁,则是一个民族的危险和悲哀。捍卫英雄,守护记忆,就是传承民族的精神基因,凝聚民族的向心力。

英雄无畏无敌

美国的军事研究者至今也想不通,凭借美军强大的机械化装备,中国军队的两个主力师无论如何是抵挡不住的,但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

美国新闻舆论说:“金化攻势(上甘岭战役的美国命名)已经成了一个无底洞,它所吞食的联合国军军事资源要比任何一次中国军队的总攻势所吞食的都更多。”美国总统杜鲁门承认这是对联军士气的沉重打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坦承,上甘岭“作战是失败的”,鉴于巨大的伤亡损失,“联军远东指挥部不得不停止了任何兵力多于一个营的战斗计划。”直到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署,这位美国将军再也没有发动对志愿军的大规模进攻,他最终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陆军司令官。

在15军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有这样一句话:“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世界上有哪支军队能像15军这样自豪地宣称这些壮举是“普遍现象”?

面对这样的军队,进攻上甘岭的主力、美军王牌第七师在开战10天后就扛不住了,伤亡2000人撤出战斗。美国人在战后复盘,后来还曾用电脑推演,却始终想不通:为什么花了大力气,投了那么多炮弹,死伤了那么多士兵,却拿不下两个小山头?

黄继光也许是最好的答案。

有人曾问黄继光生前所在连连长万福来,黄继光的英雄壮举源于什么。万福来回答: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当他把祖国的荣誉、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时候,这宝贵的生命就让位了。他说,像黄继光一样把祖国荣誉和人民利益看得重于一切的人“虽死犹荣,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美国人算得出兵力、火力,最大的失算是没有算出有多少中国战士可以如此舍生忘死,把祖国荣誉和人民利益看得重于自己的生命。

第135团七连二排排长孙占元,双腿被炸断仍坚持指挥反击。敌人冲到身边时,他拉响了手榴弹;

第134团八连战士龙世昌,一条腿被炸断,拖着残腿把爆破筒推进了敌人的地堡。刚一松手,爆破筒被推了出来。龙世昌再推,里面的敌人往外挡,里外较劲。龙世昌挺起胸膛抵住爆破筒,直到一声轰响;

……

蒙哥马利有一句名言:中国士兵的战斗力非常厉害,所以我想告诉世界的是,只有傻瓜,才会在地面上和中国的军队交手。

他们慷慨赴死,就是向敌人宣示着必胜的信念和决心。他们超越了人类求生的本能和对死亡的最大恐惧。英雄无所畏惧,英雄所以无敌!

一面不倒的战旗

黄继光牺牲后,他所在的连队被命名为“黄继光连”。

68年前上甘岭的战火硝烟仍历历在目,“老班长”黄继光用鲜血将“英雄”二字一笔一划地刻在连队的旗帜上,刻进人们的尊重里。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黄继光仍然是一面不倒的战旗,激励着人们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大地震,什邡瞬间变成一片废墟,群众生死未卜,与世隔绝,空降兵官兵打着“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红旗,进入灾区救援和重建。在最后送别救援部队的人群中,12岁的程强举起了“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这一幕,成为汶川灾区群众为人民子弟兵送行的经典画面。现在,程强梦想成真成为空降兵某部“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带领黄继光班,继续发扬黄继光精神。

新冠疫情暴发后, 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积极响应统帅号召,在严抓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不忘练兵备战,坚定战斗在疫情和练兵备战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展现上甘岭黄继光英雄传人的精神风范,传递着忠诚、勇敢、善战、奉献、担当的英雄精神。

640-(17).jpg

黄继光部队官兵在疫区一线画面 。图片来源:我们的天空

前不久,湖北麻城遭遇特大洪灾,空降兵某旅“黄继光英雄连”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经过连续20多个小时奋战,官兵铺设沙袋5万余个,彻底消除了溃堤风险。洪水奔涌,河岸上那面写着“黄继光英雄连”的战旗,始终迎风飘扬。指导员吴健说:“每一场战斗都要发扬黄继光精神!”

640-(18).jpg

图片来源:解放军报

连队仍在,信念仍在,一批又一批英勇的战士仍在。

我们总以为黑暗离我们很远

其实是有人把黑暗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如果没有他们

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

就是我们的样子

从甲午之殇,到九一八事变,再到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一退再退、退无可退,多少国人引颈受戮、任人宰割,多少军人屡战屡败、忍受屈辱。 

但为什么今天的中国,无论什么领域,都可以和外国人掰手腕子,是因为那些前仆后继的英烈们用生命的怒吼吓破了敌人的魂魄。现在,我们活在一个和平的盛世里,但世界并不太平,因此战斗精神永远不可或缺。弱国无国防,是我们的革命先烈用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国防长城。光荣属于逝去的人,活着的人唯一要做的,就是铭记与传承。

“黄颜色的黄、继续的继、光明的光”

铭记黄继光烈士!

缅怀无数个为了国家与人民献出生命的黄继光们!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gsyz/ylfc/2020-10-22/6565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0-10-23 关键字:英烈风采  高山仰止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