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震怒:险情请示13个环节竟无人拍板
敢担责,反成擅自决定?
1973年9月9日,一架巴基斯坦民航客机在北京首都机场上空发动机失火,要求放油着陆。当时中国民航还没有一架飞机有过空中放油经历,层层请示汇报十几道关口后,仍无人给予明确指示。
这架飞机上乘客大多是在北京参加第二届亚非乒乓球友谊邀请赛的亚非各国体育代表团成员,还有一个以其外长为首的非洲上沃尔特(注:今布基纳法索)政府访华代表团。
迟迟未获指令的塔台值班员张明亮心急如焚,情急之下给不值班的时任民航总局副局长、周恩来专机机长张瑞霭打电话。
张瑞霭
凌晨一点半,张瑞霭在睡梦中被电话铃惊醒,当即下达明确指令:同意巴航飞机放油返航。但等他赶到塔台时,却见飞机还在空中盘旋。
他吼道:“为什么还不放油?想让飞机掉在跑道上吗?”
张明亮说:“刚才最后请示了民航总局调度室,调度室答复总局意见三条:第一,北京是首都,不能发生放油的事;第二,放油会对北京产生污染,不能放;第三,如果一定要放,就让他们飞到海边去放。”
张瑞霭再次下达放油指令,并表示:出了问题,“我一人负责”!
巴航放掉多余燃油后,终于安全着陆。就在张瑞霭准备回家时,有人悄悄告诉他:“听说上级有指示,要追查是谁胆敢违反上级指示,擅自决定放油。”
逐个环节核对情况
张瑞霭回忆说:“事情过了很久,我才了解到,当时层层上报的最后一道程序,停留在国务院总理值班室。”总理震怒。
9月10日晚上10时许,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召集解放军总参谋部、空军和民航总局等有关部门同志开会。
周总理步入会场,看到了张瑞霭,“你办了一件大好事!你的决定很正确!很果断!很及时!”这不禁让心中七上八下的张瑞霭眼眶湿润。阅读更多好文,敬请订阅“从老故事里,读到那个峥嵘年代”。
会议开始后,周总理开门见山地说:巴航事件层层请示达13个环节之多,没有一个人敢做主,致使飞机在空中带险盘旋33分钟之久。今天把各个环节的经办人员和领导请来,逐个环节核对情况。
总理先从机场调度室值班人员开始逐级逐人询问,当问到张明亮时,听说他是直接指挥者,了解全部现场情况,就亲切地让他坐到自己身边,听取汇报。
到民航北京管理局政委时,政委坦率地说:“我不懂,就火速上报。”周恩来又问民航总局值班的副局长:“你当时是怎么想的?”那名副局长说,“我也是同意放油的。”“你若是同意,为什么不下达指示,还要一级一级向上请示呢?”周总理追问。那名副局长不敢直视周恩来的眼睛,低头无语……
在听取总参作战部作战值班室参谋和空军值班室参谋汇报时,周恩来发现了不一致的地方:“空军的电话记录说飞机发生机械故障,总参的记录说发动机发生故障。你们两家到底谁对?机械故障的范围比发动机故障的范围要大得多!”
空军阮参谋连忙翻开电话记录底稿看了看,很不好意思地说:“我的底稿上也是发动机发生故障,在抄写正稿时写错了。”
周总理严肃批评说:“作战参谋写的一字一句涉及千军万马的安全,涉及一个战斗一个战役的成败呀!当参谋一定要细致,不能有丝毫马虎呀!”
当听到总参值班参谋彭志珊汇报到,他曾建议北京军区通知汤河口地区军民注意防火时,周总理说:“彭参谋,你是好心呀!可你不知道,飞机是在七八千米高空放油,油很快就变成雾状,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油量就很少了。怎能谈得上着火和爆炸呢?”
周总理又问了张才千副总参谋长和几位领导同志懂不懂这个道理。张才千副总长说:“我感到事关重大,不懂又下不了决心。我害怕飞机在空中放油,把老百姓的庄稼烧坏了。”
“你是真不懂呀,飞机高空放油后,油就立即挥发掉了。”周总理说。
精简机构 组织学习
凌晨三点左右用过夜餐后,会议继续进行。
彭志珊按照电话记录,继续念起来——
多少分多少秒,空军阮参谋来电话:“民航总局报告,他们已告巴机放了油,要求撤销请示。”多少分多少秒,他将撤销请示报告了万处长、耿副部长、张副总长。张副总长说:“请示放油的是他们,撤销放油的也是他们,要查一下民航总局还有没有组织纪律性!”
这时,周总理严厉批评说:“这简直是官僚主义!我们一些事情之所以难办,就是因为官僚主义严重造成的,真正害死人!层层上报,无人做主……险些出了大事。”
在这次会上,周总理指出,空中管理机构一定要精简,权力一定要下放,减少层次,让懂行的人来领导。最重要的是各部门要组织学习和本部门工作有关业务,领导也要学。比如总参作战部,不仅要学空军知识,还要学海军知识、二炮知识、各兵种知识。
1973年9月15日,周总理陪同蓬皮杜(前右一)一行参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9月15日,周总理陪同来华访问的法国总统蓬皮杜到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参观之际,召集山西省有关领导开会时又专门讲到巴航事件,再次强调反对官僚主义,要求领导干部既要懂政治,又要学习业务技术,做到权责分明。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gsyz/lxff/2024-02-29/8674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