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山仰止 >

领袖风范

打印

庆贺改革开放45周年的成绩,不能忘记毛主席给改革开放攒下的家底!

毛泽东那代人为改革开放攒下了什么家底

齐  彪

编者按: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是我们党正确对待自身历史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毛泽东诞辰130周年。这一特殊的历史交汇点,为我们考察毛泽东那代人与改革开放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契机。毛泽东那代人到底为改革开放攒下了哪些家底?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有必要以更为宽广的视野进行深入地理性分析和评述。

毛泽东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改革开放是邓小平这代共产党人开创的,也是在毛泽东那代共产党人奠定的基础上开创的。正确认识改革开放这40年的历史,必须正确认识毛泽东那代人创建新中国的历史乃至建党以来的历史,特别是他们为改革开放所攒下的家底。

一是创建了一个工人阶级先进政党并始终保持其先进、纯洁性质,为改革开放准备了坚强领导力量。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党建设成为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山沟沟里锻造出这样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世界政治史上的奇迹。这支队伍在进城执政后没有像李自成或太平军那样垮下来,没有变质,没有成为利益集团,没有成为像西方政党那样的松散组织,而是始终保持着原有初心、本质和优良传统作风。这是毛泽东那代人最宝贵的贡献。也正是这样,这个党才有资格继续领导着改革开放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只有中国共产党这样先进、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够带领人民创造这样史无前例的成就。

二是建立新中国并始终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一切社会进步及改革开放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新中国的诞生,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伟大改革开放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而不是旧中国其他时段,与这一基本前提的建立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三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始终保持其根基,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制度基础。毛泽东那代人在建立新中国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占世界1/4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这一伟大社会变革的继续。邓小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制度来说,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不仅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也禁绝了其他社会制度下各种利益集团掣肘的弊端,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展现出独特的清晰面貌,中国社会释放出巨大能量和新鲜活力。

四是创建新型人民军队并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为国家稳定发展及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强保障力量。毛泽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这支新型人民军队的创建,使军队由过去军阀个人的工具转变为执行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政党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彻底摆脱了军队控制政权、军阀操纵政党及政治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梦魇,为中国革命胜利和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纵观中国历史,一个朝代在其开国后的几十年,军队几乎没有不发生问题的。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情况,始终没有在新中国重现。根本原因就是邓小平深刻揭示的:“我们国家所以稳定,军队没有脱离党的领导的轨道,这很重要。”毛泽东那代人创建的这样好的军队,是我们民族、国家和人民的福气,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和平安定环境中不断推进。

五是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构建了现当代及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思想不仅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源头,也是近现代中华民族精神重塑的根本标志。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近代以来的被动转为主动。毛泽东思想在任何时候都丢不得,离开了这一民族精神支柱的支撑,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就谈不上搞改革开放。离开了毛泽东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在党的旗帜上的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其他科学理论一起,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指引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六是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一探索的核心是从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中走出来,找到一条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那代人提出了寻找新道路的任务,形成了十分重要的认识。如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学说,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但总的来说,由于历史局限,没有解决好探索新道路的重大课题,发生了严重的失误、错误。但在经过20多年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积累的基础上,党终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找到一条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征的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于这一新道路与毛泽东探索的关系,邓小平曾做过这样的评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这符合历史本来面貌。

七是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准备了初步物质基础。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把中国由农业国尽快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是毛泽东那代人革命胜利后矢志不渝的追求。虽然其间遭受严重挫折,但国家建设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从1952年到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年均增长11.4%。1952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34.4%,1978年这一数字已上升为61.9%。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已基本形成。人民群众节衣缩食支援国家建设,虽然生活逐年改善的幅度不大,但也初步满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等一大批代表性成果。对于毛泽东这代人实现工业化及经济发展的贡献,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作过这样的评述:“尽管有着这些失误和挫折,人们还是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毛泽东时代是中国现代工业革命的时代。”这是客观、公正的评价。

八是培育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伟大精神,这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毛泽东那代人培育下,我们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作风,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新中国成立后,又接续涌现了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等,这些都是党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恢复和发扬毛泽东时代培育的党的精神,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继承党的一切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并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始终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气、那么一种革命精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这一条,我们党就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九是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为改革开放准备了必要的干部和人才队伍。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毛泽东那代人直接培养及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一代又一代党的骨干,是改革开放能够接力前行的关键。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深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成长起来的。”作为改革开放主要决策人的陈云把“培养了一代人”“包括我们在内”“一大批干部”看作是“毛泽东同志的一个无可比拟的功绩”,认为“现在这些人在全国各个岗位上都担负着重大的责任。这是一件极大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思想将继续福泽后世。人才培养与教育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毛泽东时代,虽然教育事业在一段时间里受到严重破坏,但全民教育体系基本建立。其间所培养的人才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依靠的知识力量基础。

十是努力改善国际环境并突破西方封锁,为对外开放创造了有利国际条件。毛泽东历来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但同时也强调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争取外援,特别需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和一切国家建立邦交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虚心向苏联学习;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那代人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打开中美关系大门,恢复了我国与一些西方国家外交关系,并开始从这些国家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毛泽东那代人的这些重大决策,为我国全面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

(本文原载《学习时报》2018年12月17日第5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gsyz/lxff/2023-12-21/8554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3-12-22 关键字:领袖风范  高山仰止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