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山仰止 >

领袖风范

打印

纪念毛主席诞辰,重温对卫生工作的指示意义深远

  又到纪念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诞辰日子。此时,正值中国新冠疫情蔓延三年。当今,人们都在想尽一切办法防病毒感染,防后遗症。这不得不想起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为了人民的健康做出的不懈努力。

  列宁所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身体,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伟人毛泽东一直注意锻炼身体的,他喜欢游泳,这是世人共知的,但有好的身体,除锻炼以外,还得跟大自然隔为一体,人吃五谷杂粮,受四季风寒,自然灾害,难免要生病,在学生时期的伟人就提出:“医道中西,各有所长。中言气脉,西言实验。然言气脉者,理太微妙,常人难识,故常失之虚。言实验者,求专质而气则离矣,故常失其本,则二者又各有所偏矣。”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毛伟人对中西医学方面的最早论述,我不知道他在哪个学生时期提出的,但作为一位学生,对中华医术的解读如此深刻,已经使人佩服之至。

  在战争年代,尤其是井冈山斗争,因为战事,他没有关于医疗的论述,但到延安以后,他就开始重视卫生工作,长征到达陕北后,1940年3月,红军卫校第十四期学员开学,学校由张村驿迁到延安,校址设在延安东门外的柳树店。从历史上看,这支医疗队,是他从井冈山带过去的,所谓长征,也正是井冈山原班人马加上后续部队从井冈山出发到延安的。

  1940年秋,伟人腾出时间,到卫校附近休养所探视来到学校,向师生们作了报告。他说:“你们在党的领导下,从江西中央苏区的‘卫生小学’,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锻炼,现在成长为‘卫生中学’了。我们的革命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因为我们能为群众谋利益,为全国广大工农群众所拥护。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敌人,建设一个新中国。你们卫生学校也是这样,将来一定会发展成为一个‘卫生大学’。”全校师生受到极大鼓舞。并作了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我不知道当时伟人用的是什么笔,但从我练习书法看,这支笔很不好使,但他苍劲有力的书法,闪耀着指导这支医疗队伍医疗方向的万丈光芒。字里行间,没有一点功利,全是为了治病救人,所谓“人道主义”,是西方假惺惺的作派,诚如鲁迅所说,把你左腿锯掉,然后给你一支拐杖,还对你说,要不是给你拐杖,你连路就走不了。而加上“革命”二字,就根本区别于共产党人与资本家的绝对不同。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美帝国主义和联军对志愿军使用的生物武器,据《中国人民志愿军反细菌战工作总结》记载 : “1952 年 1 月 28 日我们发现敌人于朝鲜北部使用细菌武器。那天上午无风 ,有浓雾 ,气温零度以下。美机在江原道平康郡我二线部队 42 军驻地一带上空低飞盘旋。中午雾散。下午当我军战士李广福同志外出执行任务时 ,在驻地平康郡金谷里内山洞一带的山坡雪上发现了大批苍蝇、跳蚤和类蜘蛛的昆虫 ,一片片地散布在约 200 公尺长、100 公尺宽的雪地上。李广福同志随即将这异常的现象向部队的领导作了报告。该地部队除将这些情况按级上报以外 ,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 ,并发现附近龙水洞、龙沼洞 ,伏幕里的山坡雪地上也有这种昆虫。”

  与此同时,伟人接到沈阳一份资讯报告,报告称在抚顺市以南70华里的北大沟发现大批昆虫,有苍蝇、蜘蛛、跳蚤,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黑色小虫,分布成集团状。

  伟人当即批示——周总理:请准备在辽东、辽西两省全体军民中注射防疫苗。冀东、冀中及京津也要做准备。是否有这样多的疫苗,望告。”随后,做了紧密部署,粉碎了敌人细菌战阴谋,并从全国防疫出发,作出了重要指示,还做了以下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可见伟人抓主要矛盾的力度。

  1952年6月10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成立这样的组织,并非他一定要参加,但是,必须有主旨,到底为什么成立,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是什么?就是国家整体部署,根本方针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加人民体质”,至于后来的拿金牌,创第一,那是以后的事情,但是,在中间,他又对争第一提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重在参与。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的消息,伟人感动不已,写下的组诗作品《七律 送瘟神》共上下两首。第一首诗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旧社会血吸虫病的猖狂肆虐和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第二首诗写新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同时大举填壕平沟,消灭钉螺的动人情景。全诗虽分两首,实为一体,前一首写旧社会,后一首写新社会,起到了鲜明对比的作用,其组织又如一首词的上下片,一气呵成,并且诗句意象鲜明,含蕴深厚,耐人寻味。尤其为诗作序“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怎能不使我们由衷的感到,这就是人民领袖与人民心连心的真实写照,写到这里,对比一些事情,我禁不住老泪纵横。

  据伟人身边工作人员回忆,1965年前后,伟人身边的医务人员都轮流下放到农村工作了一段时间,送医送药到贫下中农家里。这什么这样做?伟人又告诉中国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健康,1966.6.26 6月26日,伟人有感而发,说了下面这段话

  “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院,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自那以后,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就到了农村。纪得在小时候,家乡鸡公山为原武汉军区疗养院,每年军队卫生服务队下乡,为农民免费看病治病送药上门,并参加农村农业生产劳动,人民群众深切感谢军医们对他们像亲人一样和蔼可亲,问寒问暖,送药上门,并且指导服务。各生产大队都培养有赤脚医生,各生产小队都有卫生员,当年的我,就是生产队的卫生员,有什么疫情或者村上有什么病人向村赤脚医生汇报。这样,全国形成上下一盘棋,硬是把医疗卫生搞活了。

  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是从战争废墟里走出来的,当时中国95%以上是文盲,缺医少药可想而知,虽然他把中国发展的框架分成农、轻、重并举,但医疗卫生是根本保障。新中国刚一建立,伟人就针对当时学生的健康状况,指示时任教育部部长:“要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并强调“全国一切学校都应如此”。1951年1月15日他再次致信教育部部长:“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伟人和当时的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还多次强调,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积极倡导劳卫制,开展群众性的学校体育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伟人全面纠正影响中西医团结的错误倾向,提出“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原则开展中西医互学运动。与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汪伪政府曾经抵制、否定甚至极力取消传统中医药的做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伟人领导的人民政府对中华民族长期流传下来的传统中医药采取了务实的肯定态度,坚决反对以西医理论作为衡量中医理论科学与否的标准,提出了继承发扬祖国医药遗产、实行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并提出建立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宏伟目标,制定各种政策措施积极支持传统中医药的应用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伟人为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大会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医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并将“团结中西医”列为新中国卫生工作方针之一。

  1954年6月5日,伟人在与时任北京医院院长的周泽昭谈话时,说:“对中医问题,不只是给几个人看好病的问题,而是文化遗产的问题,要把中医提高到对全世界有贡献的问题。看不起本国的东西,看不起中医,这种思想作风是很坏的,很恶劣的。西医要向中医学习。第一,思想作风上要转变。要尊重我国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看得起中医,也才能学得进去。第二,要建立研究机构。不尊重,不学习,就谈不上研究。不研究,就不能提高。总是有精华和糟粕的嘛。这项工作,卫生部没有人干,我来干。”伟人的态度十分坚决,提出“我来干”,其实是严厉地批评了卫生部。

  1958年10月11日,伟人在写给杨尚昆的信中指出:“我看如能在一九五八年每个省、市、自治区办一个七十到八十人的西医离职学习班,以两年为期,则在一九六○年冬或一九六一年春,我们就有大约二千名这样的中西结合的高级医生,其中可能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永远说不完,他所做的努力,除中国实现工业农业和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以外,彻底是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使我们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什么事情都是有反复的,比如当今的扶贫,有个返贫的问题存在,那么东亚病夫,可能有返病夫的存在,这是值得研究的。

  据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十余年,相继出现十次瘟疫,前九次,都在最短半年消灭,唯此次三年还没完没了,人民群众多么期待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但眼前的阳人多,阴人害怕阳人感染,如惊弓之鸟,各大城市的快递差不多停止,人们抢药抢物资,弄的人人自危,今天说不好明天的事,是多么纠结的问题!

  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除深切缅怀伟人领导中华民族的48年奋斗史来看,作为我们后人,能不能继承毛主席遗志,尽一切努力,摆脱资本对人民健康的渗透,切实还一个强壮的民族,是值得思考的,尤其在疫情迟迟不有退去的当今,重温主席教导,非常必要。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gsyz/lxff/2022-12-17/7918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2-12-18 关键字:领袖风范  高山仰止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