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桂东沙田颁布从严治党治军的纪律规矩
毛泽东在桂东沙田颁布从严治党治军的纪律规矩
郭谦贵
桂东革命斗争进展顺利,毛泽东甚为兴奋。但要克服革命道路上的各种困难,解决好革命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更使毛泽东煞费苦心,忧心忡忡。
奉命从井冈山前来策应朱德湘南起义的毛泽东率部到达了沙田。他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就驻扎在沙田万寿宫。
一天开过早饭,毛泽东习惯性地伸手往口袋里去摸烟,不料摸出皱皱巴巴的纸烟盒一看,竟已空空如也。他把警卫员叫了来,要他赶快去买包烟。
大约过了个把小时,警卫员回来了,告诉毛泽东没买到烟。毛泽东有些气恼地说:
“么子,未必沙田人不抽烟?”警卫员说不是的,不光烟买不到,什么东西都没有卖。圩场上没几个人,所有的店铺都关门上锁了。
毛泽东重重地“唔”了一声,便双眉紧锁,迈步出了大门,沿着宽阔的台阶下到了坪子上;站定、双手叉腰,眯起双眼仰望着多云的天空。此刻,他心中很不平静:工农革命军从井冈山到湘南,一路上某些干部战土发生了一些违纪事件。虽然走一路讲一路,反复强调要注意军纪,要防止“左”倾盲动主义,不要使老百姓把革命军看成与国民党兵差不多。可是革命军大多是刚穿上军装的农民,你要他操家伙打土豪,没二话说,革命性很强,可你要他严守军纪,注意方法,就很不易哩……乱烧房子,乱抓人,缴获不归公,把人家的嫁妆当做大户的浮财……这些情况,已严肃地向中国的革命者提出了一个大问题:要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就必须坚持长期不懈的思想政治工作。……想到这里,他又习惯性地去摸烟抽,一伸手,才记起烟没了,心里不觉有些烦躁,就转过身来,返回万寿宫里,与团长张子清商量了一下,然后分头到各处去走一走,找“老表”扯扯家常;到驻扎在附近村子里的营地看一看,与干部和战士们聊一聊。
在前往某处营地的路上,毛泽东问身边的警卫员:
“你说说看,为什么‘老表’们都跑了,生意也不做了?”警卫员马上接过话头说:“还不是狗娘养的国民党地主老财造谣给吓的。”
毛泽东说:“是的,国民党天天污蔑共产党杀人放火,抢东抢西,是有不小影响,不过你想想看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尽管警卫员心里有几分知道毛泽东说的其他原因指的是什么,只是他平时从不大往那上面去想,所以就用一种反问的语气说:你是不是指我们自己也有点乱来?
毛泽东又紧逼着问他:
“你说呢?”
也许是警卫员自尊心太强,他还是没明确表态,他还要想一想,所以就沉住气,不吭声。
毛泽东心想:这小鬼没理了,他会慢慢想清楚的。就主动把话题搁下来。两人又继续往目的地走去。
为尽快消除老百姓对共产党和革命军的误解和疑虑,革命军全体官兵一边开展访贫问苦,主动帮助年老或有病的农户挑水、浇园、舂米、扫地;一边与当地地下党一起写标语、出告示,进山喊话,广泛宣传共产党为劳苦大众谋利益、求解放的宗旨,宣传革命军与老百姓是一家人。这样,躲到山里的妇女、青壮年才陆续回来了;商店的门也一个个打开了,圩上便一天天热闹起来了。
与此同时,毛泽东与张子清商量作了这样一个决定:即通过比较严肃郑重的形式,正式颁布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1928年4月2日深夜,春寒料峭,窗外星辰闪烁,室内小油灯彻夜通明。毛泽东夜不能寐,反复思考着人民军队的建设问题。
他想到了千百年来农民起义军的兴衰成败,想到了秋收起义后建军的经验教训,想得更多的是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打下茶陵以后,缴获很多,公家没有要,被抢的抢了,丢的丢的了,影响很不好;部队行军途中,宿营时用了老百性的门板,不给人家上好,用了老百姓的稻草,不替人家捆好,群众也不满意;部队进桂东后,在四都还烧过房子;打土豪时,也出现过将老百姓娶媳妇的嫁奁,当作土豪劣绅的财物没收了……。军队与老百姓,军队与地方,还有官长与士兵之间的关系,烧杀政策和侵犯群众利益的不良倾向,党内“左”倾盲动主义的影响等问题如不加以解决,这个“命”肯定“革”不好。想到这里,毛泽东心情很不平静。
他再度挑亮油灯,将前几个月曾经宣讲过,但未系统成文的军队纪律,反复斟酌,逐项修改。正式写下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1928年4月3日上午9时,万里无云,阳光灿烂,杜鹃花红,沙田圩后老虎冲一块叫“三十六石丘”的干田里,整整齐齐地站立一个团全体官兵;附近的农民赤卫队和少先队也分列两旁。虽然没有主席台,没有横幅标语,没有宏亮的军乐声,但人们感到这里一种庄严的气氛。工农革命军指战员高举着红旗,整齐威武地集合在沙田墟老虎冲三十六担丘旱田里,农民赤卫队队员和少先队员手持梭标、身背大刀、鸟铳,站在工农革命军队伍的两旁,在旱田周围的小路上和斜坡上挤满了工农大众。毛泽东身穿灰布军装,严肃地向部队进行纪律教育。
“立正——”一声口令,整个队伍更加整齐。
这时,毛泽东、张子清在桂东县委书记陈奇的陪同下走过来了。只见毛泽东登上一处略高一点的田埂,用浓重的湘潭口音喊道:
“稍息!坐下!”
接着,毛泽东便又习惯性地用左手叉起腰,开始给大家讲话,讲到情绪高昂时,他就右手一挥,整个身子也跟着往左摆了一下,以加重说话的语气。他讲话的大致意思是:几个月来大家辛苦了,天天行军打仗,难得像今天这样开个大会。讲话中,他严厉地批评了前段时间出现的一些违纪行为和“左”倾盲动主义的做法。如:烧地主的房子时,使旁边贫困群众的房子烧起来了。误把贫困群众的嫁妆当成了地主的浮财没收了。之后,就转入会议的主题。毛泽东先把他昨晚通宵所考虑的问题告诉了大家,谆谆告诫同志们,没有纪律就不成军队,没有统一的指挥就不能打胜仗。他郑重地说:
“现在,我代表中国工农革命军师部,正式颁布工农革命军《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毛泽东一边说着,还一边用右手扳着左手的指头,边说边做些强调和解释。反复说明“无纪不成军”和“没有统一指挥就不能打胜仗”的道理。要求大家遵守纪律、团结一致,去夺取新的胜利。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这样诞生了。后来,谱上了曲调:“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歌声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歌声伴随着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一直唱到了今天,而且,还将继续唱下去,直到将来。
再说那天散会以后,各班各排都分头进行热烈讨论。讨论中有些人还回顾检查了几个月来自己执行纪律的情况,班排长还表扬了一些遵守纪律好的战士,并严格要求从今往后人人都要争当遵守纪律的模范。
休息时,大家纷纷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写在本子上或行军布包上,有人还把它写到了墙上。现在,到沙田,还可以在一些陈年老屋的墙上见到当年革命军留下的书写“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和红军其他的口号标语的字迹。
从此,工农革命军买卖讲公平,群众利益不损半毫分,在群众中广为传颂。
赔偿群众水缸。为了保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工农红军中贯彻执行,部队经常组织专门人员检查,一旦发现有违反纪律,损害老百姓利益的现象,立即进行纠正。
部队离开沙田前夕,战士们所到之处,普遍进行了纪律检查,当纪律检查人员在文昌村逐户查访时,劳苦群众个个称赞红军是人民子弟兵,对待老百姓比亲人还亲,没有半点违反纪律现象。仅在文昌村田心屋场发现一个借用过的水缸渗水,经过查询,原来几天以前这里驻过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是这帮家伙搞坏了大娘的水缸。在场的一些群众当即七嘴八舌责任大娘没有分清红军和白军,错怪了人民子弟兵。纪律检查人员考虑到老大娘是个穷苦人,只有这唯一的一只水缸,而红军战士也借用过这只水缸,事先没有发觉,还是照价给予赔偿。广大工农大众都为工农革命军遵纪爱民的事迹所感动。不久,就流传开了这样的一首歌谣:“红军纪律真严明,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遇事问群众,买卖讲公平;群众的利益,不损半毫分。”当地群众非常感动,纷纷反映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军队。”
由于工农革命军亲民爱民的模范行为,工农革命军买卖讲公平,群众利益不损半毫分,在群众中广为传颂。从此以后,红军把检查执行革命纪律形成制度,代代相传,成为我军的光荣传统。
毛泽东宣布的军队纪律,深受群众和工农革命军指战员的拥护。当时有支部队驻在南边村,他们严格遵照毛泽东的教导,每天早晨起床后,立即捆好铺草,上好门板,还争着替老百姓挑水、扫地、劈柴,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战士们看到驻户郭大洪家境十分贫困,就挤出一条棉絮和一床毯子送给他。南边人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从来还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军队。沙田圩有一间油糍粑店,住着老张夫妇,出于对这支部队的真情,请一位工农革命军战士品尝桂东的油糍粑。这位战士三番五次付钱,老张夫妇都不肯收,战士说:“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是我们毛师长制订的纪律,你不收钱,我不能吃。”老张夫妇脸带满意的微笑,只好把钱收下。
1928年4月5日,在沙田李家祠后面的一片松树林中,工农革命军、桂东地方党组织和赤卫队的负责人,一起专题研究和讨论了关于桂东工农武装的发展和党的组织建设问题,对今后的工作作了周密部署,再次强调要把桂东建成为井岗山根据地的前哨。
1928年4月5日晚,毛泽东在万寿宫亲自主持召开桂东县赤卫队负责人会议,毛泽东嘉勉了桂东赤卫队,表扬了他们在大岭坳反击战中步调一致,机智勇敢的战斗精神,以及配合革命军开展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对请求把这支地方武装改编工农革命军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说服。他指出,要把桂东发展为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一个前哨,桂东也需要有地方武装。他开导大家说,革命光靠工农革命军还不够,还要有地方武装的配合。他指示对于“前哨”的赤卫队,要配备好枪,要多给子弹。同时亲自将桂东赤卫队命名为“湘赣边游击队”,命令陈奇兼大队长,郭振声为副大队长。然后,工农革命军给湘赣边游击队拨发步枪16支和较充足的子弹,还拨给100块银元作活动经费。
湘赣边游击队,在桂东县委领导下,切实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很快由原来的30多人,发展到400多人,活跃在桂东、汝城、上犹、崇义、遂川等地,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达6年之久,为扩大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保卫井岗山革命根据地,配合主力红军的反“围剿”和中央红军突围长征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了一支很有影响的我党地方武装。
(湖南桂东县委党校)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gsyz/lxff/2018-03-21/4938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