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门——纪念毛主席诞辰124周年
北京天安门——纪念毛主席诞辰124周年
王忠民
天安门,是新中国的首都,是人民向往的地方。
天安门,是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阶级斗争、历尽千难万险赢得最后胜利的标志。
我多次去过北京,每到北京,天安门广场是必到的地方。而到天安门,我要看看敬爱的毛主席画像,看看毛主席两边的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看看毛主席纪念堂里的毛主席。而故宫,仅仅去过一次。
我这位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50后,对毛主席具有无比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这种感情,从幼儿时的随波逐流,到青年时的略有领悟,再到现在的真情实感,在逐步加深,无可替代。
到北京,看看毛主席,是每次去北京的一项任务,一项不可缺少的任务。去天安门很多次了,看毛主席很多次了,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天安门是古建筑。建国后,面貌焕然一新,象征意义脱胎换骨,那是新中国的象征,更是代表着在毛主席、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代表着在毛主席、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世界人民大团结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而实现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
瞻仰毛主席遗容,是到天安门的第一件事情。明明知道,看见毛主席就一定会流泪,那还是有一种势不可挡的信念,还是一定要看看毛主席。
每当看见毛主席之所以流泪,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心情: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世界人民的伟大导师。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在无数次革命发展到危机时刻,都是毛主席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在革命最关键的时刻,毛主席总是以个人的伟人风范、真知灼见说服大多数人,使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走向正规,走向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在古田会议、在遵义会议、在长征路上、在新中国走向强大……都是毛主席在掌舵航向。可以想象,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样的伟人遗容,当我们面对的时候,怎么会不流感激的热泪,怎么会不让每一位有良知的人动容……
每当看见毛主席之所以流泪,有一种无限崇拜的心情:毛主席的才能,表现在诸多方面,其政治、军事、哲学……,纵观世界已故伟人,没有一个人那么全面、那么出众、那么伟大。在百忙的医疗工作中,我经常利用一些时间看看毛主席著作,那是一种真正探索与领悟。毛主席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亲切、那么真实、那么富有哲理;毛主席的每一句话,就像说的是现在的事情,那些警示的言语、那些如何破解难题的教导、那些高瞻远瞩的问题分析,无不令人叹服。作为50后的一代人,见证了新中国大部分发展历程,见证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与转折,见证了社会主义的路线与方针,这些铁一般的事实,使我更加坚定地认为,毛主席独具匠心的远见、千真万确的思想、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永远是指引中国革命、世界革命的灯塔。只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才能使世界走向光明,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样的伟人遗容,当我们面对的时候,怎么会不流感恩的热泪,怎么会不让每一位有思想的人动容……
每当看见毛主席之所以流泪,有一种十分敬佩的心情:毛主席的人品,可以毫无夸张地说,是伟人中的伟人、巨人中的巨人。看看世界上所有的帝王将相、所有的总统总理,有多少人为了人民的事业、为了人民的江山、为了人民的利益,那样真心实意地、始终如一地、尽心尽力地位人民操劳?毛主席始终没有为个人谋福利,也没有为家人带来私利,他在权利至高无上的时候,没有搞特殊化,仍然坚持艰苦奋斗的本色。他老人家的廉政勤政作风,成为人类无可逾越的典范,他老人家的榜样力量,折服人类公而忘私的人们。毛主席夺取革命胜利以及革命胜利后的征程中,为了革命事业与人民的利益,先后献出多位亲人的生命,这在所有的伟人中是绝无仅有的。在毛主席当政时期,他老人家没有为家人、为亲戚谋福利,那种坚持原则、大公无私的风范,令人民崇拜、令贪官汗颜,毛主席那时就把自己的财产公开,让国人监督自己,并宣告天下,“……我毛泽东若是搞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这样的做法,举世无双。党风直接影响社会风气,如果我们的干部都向毛主席那样甘做人民的勤务员,甘做人民的公仆,中国的社会风气一定会真正美好,一定会极少有产生腐败的温床。这样的伟人遗容,当我们面对的时候,怎么会不流感谢的眼泪,怎么会不让每一位有情感的人动容……
流泪之际,看看广场上的烈士纪念碑。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有他们的功劳,他们参与奠定了坚实的胜利基础,是他们用生命献给了人民的事业。想到此,记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警示,我们决不能让革命先烈的鲜血白流……
流泪之际,看看天安门城楼上的标语。我们要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初心,不辱使命,使中国更加强大起来,保人民江山万万年,让中国为世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gsyz/lxff/2017-12-06/47606.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