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桥:毛主席连家具都是租的,别说房子了
毛主席连家具都是租的,别说房子了
李银桥
作者:李银桥 (1927年9月-2009年9月),河北省安平县人,11岁参军,曾任毛泽东的贴身卫士,卫士长。毛泽东第一卫士,跟随毛泽东15年,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原文题目:在毛主席身边的时候。本文标题为红旗日刊编辑所加。来源:197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第7版。
李银桥与毛泽东
无论是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全国解放以后,主席都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自从我来到毛主席身边,亲眼看到主席仅有的几件旧衬衫和褪了色的外衣、裤子,补了又穿,穿了又补。就连那件粗糙的旧毛衣,袖子上也补缀着两个不同颜色的补丁。
在杨家沟,一个冬天的晚上,韩桂馨同志在灯下给主席缝补衬衫。这件衬衫早已补过好几回,补丁周围的布已经磨得很乏,不再挂针线了。小韩手捧衬衫,跑到值班的地方对我们说:“主席这件衣服没法再补啦,怎么穿得上身啊!让主席穿这破褂子,咱们心里能好过么?为什么不给主席领件新的呢?”她哪里知道,我几次要领新的,主席都不让领。这回,衬衫确实太破了,我又去请示,主席笑着说:还是费心补一补吧!衣服破些没有关系,能多穿一天就多穿一天。主席亲自给我们作过规定:未经批准,不许为他更换新的衣物、用具。布鞋破了,就在鞋帮上打个补丁,鞋尖上加个包头。棉衣也是补了又补,几经拆洗翻新。
在解放战争时期,行军路上,我随身带着一只白搪瓷茶缸。它是毛主席喝水、烧水、熬麦片粥的三用杯。渴了,就用它烧一点开水,端给主席;夜间,工作到更深,就用它煮一点麦片粥,给主席充饥。一个藕合色青花的搪瓷脸盆,跟着我们跋山涉水,已经多处磕掉了瓷片,主席洗脸用它,洗脚也用它。那时,主席擦脸和抹脚只有一条毛巾。有一次,我想为主席多备一条,替下旧的专作擦脚用。主席微笑着对我说:要平等,脚比脸辛苦呵!分开了,脚会有意见的。
毛主席的卧具更是简单极了。一条里外都是白布的薄棉被,两条粗毛毯,白布的枕套,荞麦皮的枕芯,连枕巾也不用,打起包来,只有不大的一卷。战争时期是这样,进城以后还是这样,盖的还是里外都用白布做就的棉被,还是那样的简单朴素。主席走遍大江南北巡视工作,总是带着自己的铺盖。看到宾馆准备了华贵的卧具,主席就嘱咐我们:把它统统拿走,换我自己的。在主席身边的十五年里,每当我抚摸着这素净的被褥,总是想,毛主席啊!您为人民造了多大的幸福,而自己却是何等的俭朴!
北平解放后,为了安排毛主席的起居,我到了中南海。周总理象往常一样,早已亲自为主席选定了住处。根据主席的指示,办公室、会客室、卧室都要简单、实用,屋内不放任何玩赏的摆设,不要任何花草。后来,主席又指示,把他的卧室改为既能会客又能办公的地方。室内只摆一套沙发,一块地毯,一张木板床,一个不大的五斗橱,存放简单的衣服。室内摆满了书籍、报刊、文件、资料,甚至连床上也被占领了一半。
一九六○年秋,毛主席从外地视察工作回到北京,已经是晚上十点钟了。有人趁主席不在,重新布置了一套讲究的家具:办公桌、坐椅、沙发、睡床和衣橱,一色浅绿,大都裹着名贵的呢绒。主席环视一周,不由得皱了一下眉头,没顾得上坐下就严肃地对我说:谁搞的,谁要检查,原物送回。今后不准再办这样的事情。主席要我立即把新家具搬走,直到我们把原用的朴素家具摆好,主席才休息。
为了节省开支,毛主席亲自过问自己的生活费用,指示我为他做计划,亲自给我开列项目,规定指标:吃的占多少,日用品占多少,穿的、住的占多少,每月要有多少储存,准备接济困难的同志和更新必要的衣物。主席还指示我按制度办事,为他缴纳家具折旧费,卧室和厕所的房租和水电费,都从他的工资里照付。
毛主席吃得很简单,进城以后仍经常吃糙米和小米做的二米饭,清淡的两三碟菜、一碗汤,有时一顿只吃一盘青菜和一碗麦片粥。主席经常对我们说:小米来之不易,都是农民辛苦种的。我为主席管理生活费用,严格执行主席的规定,注意节约,避免浪费,主席很高兴。主席见到我们洗衣服,曾经意味深长地说:洗我的衣服不要用太多的肥皂。领子、袖口脏的地方擦上一点,就可以搓出很多泡沫来。主席教我要节省每一个钱。但是,主席经常接济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志。有位司机同志家里孩子多,主席知道了,叫我送钱给他。有位警卫战士回老家工作,生活遇到了暂时困难,主席知道后,又要我寄钱给他。
毛主席同我们永别了,但他老人家多年来对我的谆谆教导,仍然回响在我的耳边。毛泽东思想正如日月经天,光照九洲,流传万代。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gsyz/lxff/2017-05-07/4400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