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革命地标

打印

河北: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b1 拷贝.gif 

位于河北保定北钟鸣山下的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1986年落成,占地面积45950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为"两馆一堂",北侧中央是八角形结构的纪念堂;西侧是白求恩纪念馆;东侧是柯棣华纪念馆。整个建筑为中国传统民族风格,气势宏伟,以精美的造型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列入德国法兰克福《世界工艺美术大辞典》。

6.jpg 

金碧辉煌的琉璃瓦顶,南低北高的花岗岩条石台阶,云脊碧瓦的迎门牌坊,与四围错落有臻的围墙浑然一体。胡耀邦题写的"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馆名镶嵌在高高耸立的牌坊上。进入大门第一个平台处建有一卧碑,刻有白求恩和柯棣华的浮雕头像,下方刻有中、英文对照的白求恩、柯棣华生平简介。在甬路两侧有雪松和桧柏。拾级而上,整个县城尽收眼底。馆内北侧的"纪念堂"由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名,可容纳近千人,举办各种类型的纪念活动。

7.jpg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分别有三个展室,展陈面积各350平方米,两馆共展出珍贵历史图片300余幅,实物200多件。有白求恩当年用过的手术器械、消毒锅、毛油灯;有柯棣华当年使用过的医药箱、医疗用品;有小印华随他母亲郭庆兰去印度访问时,印度总理尼赫鲁赠送的礼品;有柯棣华的房东赵秋珍大娘捐赠的当年柯棣华用过的物品等。

8.jpg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抗战爆发后,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成为八路军战地医院的医生。1939年2月,他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创造了69小时连续做115例手术的记录。在之后的4个月里,他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多名。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白求恩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在另一例外科手术中不幸感染破伤风。因伤势恶化,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终年49岁。延安各界为他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了挽词,并写下《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学习他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1940年4月,在唐县军城南关修建了白求恩墓。1952年,白求恩的灵柩迁入石家庄烈士陵园。晋察冀军区将军区卫生学校和模范医院分别命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9.jpg 

柯棣华(1910-1942)印度人,1938年9月柯棣华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1939年2月到达延安,在八路军军医院工作。1940年6月到晋察冀边区,担任白求恩学校外科教员和白求恩医院第一任院长。1940年9月,百团大战打响后,柯棣华和巴苏华提出要以白求恩为榜样,带领医疗队到前线去救治伤员。当时,柯棣华在前线工作了13天,收治伤员800多名,为其中585人做了手术。战斗激烈时,他曾连续工作3天3夜,积劳成疾,于1942年12月9日在唐县葛公村病逝,年仅32岁。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gmdb/2016-06-28/3867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06-29 关键字:革命地标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