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毛主席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不久前,党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把毛泽东主席《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列为整党学习文件之一。现在又正值纪念毛泽东诞辰90周年,我不由地回想起35年前的情景。
1948年4月1日,在毛主席发表《在晋绥于部会议上的讲话》的当天黄昏,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给《晋绥日报》编辑部打电话,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
“毛主席想见一见你们,毛主席准备明天接见你们!”
《晋绥日报》编辑部和新华社晋绥总分社住在西距黄河三十多里的兴县高家村。喜讯使这个山脚下用石头砌成一排排窑洞的普通村庄,顿时沸腾起来。编辑部的院落里,更是一片热烈景象。大家情不自禁地相互搂抱着,跳呀,蹦呀,把帽子向空中掷去。当渴望多年的心愿一旦实现的时候,同志们怎能不欢蹦跳跃呢?
1948年春,是个伟大的“历史的转折”时期。当时,在毛主席亲自指挥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在各个战场上,由防御转入进攻。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胜利,一直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毛主席,于1948年3月23日午后,从陕西吴堡县川口村出发,同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等中央领导同志一同乘着一条木船,东渡汹涌奔腾的黄河,3月25日,取道临县白文、康宁,到达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和晋绥军区司令部的所在地——兴县城西15里的蔡家崖村。
3月30日下午,当时的中宣部长陆定一由晋绥分局副书记、宣传部长张子意陪同,来到高家村《晋绥日报》编辑部。当时《晋绥日报》和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在体制上是合在一起的。定一同志听取了报社和总分社同志关于土改中“左”倾错误检查的汇报,并且讲了话。在座谈会结束时,同志们向定一同志提出要求,希望见到毛主席。毛主席虽然日理万机,但亲切关怀党的新闻工作者,答应挤时间接见编辑部的同志们。
“别跳啦,快讨论讨论,准备向毛主席请示哪些问题吧!”有同志提议说。
可是,究竟应该向毛主席请示哪些问题呢?深夜了,大家仍围在麻油灯下,进行着热烈的讨论。有的说,要多请示党报工作方面的问题,有的说,要请示党的路线,政策方面的问题……最后,归纳了六个问题,由一个毛笔字写得工整的同志抄写,准备当面呈交毛主席。
1948年4月2日,对我们来说是最有历史意义的一天。为迎接这天,头天夜里,许多人兴奋得通宵不眠,等到鸡刚叫,星星刚退,大家就急忙从炕上起来,漱洗的,缝补衣服的,拿剪子剪胡子的,试穿新鞋的。然后,互相参观一番,聚集在院子里。
八点多钟,我们一行近20人,从驻地高家村出发,迎着荡漾的春光,沿着绿茸茸的渭汾河谷,一口气跑了十多里,来到毛主席住的晋绥军区司令部兴县蔡家崖村。这是一座宽敞的石窑大院,院子西侧有一间接待室,房子不大,面积只有二三十米。沿墙摆着木凳,靠玻璃窗放一把缴获来的单人沙发。大概是警卫人员的休息室,临时改成接待室的。
接见的时刻就要到来了。大家在接待室里,喜悦而兴奋地谈论着,急切而紧张地期待着。
大约十点钟,毛主席来了!他头戴带耳的灰毡帽,围着陕北白羊毛围巾,穿一身褪了色的灰棉制服,脚穿一双陕北农民做的深灰布棉鞋,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过石窑大院,快步向接待室走来了。
我们全体起立,屏住呼吸,注视着敬爱的毛主席。他示意要大家坐下,可是激情使我们忘记了一切,大家仍然站着,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毛主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他的亲切,他的质朴,他的像在自己家庭中一样的神情,使我们感动。
毛主席满脸带着和悦的微笑,伸出有力的手臂,走到大家跟前,和每个同志亲切握手。握手时,毛主席慈爱地端详着每个同志,问着每个同志的名字。
听了一个同志的姓名,毛主席风趣地说:嗯,是梁山泊上的阮氏弟兄吗?
听了又一个同志的名字,毛主席侧着头笑着说:那你可不缺“水”啊!
全场腾起一片欢笑声。
毛主席亲切而幽默的问话,使我们感到分外温暖和幸福。大家紧张、局促的心情,一下平静了下来。一个像列宁一样,改变了历史、创造人民新时代的伟人,就在我们中间。我们的心和毛主席贴得更紧更紧了。我们沿墙坐在长条板凳上。贺龙、陆定一、张子意、周文等同志,面朝毛主席,坐在小屋中间。我恰好临窗坐在紧靠毛主席的左边。那么贴近,仿佛是梦,梦也没有想到同党的领袖那么贴近地坐在一起。我激动地望着毛主席的侧面,凝视着主席的一举一动,一字一句地记录着主席循循善诱的谈话……
毛主席安详地坐在靠窗的单人沙发上,点燃一支香烟,慢慢地审视着我们请示的:关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全党办报方针、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依靠贫农与团结中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六个问题。
主席看了关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问题,和蔼地环视大家说:啊!这么大的问题,要谈就得一整天!
看到关于贯彻全党办报方针问题,主席笑了笑,谦虚而风趣地说:办报,你们是先生,我是学生。先生不了解学生,对学生不会出题目嘛!
看到宣传党的路线、政策,依靠贫农与团结中农的问题对,毛主席点点头,说:嗯,这个问题,我还懂一点!
我们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问题。
毛主席看到这里,问在座的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负责人、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关于这个问题,我为党中央起草了一个党内指示,他们没有看到吗?
贺龙回答说。中央指示收到了,还没有来得及向下传达,谈到错定阶级成份的问题,主席还问:1933年《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的小册子是否发晚了?
有的同志回答。如果发早点,可能好一些。
这时,毛主席缓缓地站起身来。他两手伸向前方,微微向上举起,目光亲切地环视着大家,用宏亮而浑厚的声音对我们说:“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
毛主席谈了在宜川一举歼敌3万多人的西北大捷的例子。在西北战场上,这是第一个大胜仗。当毛主席谈到战士明白了为什么打仗,怎样打法,个个摩拳擦掌,士气很高,一出马就打了胜仗的时候,他挥动右手,向前作了一个强有力的手势。这显示着:蒋家王朝覆灭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毛主席对我们请示的关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问题,作了特别详细的阐述。毛主席说:“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上当然要从思想上进行群众路线的教育,同时也要教给同志们许多具体办法。办法之一,就是要充分地利用报纸。”
党的报纸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阶级斗争的锐利武器,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强大阵地。报纸的这种作用和地位,要求党报工作者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地准确.地按照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否则就会发生错误,偏离轨道和方向。
毛主席曾经以黄河上撑船的老艄公作比喻,非常形象地说明这一问题。主席说,我曾两次过黄河,一次是1936年红军东征,一次就是这次。过黄河你们注意了吗?黄河上掌舵的老艄工,在急流险滩、惊涛骇浪中,眼睛总是注视着对岸,遥望远方,端正航向,把舵掌稳当。如果老艄工只看脚下的浪花,就会手忙脚乱,把船弄翻了。主席以这个例子,教育党的干部,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在政治上迷失方向。
毛主席喜欢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以鲜明生动的形象,简明通俗的语言,十分扼要地阐述深邃博大的思想。
毛主席在屋子里踱了几步,转过身,立定了,停了停,笑着问大家。你们看过《三打祝家庄》的戏吧?头两次打败了。后来研究了为什么失败,大家心一齐,采用里应外合的方法,结果第,三次打胜了。
毛主席讲话,语调缓慢,声音洪亮。他以伟大的智慧吸引着大家,不断将我们从一个思想境界,带人另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使人充满信心和力量。
毛主席坐在沙发上,高大魁梧的身躯,微微向后仰靠,一片阳光照在毛主席的身上。毛主席一边用手指搓着尚未点燃的香烟,一边关切地询问报纸有多少通讯员,每天收到多少信件。毛主席听了汇报,高兴地点点头说:嗯,有这么多人向你们做工作报告呀!
毛主席说,“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毛主席以1933年制定的《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的小册子,和山西崞县两个区的农民180多人,开了五天会,解决了分配土地中的许多问题作例子,指出,假若你们的编辑部讨论那些问题,恐怕两个星期也解决不了。原因很简单,那些问题你们不懂得。
毛主席鼓励大家投身到火热的实际斗争中去,锻炼提高自己。主席说,在没有出去参加群众工作的时候,要经常向下边反映上来的材料学习,并且下功夫研究这些材料,慢慢地使自己的实际知识丰富起来,使自己成为有经验的人。主席说,马克思没有当过工人,可是研究了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剥削,我自己没有亲手给农民分过土地,可是我注意调查研究,指导了土地革命。
《晋绥日报》和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在1947年6月以后的几个月里,曾经配合晋绥解放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和整党运动,在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领导下,以公开进行自我批评的方法,揭露了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坚决地进行反对右倾的斗争。谈话中,毛主席满腔热情地鼓励我们,表扬报纸的内容丰富,尖锐泼辣,有朝气,反映了伟大的群众斗争,为群众讲了语。毛主席说:“我很愿意看它。”
毛主席赞赏用编者按的形式,对于报纸发表的材料加以批注。后来的批注虽然有缺点,但是那种负责精神是好的。主席说,金圣叹批注《三国演义》,有人看不好,我看是好的,使人看时有个头绪,当然,批注得不完全对。
毛主席指出,《晋绥日报》编者按语的主要缺点是把弦拉得太紧了。毛主席说:“拉得太紧,弓弦就会断。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现在‘弛’一下,同志们会清醒起来。”
说到这里,毛主席一面微笑着在屋子里慢慢地踱着步,一面举起两只手臂,比做拉弓的姿态,在胸前一拉一合。大家都高兴地笑了起来。
毛主席听了我们总结经验、检查工作的汇报。毛主席说,过去的工作有成绩,但也有缺点,主要是“左”的偏向。现在作一次全面总结,发扬成绩,纠正缺点,剪了头发,洗了脸,修了指甲,就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把报纸办得更好起来。
谈到总结经验,毛主席指出,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实质,选择能说明问题的典型材料。任弼时同志只研究了蔡家崖一个村子的材料,就解决了问题(指任弼时同志写的土地改革审的几个问题)。天下老鸦一般黑。性质相同的只要研究一个典型材料,能说明问题就够了。你硬要分别大乌鸦、小乌鸦、肥乌鸦、中国乌鸦、外国乌鸦,把一铺摊材料都搞上,被材料埋住,还是总结不出经验。这种经验主义的总结方法,是很笨的。
毛主席每讲完一段话,就稍稍停顿一会儿,把目光投射到每个人的身上。他似乎在问:你们都明白了吗?
从不明白到明白,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要有一个过程。从1947年6月以后进行的反右倾斗争,到1948年1月开始的反“左”斗争,虽然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斗争却使大家很快知道了反“右”反“左”是怎么回事。我们的编辑记者在革命的大风雨中,既受到丁一次无产阶级立场和作风的锻炼,又受到了一次党的路线和政策的深刻教育,经历了严重的考验。
毛主席为了引起大家对于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土地改革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的重视,在接见我们以后,还亲自将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为《晋绥日报》写了两幅题词。
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党的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这些题词,由苏光用木刻制版,于1948年5月1日、5日在《晋绥日报》上刊出,为全党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毛主席精神焕发,谈笑风生,兴致勃勃,一口气谈了两个多钟头,毫无倦容。
时间到了12点多,催吃午饭了,毛主席才结束了这次有着伟大历史意义的谈话。
(作者:纪希晨)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gmdb/2014-07-02/26574.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