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烈士陵园
作者:红色文化网 来源:红色文化网 日期:2014-03-26 点击:
四平烈士陵园,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北郊,哈大公路四平入口处,陵园居高临下,站在陵园向南眺望,市区的全景清晰可见。陵园占地20余万平方米,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革命公墓,1974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四平烈士陵园。
简介
陵园的大门在哈大公路102线四平入口处,城堡式的大门宏伟壮观,两头高大威
武的雄狮座卧在大门两侧,把陵园衬托的即雄伟又庄严肃穆,原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当年的东北局书记陈云得知四平烈士陵园成立,应四平市人民政府之邀,欣然为四平烈士陵园提字。陵园的主轴线正中是一座由四把尖刀组成的四战四平主体纪念碑,在纪念碑底座上,镌刻着原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彭真提写的“四平烈士永垂不朽”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纪念碑后面是无名烈士墓,安葬着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战四平英勇牺牲的一万多名烈士,该无名烈士墓是国内最大的烈士合葬墓之一。无名墓的墓铭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四平攻坚战主要指挥人---洪学智提写,无名墓四周由四个呈方队形的208座有名的烈士墓,无名墓与有名墓呈花盆状,寓意为陶铸的著名诗章:“成仁有志花应碧,杀敌留红土亦香。”同时,陵园内还辟有四平英烈事迹展览馆。规划待建中的还有四战四平万名烈士英铭录碑廊、马仁兴雕像等项工程。
构造
陵园城堡式的大门宏伟壮观,两头高大威武的雄狮座卧在大门两侧,把陵园衬托的即雄
伟又庄严肃穆,原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当年的东北局书记陈云为四平烈士陵园题字。陵园的主轴线正中是一座由四把尖刀组成的四战四平纪念碑,在纪念碑底座上,镌刻着原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彭真题写的“四平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四平英烈事迹展览馆于1993年落成,由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梁必业题写馆名。
内部陈列分两层,第一层展出了彭真、洪学智等曾指挥四平战役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刻有以抗日名将李红光师长为首的10083名烈士名字的英烈榜;第二层主要展出坚贞不屈的姬兴周、不死的英雄王西兰等8位烈士的英雄事迹。两个展厅共陈列实物111件、照片58张、图表31幅,馆藏烈士文字资料80万字 。
荣誉
1986年被列为吉林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89年被国家列为重点烈士纪念保护单位。
1995年被国家列为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回顾
四平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军事重镇四平地区
,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1946年3月到1948年3月国共双方先后调动了大量兵力,在四平展开了四次大战役:第一次是四平解放战;第二次是四平保卫战;第三次是四平攻坚战;第四次是四平战役。在这几次战役中,双方共投入兵力40万人,累计战斗52天,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战四平”。四战四平又以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作战时间长、投入兵力多、伤亡数量大而著称于世。四平战役不仅解放了四平,对全国解放也具有重大意义,整个四平战役,东北民主联军伤亡3万余人,击毙击伤敌人5万余人,英雄们用年轻的生命赋予四平这座城市以“英雄城”的美誉。
四平战役纪念馆
四平战役纪念馆已于2008年3月13日开放,陈列内容为四平战役历史陈列,展览面积为3100平方米。四平位于东北平原中部,中长、平齐、四梅三条铁路贯穿四平,使四平成为
沟连四方的交通枢纽,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在1946年至1948年的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为争夺四平,先后四次倾兵大战四平。四平在撼天动地的炮火,血光飞溅的厮杀中几易其手,成为当时东北战场上一个令人灼目的亮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以伤亡四万余人,其中牺牲近两万人的代价夺取了四平之战的最后胜利,他们用鲜血与生命书就了四战四平的历史,使其成为关东大地的历史名篇。
1958年,四平战役纪念馆成立。从成立之初的鲜为人知到众所瞩目,在近五十年的曲折发展历程中,四平战役纪念馆名称几易,馆舍几迁。2005年,四平战役纪念馆新馆建成。新馆坐落于四平市的文化中心区英雄广场上,交通便利,旅游线路畅通,人文与自然环境良好。纪念馆西侧紧邻一战四平东北民主联军指挥所旧址,广场东侧有东北民主联军英雄铜像、马仁兴烈士塑像,东行300米,则是高高耸立的四平烈士纪念塔。这几处历史文化景观与英雄广场的四平战役纪念馆相互呼应,互为依托,形成了以四平战役纪念馆为核心的四平战役红色旅游核心景区,凸显着英雄城市-四平的历史文化特色。
纪念馆主体建筑座北朝南,建筑外形呈弧形,似在热情环抱八方而来的广大观众。新馆建筑面积5158平方米。外墙上“四平战役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的彭真同志于1988年时亲笔题写。
新馆划分为陈列区、综合服务区、办公区。其中陈列区面积达3000平方米。陈列区内设有半景画馆、战史陈列厅、临时展厅、电影厅等。四战四平历史陈列共展出图片、历史文献、文物1000多件,结合声、光、电等多种陈展艺术形式,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回到50多年前四战四平那血火交织的历史情景中。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gmdb/2014-03-26/25463.html-红色文化网